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的四种形式,分别是:一、动机善,手段恶;二、动机恶,手段善;三、动机恶,手段恶;四、动机善,手段善。
第一种:动机善,手段恶
举两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比如为了供养三宝而伤害众生,这个行为的动机是供养三宝,而不是为了满足私欲或私利,动机是善,但行为错了,而手段则是恶。再比如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而打骂孩子,老师为了教育学生而责骂学生,虽然他们的手段是恶的,但动机是善的。
第二种:动机恶,手段善
这一种因果形式和第一种正好相反,而且这种形式是最可怕的。比如有这么一个人,他筹集善款、多方奔走,组织众人修建起了一座庙。看到此人之行为,大家都会说他很了不起,发心好、功德很大等等。但是他内心真正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佛法住世,也不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是为了名闻利养,希望通过修庙的行为而让自己出名,或是以后想当寺庙的住持等。
闻思佛法本身是善业,但如果闻思佛法的动机是为了跟他人竞争,为了超越另一个人而非常努力地闻思佛法,其真实的目的不是为了解脱,也不是为了利益众生,这也是动机恶、手段善,是比较可怕的。也有人为了名利或是出于羞耻心而持守戒律,这也属于动机恶,手段善。所以,无论闻思佛法,还是持守戒律,其根本动机必须是善的,否则必然不会达成任何成就。
第三种:动机恶,手段恶
通过前两种因果形式的解释,第三种很好理解。简单地说:心中都是杀盗淫妄的恶念,言行上也真的做出了这些行为。
第四种:动机善,手段也善
这一种是我们所推崇的。还是以“闻思佛法”为例。内心希求解脱、希望证得佛果、利益众生,这是善的动机;以此为目标去闻思佛法、实修佛法,或是盖庙、绕塔、放生、布施等等,修习各种善业,这是善的手段。
如果将这四种因果形式比作四种人的话,我们不难明白,从一个人表面的行为是无法衡量其是善还是恶的。龙树菩萨在《亲友书》里做过一个比喻:就像芒果,有些外表看起来已经熟了,打开一尝却还是生的;有些外表看起来是生的,打开以后却已经成熟。还有的芒果是外表熟了,里面也熟了;有的芒果是外表没熟,里面也确实没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属于哪一种芒果呢?
更新于:2014-12-13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