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佛教因明学家巫白慧先生逝世

2014-10-06 新闻资讯

著名佛教因明学家巫白慧先生(图片来源:资料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巫白慧先生于10月2日23点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巫白慧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梵文学家和佛教因明学家。1919年出生于香港,广东惠州人。1940年,他被太虚大师选派到印度留学,先后就读于印度国际大学、蒲那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52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印地语讲师,1958年,任商务印书馆外语编辑,1978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3年,创建东方哲学研究室,任首届室主任,指导东方哲学研究工作,主持印度哲学研究课题。1985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荣获“印度总统奖”,中国佛教协会顾问,2006年,被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巫白慧先生学贯中西、德高望重,是名副其实的学界泰斗,他以自身的著作成就,为中印学术文化交流树立了一座高山仰止的丰碑。他的学术特点并不仅限于精通印度古典语言文字上,而是更体现在以梵文为媒介对印度哲学和佛教文化进行科学的研究。

自1983年起,巫白慧先生在印度哲学及梵文研究领域取得了皎然成就,且成果丰硕,特别是在吠陀经研究方面,更是另辟蹊径,开拓创新,并先后出版了《印度哲学》、《圣教论》、《奥义书哲学与佛教》及《〈梨俱吠陀〉神曲选》等多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著作。其中,《〈梨俱吠陀〉神曲选》(2010年,商务印书馆)是他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学术著作,荣获第五届(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人员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同志亲自为其颁发荣誉证书。该著作从探究吠陀经创世神话入手,通过对梵文神曲的译解和重要概念的分析与研究,清晰梳理出吠陀经哲学的思想内涵和发展脉络,在方法论上可谓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作为当代最著名的梵文学者,他利用梵文从事哲学研究,开启了一把通向印度哲学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传承中印文化交流,构筑沟通的桥梁,做出了杰出贡献。为表彰他为中印文化交流事业和印度哲学研究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1984年印度国际大学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教授称号。

巫白慧先生逝世是我国东方哲学研究领域的巨大损失。

更新于:2014-10-06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