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答:我们在学佛法的时候,感觉学佛没有那种力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佛?

2014-01-31 汉传法师

问:我们在学佛法的时候,感觉学佛没有那种力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佛?有时觉得自己过得还不错。可是,有时候突然又想到世界没有一样是恒久的,但是真能了解世间是无常的时间也不多,而且从本性发出来的心力更是很少,觉得自己学佛很不踏实,不知如何突破?

 慧律法师答:初学佛的人,观照的力量不够,自己的悟性也不够,自然对法的觉受较薄弱。不过,你有一点说得很好,知道自己不好,感觉自己发不出甚么力量,这一点已经不错了,表示说还有救。学佛最怕一种人,师父问他:‘你有甚么问题?’他说:‘师父,我都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人问题才大,他的问题就是不晓得自己的问题在那里?学佛的人没有问题,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大彻大悟、通达三藏十二部经典,否则,就应该会有问题。没有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是自己观照得不够透彻,那就需要因缘的启发。譬如有人,你跟他说生死无常,他体会不出来。有一天,回家的时候,别人跟他讲:‘你姐姐出去被车子撞死了。’他赶去医院的太平间一看,哇!七孔流血,这姐姐长得这么漂亮,一下子突然死了,他实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啊!然后,痛哭流涕,这样就慢慢的能接受无常的观念,这是属于间接的教育,要靠因缘事相上的提醒才能觉悟的人。而另一类人,上根利智,感受性很强,你跟他讲佛法,他马上顿悟,像六祖慧能大师,听闻金刚经中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了,就知道了。这种是属于能接受直接教育,有宿世善根,大智慧根器的人,一闻千悟,但这是不容易办到的。

佛法最重视——‘悟’,不悟的人就会像经典讲的‘煮沙成饭’,那么修行无量阿僧祇劫也不会成佛的。前几天,有人问师父:‘本性是常吗?’我说:‘不对,本性是无常。’他说:‘奇怪,你在录音带里不是跟人家讲本性是常、乐、我、净吗?’‘那本性是无常吗?’我回答:‘不是,本性是常。’他说:‘师父讲话怎么颠三倒四的呢?’我说:‘没有,是你自己颠三倒四,不是我。佛性是常也是无常。’没有悟的人,怎么讲都不对,悟的人怎么讲都对,都能事理圆融。法的东西,就是这样,除非你自己去尝到法的喜悦,悟到空性、无生的道理。否则,是无法彻底了解的。要知道,事相的因果他本身是具有连锁性的,因就是缘就是果,缘就是果就是因,果就是因就是缘。连锁性本身就是空性,空性就具足有连锁的因缘法,要能体会到连锁性本身就有超越性。无常当中就具足常,不是另外去找一个常,或有一法可得。如果,在每一个事相的动点上,都能与理体相应,那么,一切都能化成自性清净心的东西。简单的来讲,悟道的人,在每一个动点上,他都会觉得很有意义。不管他洗厕所、捡菜,或者别人批评他、赞叹他。因为他用的是真心,不是生灭的意识心,所以,面对一切境界,他都能如如不动,安住在无量的喜悦与安祥当中,他对生命有了主宰,成为最会享受生命的人。师父不是常说一句话吗?‘不懂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众生就是这样,因为无法透视世间的无常,追求五欲时,他就很快乐;可是快乐一过,就是更大的空虚。他不懂得无常,当然更不懂得空。整天颠颠倒倒、反反覆覆、烦烦恼恼,你如果讲他,他还会编织一大堆理由,所以佛说众生是‘可怜悯者’。还有的人,认为生命是无常,佛性是常,这也是很严重的错误,这就成了‘自性见’。佛性是常就成了一潭死水,没办法转凡成圣,转烦恼为菩提。佛性如果是无常,则又成了生灭的世间法,无法进入大般涅槃的境界。

佛性的常是如如不动,本来如是。

佛性的无常是神通变化,妙用现前。

所以,今天我们学佛提不起力量,学佛没有味道,那是因为你把生命、佛法分成两截,那是你对世间法的观照力量不够。因此,有时会知道世间无常,一切都在变化迁流,可是,一下子又觉得生活蛮愉快的,又忘记了精进。这都是因为平常没有观照的能力,所以提不起精神来。因此我们要多听经闻法,多薰习,薰习久了就有力量。如果只是单凭著一股热忱,但是对‘法’本身不能安住,那么心性就定不下来。

像师父的话,二十四小时都在念佛,从早到晚佛号不断,心里面就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在我的心,我的心就是极乐世界。何以故?因为师父念念都能观照无常,知道这个世界是幻化的东西,知道一切法苦空无我。因此,我时时都能放下,对这个世间没有一点贪恋。求生净土的信念,就一直从心里面生起,自然而然信念真切,自然就有力量。因为对师父而言,佛法和我的生命已经融为一体,因此也就不会患得患失,不会只是凭借著盲目和冲动,也不会在生活中失去观照,而陷入无力感当中。

佛法里面并没有两个法门,它就只有一个法门。虽然是求生极乐净土,但还是在我们的心中,我们的心就是极乐世界,是自他不二的东西。那么,甚么是唯一的法门?那就是‘不二法门’。如同前面我们提到的,佛性是常?是无常?其实佛性是常也是无常,不是常也不是无常,看你怎么去了解它,执著就不对了。因此我们说‘常’‘无常’不二,同样的‘娑婆’与‘极乐’不二,我和阿弥陀佛也是不二的,生死与涅槃不二,烦恼与菩提不二等等。佛法讲的就是不二法门,而不二法门是甚么呢?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本性,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自觉,我们的真心。故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甚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如果我们一切的修行,无论诵经、拜佛、参禅、打坐、念佛、持咒,若是不能汇入不生不灭的本性,那么都还是生灭的对立法。由于众生无始以来的无明,一念不觉,因此,总是存在著能所的观念,有主客二元的对立。除非是究竟的悟,究竟悟就是绝对的法界,清净的法身。否则,如果能所仍不能断除,一再透过无明的妄想分别,透过色心二法的主客对立,而用生灭的意识心来修行,则仍然无法超越能所,于是,六根攀缘六尘与六识虚妄和合,就变现了一切山河大地、宇宙世界,以及沉沦其中的六道有情。所以说,你对法的薰习还不够,没有力量,因此要常亲近善知识,否则自己的生命无法与佛法融为一体,就达不到理事无碍,空有不二的境界。法本身不能安住,心也就定不下来,总是想:我再换个环境,日子就会好过一点。或者觉得修行总是起起落落,提不起力量,心里就想再去找一个道场。再不然就是念佛没有受用,觉得没有意思,就想:干脆换一个法门来修,念佛不适合我。这种种的想法,都是把自己的觉性设定在某种环境或某些条件之下,然后希望去追求去获得,那么,这种念头不对了!众生的无明,就是一直不断地向外追求某些东西,向外追求安慰,要求别人同情,而不知我们的本性本来就具足,放下就是。放下妄想执著、放下取舍分别、放下爱恨恩怨,你的本性自然就显现出来。

如果不能回光返照,而只是一直透过外在的追求,那永远都是一种取舍相、生灭相、轮回相。佛法是讲不生不灭的,讲返观自照的觉性,清净无染的本心。然而,众生就是放不下。不能在日用平常中,观照一切法都是无常性的东西,一切法都是虚妄不实,是不可靠的。他当然更不晓得,处处都是我们的觉性,时时都是我们本性的显现。你只要于一切境界都不执著、无所住、无念、不分别,以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一念回光返照,这就完成了佛道。道理很简单,但习气很难除。我们的习气很不容易除掉,所以要多亲近善知识,多听经闻法。同时,如果你能够在许多复杂的观念里面,化作很简单的心性,把很多事情都用‘平常心是道’来看,那么,一切都没事,一切都是你知见立知,都是你的自我分别。

例如:两个人吵架,你觉得这个人受委曲,同情他,而责备对方,这就不对了。因为你介入中间,你就有了对立的观念。如果你能保持一颗清净心、平等的心。受委曲的人,我们稍微鼓励一下;欺负人家的,有因缘,我们私下再慢慢说,也许这样他比较能接受。因为,如果你介入他们的纷争,你还是能所不断,烦恼还是在,你本来是想解决烦恼,但人家会说你偏心,你怎么做都不对。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空一切法才是中庸之道。你说:‘我的心要安住在那里?’。无所住就是安住,想要安住在那里都不对。那你又问:‘无所住是甚么?’。无所住就是清净心的功夫。它无法透过语言表示,无所住就是自在,无所住就是解脱,无所住就是不著相,无所住就是没有分别,虽分别不作分别想,清清净净又明明白白的这颗心,用这颗心来修行就对了。如果我们假设立场,我要到达某种境界才叫做快乐,我要某种环境才觉得舒适,那么,这个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只是用取舍的心在期待甚么,或者妄想明天,或那一天,情况会变好,这种透过时空假设的期望或追求,都是不对的。因为在佛法中,所有的解脱自在,当下完成,那是你现在就可以掌握的。你听过禅宗说:‘不离当下’,当下是什么呢?就是解脱的现在,你又问:‘什么是解脱的现在?’。这句话也是多余的。所以,我们学佛要有般若的智慧,惟有大般若智慧,才能断烦恼。你若想要求生极乐世界,也要有清净的心,要知道极乐净土,阿弥陀佛都是我们的心,如果不是我们本自具足,不生不灭的。那么佛法讲‘无生’,不自生不他生,不来不去,那怎么能得生净土呢?因此当知,心净则国土净,要去悟我们的自性西方。要有清净心,没有烦恼的心,那才有办法。否则,一样也没有办法。

2024-02-04 21:59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学佛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净界法师:怎么样来改变我们过去的业力呢? 净界法师:怎么样来改变我们过去的业力呢?

鉴真东渡,大唐佛法的主动传播,让后人赞叹 鉴真东渡,大唐佛法的主动传播,让后人赞叹

大安法师:为什么有些大修行人,转世后不如前生 大安法师:为什么有些大修行人,转世后不如前生

阿难为什么不请求佛陀住世一劫? 阿难为什么不请求佛陀住世一劫?

净界法师:这个是我们念佛真正的目的! 净界法师:这个是我们念佛真正的目的!

净界法师:外境永远没有错 净界法师:外境永远没有错

净界法师:佛陀为什么那么的自在呢? 净界法师:佛陀为什么那么的自在呢?

阿色益西降错仁波切:麻烦主动找上门,面对“违缘”我们怎么办? 阿色益西降错仁波切:麻烦主动找上门,面对“违缘”我们怎么办?

大安法师:如何处理好佛法和世间法的关系 大安法师:如何处理好佛法和世间法的关系

不可不知!学佛应具备的三点 不可不知!学佛应具备的三点

钱财方面的因果很惊人,不可不知! 钱财方面的因果很惊人,不可不知!

人间天:我们有没有理解因果?对因果有没有心存疑惑? 人间天:我们有没有理解因果?对因果有没有心存疑惑?

镜子反过来,佛法就落地 镜子反过来,佛法就落地

什么是无常无我? 什么是无常无我?

亲身经历:自己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恶果 亲身经历:自己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恶果

错的路上未必没有对的风景 错的路上未必没有对的风景

什么是鸡翅木手串包浆 什么是鸡翅木手串包浆

阳光师姐:如何把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变成清净学佛的过程 阳光师姐:如何把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变成清净学佛的过程

难怪如来镇压金翅大鹏,只有观音没有前去,你看菩萨在灵山提防谁 难怪如来镇压金翅大鹏,只有观音没有前去,你看菩萨在灵山提防谁

什么是油青种翡翠? 什么是油青种翡翠?

如本法师: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师: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崇慈法师:日常中如何培植自己的福报? 崇慈法师:日常中如何培植自己的福报?

崇慈法师:六根清净是哪六根_六根清净的清净什么意思 崇慈法师:六根清净是哪六根_六根清净的清净什么意思

收藏什么类型沉香升值空间高? 收藏什么类型沉香升值空间高?

阿难三度拒闻佛法,终破傲慢,入诸佛道 阿难三度拒闻佛法,终破傲慢,入诸佛道

崇慈法师答:当自己的家人、亲友都不能理解我对佛法的信仰,而说我是迷信,我该咋办? 崇慈法师答:当自己的家人、亲友都不能理解我对佛法的信仰,而说我是迷信,我该咋办?

崇慈法师答:请解释一下居士受过五戒和菩萨戒以后,在参加佛事活动时身上披的“衣”和出家人披的“衣”有什么 崇慈法师答:请解释一下居士受过五戒和菩萨戒以后,在参加佛事活动时身上披的“衣”和出家人披的“衣”有什么

崇慈法师答:究竟什么是迷信呢? 崇慈法师答:究竟什么是迷信呢?

什么是翡翠明料 什么是翡翠明料

崇慈法师:佛教为什么叫佛教_成佛的标准 崇慈法师:佛教为什么叫佛教_成佛的标准

我从一个好学生到与有妇之夫有染再到学佛得到好姻缘的经历 我从一个好学生到与有妇之夫有染再到学佛得到好姻缘的经历

什么是冰糯种翡翠 什么是冰糯种翡翠

雪漠:真上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心 雪漠:真上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心

雄兵连:齐天大圣孙悟空为什么加入雄兵连?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雄兵连:齐天大圣孙悟空为什么加入雄兵连?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明贤法师:佛教与科学没有兼并的必要 明贤法师:佛教与科学没有兼并的必要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放别人一条生路,等于放自己无数生路 放别人一条生路,等于放自己无数生路

《释迦牟尼佛广传》:劝人学佛求道 《释迦牟尼佛广传》:劝人学佛求道

猫眼石有什么作用 猫眼石有什么作用

橄榄石有什么作用 橄榄石有什么作用

钱是人人爱的,他为什么这么;舍得? 钱是人人爱的,他为什么这么;舍得?

霍尊为什么留长发 自曝是为了纪念初恋 霍尊为什么留长发 自曝是为了纪念初恋

什么是阳绿翡翠 什么是阳绿翡翠

什么是干青种翡翠 什么是干青种翡翠

大寂尼师:如果有僧宝住世,而你却自己在佛前自誓皈依,就犯下几点过失 大寂尼师:如果有僧宝住世,而你却自己在佛前自誓皈依,就犯下几点过失

静心禅语|三句禅语,句句精华,让我们在生活中大彻大悟 静心禅语|三句禅语,句句精华,让我们在生活中大彻大悟

大寂尼师:略述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 大寂尼师:略述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

竺摩法师:它可以治疗各种身病和心病,你知道是什么吗? 竺摩法师:它可以治疗各种身病和心病,你知道是什么吗?

顶果钦哲仁波切: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愈来愈接近死亡 顶果钦哲仁波切:从我们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愈来愈接近死亡

竺摩法师:人生在世,什么最靠得住? 竺摩法师:人生在世,什么最靠得住?

雍和宫法轮殿里宝贝多,寺院自己最宝贝的宝贝却最容易被视而不见 雍和宫法轮殿里宝贝多,寺院自己最宝贝的宝贝却最容易被视而不见

本性法师:面对迫害时,我们应当像佛陀这样做 本性法师:面对迫害时,我们应当像佛陀这样做

本性法师:寻找我们的香格里拉 本性法师:寻找我们的香格里拉

雪漠:人为什么会迷? 雪漠:人为什么会迷?

顺其自然地接纳,别问“为什么” 顺其自然地接纳,别问“为什么”

须菩提为什么来历不明、身份难辨?说得太清,西天取经就没法继续 须菩提为什么来历不明、身份难辨?说得太清,西天取经就没法继续

颤栗24小时,接连发生地震背后,除了祈福我们还需要…… 颤栗24小时,接连发生地震背后,除了祈福我们还需要……

真圆法师答:为什么我念佛就不长呢,是因为没有皈依吗? 真圆法师答:为什么我念佛就不长呢,是因为没有皈依吗?

真圆法师:学佛感悟 其五 真圆法师:学佛感悟 其五

真圆法师答:百罗汉中第八位罗汉的法名是什么? 真圆法师答:百罗汉中第八位罗汉的法名是什么?

真圆法师答:5岁女儿睡梦中惊吓哭泣,什么原因? 真圆法师答:5岁女儿睡梦中惊吓哭泣,什么原因?

宣化上人:我们现在修行,处处都要修福,处处都要修慧 宣化上人:我们现在修行,处处都要修福,处处都要修慧

觉真法师:三皈是什么意思_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觉真法师:三皈是什么意思_为什么要皈依三宝

香菜为什么不能吃? 香菜为什么不能吃?

饲养一只佛性龟感觉整个人都淡定下来了,可爱猪鼻龟养起来挺容易 饲养一只佛性龟感觉整个人都淡定下来了,可爱猪鼻龟养起来挺容易

觉真法师:宿命论是什么意思?缘起可破除宿命 觉真法师:宿命论是什么意思?缘起可破除宿命

邪淫让我失去好多,佛法让我闻到奇香 邪淫让我失去好多,佛法让我闻到奇香

宣化上人:为什么梦里会有一些预感,而且还很灵验? 宣化上人:为什么梦里会有一些预感,而且还很灵验?

宣化上人:吃饭的时候乱打妄想,就会生病 宣化上人:吃饭的时候乱打妄想,就会生病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佛教徒如何从六度中的精进行去了解大乘思想之七─正确的学佛观点之三十

青金石的作用是什么? 青金石的作用是什么?

大安法师:为什么功课没做完就有怪事 大安法师:为什么功课没做完就有怪事

智敏上师:贪睡有什么后果?拉低颜值降低智商 智敏上师:贪睡有什么后果?拉低颜值降低智商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持诵各种佛菩萨本尊咒一般都有什么禁忌?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持诵各种佛菩萨本尊咒一般都有什么禁忌?

慎重:妄谈“一切法均是佛法”即是大妄语!~ 一则《地藏论坛》的讨论帖(二) 慎重:妄谈“一切法均是佛法”即是大妄语!~ 一则《地藏论坛》的讨论帖(二)

智敏上师:为什么说人身难得?人身到底有多难得? 智敏上师:为什么说人身难得?人身到底有多难得?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用智慧根本断除烦恼,比如这种对色尘所起的贪爱,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途径? 智敏上师:智敏法师答:用智慧根本断除烦恼,比如这种对色尘所起的贪爱,是否还有别的什么途径?

智敏上师:人为什么看不到天堂? 智敏上师:人为什么看不到天堂?

大安法师:什么是直心?为何说凡夫之心大多是弯曲的? 大安法师:什么是直心?为何说凡夫之心大多是弯曲的?

学佛人大致经历的几个阶段(转帖) 学佛人大致经历的几个阶段(转帖)

果煜法师:佛法原典 道品诵 果煜法师:佛法原典 道品诵

沉香在什么情况不能用克重计算? 沉香在什么情况不能用克重计算?

大安法师: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 大安法师: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沉香中的异味是什么 沉香中的异味是什么

我从算命到学佛的经历——转帖 我从算命到学佛的经历——转帖

佛弟子感悟篇:我们怎样才能解救亲人和自己 佛弟子感悟篇:我们怎样才能解救亲人和自己

嘎玛仁波切:这是佛法的因果论和宿命论最大的不同之处 嘎玛仁波切:这是佛法的因果论和宿命论最大的不同之处

那些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教养和文明 那些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教养和文明

自己不孝,引来了同样不孝的儿女,因果轮环,报应不爽 自己不孝,引来了同样不孝的儿女,因果轮环,报应不爽

日常法师:皈依后应该修什么? 日常法师:皈依后应该修什么?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黄念祖居士:往生不是死亡的时候,而是生命的开始

学佛必读的几则孝行得善报的故事 学佛必读的几则孝行得善报的故事

首愚法师:没有闹情绪的佛 首愚法师:没有闹情绪的佛

什么是黑玛瑙? 什么是黑玛瑙?

冰种黑曜石是什么 冰种黑曜石是什么

什么是人造水晶? 什么是人造水晶?

慈法法师:药师佛十二大愿开示 一、珍重自己当下当念成就的圣因圣缘 慈法法师:药师佛十二大愿开示 一、珍重自己当下当念成就的圣因圣缘

沉香佛珠不同颗数代表什么 沉香佛珠不同颗数代表什么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