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4 佛学入门
问: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来说,是因为此人前世一定修行不好吗?
慧律法师答:不要这样讲,一辈子受了很多苦,反而容易入道。不要把苦当作苦,一定要把苦当作是一种增上缘,这是观念的问题。一个人没有经过痛苦的洗礼,我们本身就不会珍惜我们的生命,也不懂得该怎么样修行。所以吃苦在佛教来讲的话,不见得不好,逆境越多,成就它就会越大,是观念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没有吃过苦,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这是上苍给我们一个痛苦,但是它后面有很重要的礼物,那就是能够自觉,能够觉悟,能够成佛。所以用痛苦来包装,然后打开痛苦的礼盒,里面却含有佛性,清净自在的佛性。所以这个是观念的问题。不要把今天所受的苦,包括婚姻、经济、病苦,种种的,或者是儿女不孝顺、孤苦无依,把它当作一定是前世的业。当然佛教讲业的话,讲起来非常复杂,非常复杂。所以,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要想活得更灿烂,你必需要经过很多的痛苦。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如果没有经过痛苦、挫折,我们怎么能够动心忍性?我们怎么能够更成熟的、更进步的理解人生?所以,苦,它是成就圣贤的阶段,就像你爬楼梯一样,每经过一个阶梯往上爬,你会气喘如牛,可是登到最高峰的时候,却看到那么漂亮的风景。没有一个圣贤没有经过吃苦他可以成就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现在是观念的问题,不要把吃苦当作是吃苦,要把吃苦当作是吃补。问:是不是因为未成就某些人或某些事而自己受到痛苦?慧律法师答:这个当然每种事情都是息息相关的。你今天你受苦,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佛法,不要白白的受苦。也不一定说是成就某一个人,其实人的生命里面都是环环相扣的,因缘生的东西谁也不能说它是独立的东西。所以你个人一定会影响别人,别人也会影响到你自己。所以我不认为说是一定怎么样,只能成就某一个人所以我来受苦,应该用一个比较更高超的,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世间没有真实性的东西,没有你、我、他。简单讲所有的缘起法、因缘生的东西都是因为执着,因为主观意识承认客观,所以客观环境一直存在,存在你就一直误认为它是事实,这个就会迷茫我们的清净心。所以师父还是劝导大家:云南这个区块,佛教比较弱,希望大家好好的听经闻法,不要说只懂得念佛而没有开智慧,这样不行的。一个人只有念一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烦恼来了你怎么办?人家讲也不听,劝也劝不来。佛教重视要念佛很重要,可是智慧也很重要啊。我们念佛很重要,智慧也很重要。你有智慧,你才有办法解决生命的迷茫跟你今天所发生的种种的疑惑。知道吧?所以,今天所有存在的主观跟客观,自相跟共相的问题,自相就是你、我、他,共相就是存在的共业所感的世间,其实都是虚妄的东西,没有实在的东西。不要太在意这个世间的缘起缘灭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好不好?不要太在意这个世间的主、客二观所产生的对立的东西,这都是妄想。 2024-02-04 21:59
黄念祖:往生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开始《净修捷要报恩谈》延伸阅读
大安法师:"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这是不是违背因
净土法门法师:今天社会之不安定,人心浮躁,造作恶业的人愈来愈多的原因
智海法师答:开悟的人是不是看问题很宏观、很彻底,一下就想到事情的结果,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生灭的?开悟人是
享用酒肉女色不尽者,这并不见得与前世福报善种子有关,因为这些人不见得心中快乐无碍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三大魔王-手机、电视、网络,让我们的身心难以清净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说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一个心来说法?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法师讲经,讲佛性恒守本性,始终无有改变,佛性不受薰染,出何经典?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