明如居士:修行人更不应该抱怨

2014-12-15 大德居士

总的来说,修行人可以分为三类:下士、中士与上士。下士是将自己获得来世的人天安乐作为终极目标而修行的人,中士是将自己获得出离轮回的安乐作为终极目标而修行的人,上士是将一切众生获得出离轮回的安乐作为终极目标而修行的人。这三士的终极目标并非相互矛盾,而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也就是说,中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必须圆满下士的终极目标;而上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必须圆满下士和中士的目标。这是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对修行人的分类。

有人疑问:为何不将获得现世的安乐也作为下士的追求目标呢?难道我们不该追求现世的安乐吗?答案是这样的:不是不该追求现世的安乐,追求今世的安乐当然是合理的,但是,不能作为终极目标。如果一种现世的安乐会让来世痛苦,这种安乐就应该被舍弃,就像今天的一种安乐如果会让明天痛苦,那么为了明天活得更好,也应当舍弃今天的这种安乐。例如,杀生吃肉,虽然现世获得了一点吃肉的安乐,但是来世会短命多病,偿还命债,这种用现世微小的安乐换得来世大苦的行为实际上是愚昧的,应该舍弃。如果只说为了今世的安乐而追求,就会不顾来世,做出用今世小乐换来世大苦的蠢事。相反,如果将来世的安乐作为追求目标,就能最佳地调整今世,利用今世,这会迫使我们放弃那些今世苦来世也苦、今世小乐来世大苦的事情,转而去做今世乐来世乐、今世小苦来世大乐的事情。

从下士的终极目标来说,抱怨是今世苦来世也苦的事情,忍受不如意的外境而不抱怨,是今世小苦来世大乐的事情;感恩不如意的外境,将不如意的外境看作是提升自己的良师益友,这是今世乐来世也乐的事情。

抱怨心生起的当下,自己的心立即就会感受不悦意;随着抱怨的进行,内在的怨恨会越变越大,让心感受灼痛。抱怨心如果一刻钟不停息,心就会在苦水中浸泡一刻钟;两刻钟不停息,就会在苦水中浸泡两刻钟;直到抱怨心停息的时候,心才会得到安宁。这是抱怨对当下的危害。

抱怨生起的时候,自己的心就会专注于事情的负面,并被负面情绪所浸染,失去了冷静观察事情来龙去脉的机会,观察不到引发不悦意之事的真正原因,也观察不到解决问题之道,在这种情况下,人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往往会干出很多傻事。例如,某新闻报道中说,某男在饭馆吃饭,要求服务员开空调遭拒,因而抱怨,因抱怨而发生口角,因口角而大打出手,最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这就是因抱怨而丧失理智的例子。

抱怨会吸引更多的抱怨,使自己养成爱抱怨的习惯,并吸引更多的让人去抱怨的事情降临。一旦人被抱怨的情绪浸染,要想走出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抱怨的习气会带到来世,使得自己不停地抱怨下去。

抱怨会使那些抱怨的事情成为真实,并且无法改变。因为抱怨的时候,内心在所抱怨之事之上不停地投注能量。开始抱怨的时候,所抱怨之事可能只是捕风捉影,但随着内心投注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件事就可能就会变成无可挽回的现实。大觉世尊佛陀告诉我们,外境只是自心做的一个梦,毫无真实性可言,内心有什么种子,外境就现什么。内心不断关注所抱怨的事,就是在内心投注能量培植种子,不关注就不会投注任何能量,因而种子不会形成。

所以,从上面的道理来看,抱怨确实是今世苦来世也苦的事情,应当坚决断除。

将自己获得出离轮回安乐作为终极目标的中士修行人也不应该抱怨,因为要出离轮回就必须积累福德智慧两种资粮,而抱怨则会摧毁福德资粮。例如,抱怨会大大地损害自己的福德,使自己无法修成禅定,没有成就禅定,就根本不可能出离轮回;抱怨也会损害自己的智慧,使自己沉溺“自我真实存在”的迷乱感觉之中,无法修成“人无我”空性。

将救度一切众生出离轮回苦海作为终极目标的上士,也即大乘修行人,就更不应该抱怨了。因为大乘修行人都是在内心发了“成佛度众生”的真实誓言,已请诸佛菩萨作证,自己承诺从现在起乃至尽未来际,利益一切种类的有情。受了这样的誓言之后,自己的相续立即转成菩萨的相续,从此之后,一切思想、言语、行动都依此菩提心而发起,而嗔恨他人便违背了自己所受的誓言。《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教导我们这样思惟:“我是菩萨,应当利益众生,我若不能忍辱,就不叫菩萨,应叫恶人。”

如何以菩提心为所依,修学安忍、不抱怨呢?《菩萨地》中教诫了“摄受想、亲善想、无常想、苦想”四种思维方法来修学安忍。

1、摄受想。所谓摄受想,就是要为众生的苦乐负责,不能将自己置身于众生的局外。菩萨应当这样思维:“我最初为了饶益一切种类的有情而发菩提心,立誓将尽虚空界所有种类的有情,都作为自己的亲人。从此之后,我应日日夜夜为他们成办世出世间的利益。我本来发愿要利益有情,现在不该因为不能容忍怨害,而对他作无利益之事。”这样思维,便可灭除原先认为有情是他人、与己无关的想法。依靠这样的“摄受想”,不管怨敌如何加害,菩萨都能安忍,不动嗔心。

2、亲善想。所谓亲善想,就是思维在轮回的长河中,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师长等,他们在做自己亲人时,对自己恩德极大。例如,他们做我父母时,将自己舍不得吃的食物先给我吃,自己舍不得穿的衣服先给我穿,为了我的幸福和安乐吃尽苦头,甚至造下了沉重的恶业。思惟此理之后须明白,一切怨敌无不是亲人。内心若能肯定、深信这一点,安忍就会生起。

3、无常想。所谓无常想,就是思维三界有情,他们的身体、心念、所作所为以及是非成败等一切法,刹那不住,转眼成空,对于这样的刹那不住之法,执为实有,已属愚痴,更何况去嗔恨呢?三界有情自身,无一不处在无常坏灭之中,不害自死,轮回的种种盛事,不毁自灭,对于如此被无常笼罩的可怜有情,为何还要雪上加霜地去仇恨呢?

4、苦想。所谓苦想,就是思维轮回中众生所受的种种痛苦。总的来说,没有去除迷乱的一切有情有“苦苦、坏苦、行苦”这三种苦跟随。苦苦,就是各种不如意的事情。坏苦,就是有情喜欢的各种如意之事,因为这些如意之事终有结束的时候,结束时会令人感受相应的痛苦。例如,没有做过官的人就不会有失去官位的痛苦,而一旦有了升官的喜悦,将来就必定要承受失去官位的痛苦;享受了年轻时漂亮的喜悦,将来就必定要承受衰落变丑的痛苦;这个快乐必然以痛苦而结束的规律对处在无常坏灭中的有情无一例外。行苦,就是变化迁流之苦,虽然目前没有什么痛苦,但随着时间的演变,痛苦迟早会到来。此外,在人间,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这八种苦。有情本来就被各种苦所伴随,我应该想法设法将有情从各种痛苦中解救出来,而不应该对损害我的有情生起怨恨心。

总之,无论是下士、中士还是上士修行人,都不应该生起嗔心或抱怨。

摘自《永不抱怨》(明如居士著)

2024-02-04 21:58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修行 居士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嘎玛仁波切:我的朋友们都不相信有前世今生,我应该怎么给他们解释呢? 嘎玛仁波切:我的朋友们都不相信有前世今生,我应该怎么给他们解释呢?

崇慈法师:女人比男人修行困难吗?佛教对女性的解读 崇慈法师:女人比男人修行困难吗?佛教对女性的解读

崇慈法师答:请解释一下居士受过五戒和菩萨戒以后,在参加佛事活动时身上披的“衣”和出家人披的“衣”有什么 崇慈法师答:请解释一下居士受过五戒和菩萨戒以后,在参加佛事活动时身上披的“衣”和出家人披的“衣”有什么

阿弥陀佛的成佛经历,四十八大愿与无量劫修行的故事 阿弥陀佛的成佛经历,四十八大愿与无量劫修行的故事

陈士东居士:求是斋品茗谈 陈士东居士:求是斋品茗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一)认识大悲菩萨的修行意义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一)认识大悲菩萨的修行意义

大寂尼师:初入佛门应该从哪一个宗派入门学习? 大寂尼师:初入佛门应该从哪一个宗派入门学习?

随园: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随园: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离众修行 离众修行

本性法师:5 十字街头好修行 本性法师:5 十字街头好修行

顶果钦哲法王:在俗世修行的101个忠告 顶果钦哲法王:在俗世修行的101个忠告

真圆法师答:我请了弥勒佛和观音菩萨应该怎样供奉? 真圆法师答:我请了弥勒佛和观音菩萨应该怎样供奉?

宣化上人的100条修行开示录 宣化上人的100条修行开示录

宣化上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尤其是在繁忙中 宣化上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尤其是在繁忙中

宣化上人:我们现在修行,处处都要修福,处处都要修慧 宣化上人:我们现在修行,处处都要修福,处处都要修慧

香烟对于修行上有极严重的危害 香烟对于修行上有极严重的危害

悟慈法师:六 转轮圣王修行经 悟慈法师:六 转轮圣王修行经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道清居士:你能分清农历和公历吗? 道清居士:你能分清农历和公历吗?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正确修行而不误入歧途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正确修行而不误入歧途

日常法师:皈依后应该修什么? 日常法师:皈依后应该修什么?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王化坤居士念佛往生纪实 王化坤居士念佛往生纪实

风水对修行人影响,其实挺大的 风水对修行人影响,其实挺大的

恒强法师:在家居士的健康生活 恒强法师:在家居士的健康生活

大安法师:应该依止的是净土五经的圣言量而不是依哪一个人 大安法师:应该依止的是净土五经的圣言量而不是依哪一个人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二十六)修行难应如何克服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二十六)修行难应如何克服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三十四)恒心,毅力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三十四)恒心,毅力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十一)念佛就是修行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十一)念佛就是修行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一)修行精华序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一)修行精华序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五十六)心好何必做善事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五十六)心好何必做善事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六十五)自利利他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六十五)自利利他

智海法师:修行人定中上升忉利天看见天王在说十善法 智海法师:修行人定中上升忉利天看见天王在说十善法

这个就是修行真实​的意义所在! 这个就是修行真实​的意义所在!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呷绒多吉上师:一个有智慧、真正的修行人眼里示现的一切都是因果的正见

明海法师:《净行品》立足当下的修行法 明海法师:《净行品》立足当下的修行法

明海法师:修行的试金石  永远都是自己错 明海法师:修行的试金石 永远都是自己错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 学佛修行、懂得因果以后,面对问题,或者犯错的时候还是很苦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达照法师:达照法师《学佛修行的几个先决条件》

粉水晶应该戴在左手还是右手? 粉水晶应该戴在左手还是右手?

水晶的佩戴应该注意什么? 水晶的佩戴应该注意什么?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对人好,可是切记不要掺杂情爱思想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对人好,可是切记不要掺杂情爱思想

宣化上人: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把家庭子女教育好 宣化上人:我们学佛的人应该把家庭子女教育好

大安法师:初学者应该上哪一类课程才能够多了解佛法? 大安法师:初学者应该上哪一类课程才能够多了解佛法?

达真堪布:无论你的修行有多好,境界有多高,言行也不能疯狂,不能颠倒 达真堪布:无论你的修行有多好,境界有多高,言行也不能疯狂,不能颠倒

这些平日生活中的观想,都是修行的诀窍! 这些平日生活中的观想,都是修行的诀窍!

修行人降魔的方法--印光大师 修行人降魔的方法--印光大师

周安士居士:欲海回狂 周安士居士:欲海回狂

海云继梦:修行在修行,不是修听,也不是修讲… 海云继梦:修行在修行,不是修听,也不是修讲…

海云继梦:修行就是让你看得清楚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海云继梦:修行就是让你看得清楚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海云继梦:依修行而得成就 海云继梦:依修行而得成就

遇到事情才想起佛菩萨?初学佛者要警惕这些修行上的“误区” 遇到事情才想起佛菩萨?初学佛者要警惕这些修行上的“误区”

把饭吃饱,把觉睡好,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把饭吃饱,把觉睡好,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达真堪布:这四种贪执 会毁了你的修行! 达真堪布:这四种贪执 会毁了你的修行!

宣化上人:依照《华严经》的义理去修行,一定会成佛的 宣化上人:依照《华严经》的义理去修行,一定会成佛的

既然往生全靠佛力,那我们又何必辛苦修行呢 既然往生全靠佛力,那我们又何必辛苦修行呢

大宝法王:如果你一直感觉很好,或许那代表你的修行不一定很好 大宝法王:如果你一直感觉很好,或许那代表你的修行不一定很好

梦参法师:应该这样诵经 效果就大了 梦参法师:应该这样诵经 效果就大了

惟贤法师:为何说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呢? 惟贤法师:为何说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呢?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叁步曲,清净、平等、觉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叁步曲,清净、平等、觉

修行勿怀胜负心 修行勿怀胜负心

修行人的四大毒蛇 修行人的四大毒蛇

圣严法师: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信心不退转 圣严法师: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信心不退转

大宝法王:不离慈悲与菩提心,是修行道上最确凿的征兆 大宝法王:不离慈悲与菩提心,是修行道上最确凿的征兆

大宝法王:修行人不是不能生气,要练习和烦恼做朋友 大宝法王:修行人不是不能生气,要练习和烦恼做朋友

工作、做事上,应该如何修行? 工作、做事上,应该如何修行?

昌臻老法师2005年6月答西昌居士问 昌臻老法师2005年6月答西昌居士问

黄念祖居士:依教奉行 黄念祖居士:依教奉行

黄念祖老居士:三世因果,忏罪念佛 黄念祖老居士:三世因果,忏罪念佛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秘密藏在这三个字里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秘密藏在这三个字里

修行中出现的感应 修行中出现的感应

果宏居士:警察与小偷 果宏居士:警察与小偷

孕妇临产前应该怎么吃 孕妇临产前应该怎么吃

广钦和尚:烦恼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广钦和尚:烦恼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宣化上人:你以居士的身份,就不应该说这种过 宣化上人:你以居士的身份,就不应该说这种过

广钦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广钦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黄念祖老居士:从初一到十五,念一句佛号等于念十万句! 黄念祖老居士:从初一到十五,念一句佛号等于念十万句!

海涛法师:修行的第一要件就是转念,修行人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深信因果业报,培养利他心 海涛法师:修行的第一要件就是转念,修行人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深信因果业报,培养利他心

达摩祖师:修行人该如何过自己的日子? 达摩祖师:修行人该如何过自己的日子?

许止净:许止净居士家念佛脱离匪难 许止净:许止净居士家念佛脱离匪难

佛经中关于居士应该远离YIN女(JN)的开示 佛经中关于居士应该远离YIN女(JN)的开示

明华居士:你还在算命吗?您可知道算命是邪命? 明华居士:你还在算命吗?您可知道算命是邪命?

明华居士:你在朋友圈积福还是造恶? 明华居士:你在朋友圈积福还是造恶?

紫云居士: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白话批注(三) 紫云居士: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白话批注(三)

紫云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七.供养次第法中真言行学处品第一白话注解 紫云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七.供养次第法中真言行学处品第一白话注解

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一) 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一)

曾琦云:因喝酒连犯五戒的居士 曾琦云:因喝酒连犯五戒的居士

紫虚居士:学佛感言一则 紫虚居士:学佛感言一则

紫虚居士: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八卷 紫虚居士: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八卷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八章 善待人生

宣化上人的100条珍贵修行开示 宣化上人的100条珍贵修行开示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姚卫群:虚云和尚的修行思想与当代佛教的僧团建设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四) 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四)

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六) 凡夫居士:安乐集白话(六)

梦参老和尚:《地藏经》的修行方法 梦参老和尚:《地藏经》的修行方法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