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拉萨8月7日电(记者许万虎)26岁的扎什伦布寺僧人索南正处于学经阶段,而智能手机和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他学经修佛的好帮手。
索南出生在西藏日喀则甲措雄乡一户普通农牧民家庭,14岁出家为僧。为了学经方便,他在智能手机上下载了电子藏文辞典,不仅携带方便,查阅时也便捷准确。
扎什伦布寺藏语意为“吉祥须弥”,位于日喀则,占地23.7万平方米。寺庙始建于1447年,1713年成为历代班禅驻锡地。
由于扎寺地处城市中心,覆盖了3G信号,因此寺庙近千名僧人中,像索南一样随身携带智能手机上网的僧人并不少见。尤其是学经班的僧人不仅利用手机聊天,发微博、微信,还将其当做学经修佛的好帮手。
“僧人们每天5点多起床学经,从前遇到经文中难懂的词语主要靠查字典,现在大家可以直接掏出手机查。”索南一面说一边向记者演示,先给手机装上藏文输入法,然后再把藏文辞典软件下载到手机里就行了,步骤很简单。
除了藏文电子辞典,僧人们还热衷将各类电子书下载到手机中阅读,还有人将需要反复研习的经文章节拍成照片,储存在手机相册中随时打开学习。
“以前大家出门时经常带着好几本纸质经书,如今出门等车、排队等候的时间,就能在手机上随时背诵,这样不浪费时间。”索南说。
不仅如此,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体也成为僧人们交流学经心得、分享修佛感悟的平台。
31岁的扎寺僧人仁青说:“除了分享藏传佛教宗教知识和佛经中的片段,我每次出门或者冬天回家时,也会发一些生活照片与大家分享。”
当记者提出现代科技产品的运用是否影响正常学经时,仁青笑着说,寺庙里的经师要求非常严格,僧人们也有专门的考核制度,所以大家不会沉迷其中。
告别仁青时,记者主动要求与他互加微信,以方便联系、交流。“刚才你存了我的手机号,打开微信会自动提醒添加好友的!”仁青说。
在位于西藏墨竹工卡县境内的羊日岗寺里有一位活佛六世帕洛仁波切。这位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派活佛是“米拉日巴道歌”第四十二代传人。
作为“80后”,帕洛活佛很“潮”。他不仅是社交媒体上的“活跃派”,还熟谙现代文化艺术传播方式。
记者打开帕洛活佛的认证微博看到,每条关于佛理感悟或其生活片段的微博都有数十条转发,“点赞”的人也不少。
前不久,他在西藏自治区群艺馆举办“米拉日巴道歌”演唱会后,还特意在微博中写道:“感谢亲临《米拉日巴道歌音乐会》On Stage现场的所有朋友。特別感謝!”
据了解,在西藏,位于城镇之内或城郊的藏传佛教寺庙基本覆盖了网络信号,但位于深山峻岭抑或是草原戈壁中的少数寺庙,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还未完全享受到便捷的移动互联网服务。
但这些寺庙里能够正常接收电视信号。2011年起,西藏自治区开始实施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进寺庙项目。如今西藏寺庙僧舍基本都配备了能接收到30多个频道的有线电视,寺里还会定期放映电影,僧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样精彩。
更新于:2014-08-09 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