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看待生命?

2013-12-01 佛学入门

佛教如何看待生命?

凤凰网:对,就像刚才宗舜法师说的,安心以及正念是最为重要的,这也就解释了很多目前为止对于日本大地震可能有很多网友他会存有一些疑义,因为毕竟这两个民族是有一个非常深的矛盾的,这个也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想问一下宗舜法师,对于佛教来说,佛教对于生命以及自然的看待是如何看待的,为什么一定要加近自然呢?因为我认为生命和自然它是二者不可缺一,是不可分的。

宗舜法师:对,你这个问题其实问的是符合我们佛教对生命的看法,在佛教生命观的角度来说,我们一般认为佛教是有两种生命,第一种叫有情生命,第二种叫无情生命。所谓的有情生命,就是讲的这些有思想,有意识能力,有思维能力,有心理活动的这些众生,这些众生那就很广了,包括我们说的人、动物还有很多我们说的六道众生,它是这样的一个生存状态,第一个就是有情世间。

第二个叫无情世间,我们看到的石头、树木、山河、大地,都被称为无情众生,在我们的佛教从生态的角度来看的话,它对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都是非常珍惜的,比如说从我们有情众生的角度来说的话,佛出现在人间,是在人间示现成佛的。所以我们往往说,人道很殊胜,大家觉得天道,因为天道众生充满了快乐,我们说追求升天的快乐,但是会说升天它由于没有机会修习佛法,太享乐了,反倒会障碍佛教的今静和休息。

所以在佛教里面,是把人作为根本的,所以佛教里面,与其说它是以佛为根本,不如说他是以人为根本,因为佛也不过是一个觉悟了的人而已,这个是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去把它当成偶像去崇拜,那恰好和正信是违背的。

但是我们人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从来没有说人就有天然的优越感,不像其他的宗教,会说万物所生,都是为人服务的,我可以任意的去宰杀它、凌辱它,去杀它,因为它是为我而生的。我们(佛教)没有这样的观念,相反我们对一切的有情的生命,哪怕它是一个小猫、小狗,它都是存着一个平等的心,存着一个报恩的心。

所以平等和报恩是我们对于有情众生的一个基本的看法,甚至我们会说一切众生,一切男子皆是我父,一切女人皆是我母,因为我们生生世世的这个缘分,把我们聚在一起,我们不知道,谁和谁,我们过去生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因缘,所以说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表面看来灾难频发的时代,我们觉得我们生存的很不幸,或者说我们为什么会面临这么多的苦难?其实我们应当庆幸,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你我相逢,我们居然有幸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时代,走在一起,这种缘分我相信是没办法而用其他的来描述的。

所以我觉得最特殊的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时代,你我都在,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用平等和报恩的心,去互相对待,这就能够化解一切的矛盾,一切的恩仇,所以这个观念,这个是我们作为一个学佛人,要建立起来的一个根本的看法。

只有长存平等和报恩的心态,我们才能够人和人、人和动物才能够和谐。

另一方面,无情众生,一棵树,一块石头,表面在我们的眼里看来它是无关紧要的,但是现在的大自然,我们常说的一个词就是自然在报复我们人类,是不是大自然在报复我们人类呢?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大自然在报复我们人类,是我们人类在自己惩罚自己。因为佛教里面把我们的这个外在的世界,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叫依报,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正报和依报这两个概念。

所谓正报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我们称为正报。那么依附于我们生命个体显现出来的山河、大地成为依报,依报是我们正报的一个部分。

凤凰网:是依附的依。

宗舜法师:依附的依,对,我们讲的正报就是我们的人身,我们得到的人生命,我们人的身体,那么外在的环境称为依报,依报不是孤立于正报而存在的。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你就知道,正报庄严,它必定赶得依报庄严。

比如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因为在阴的一面,发下的48弘愿,而且无量劫,积功累德,成就了一个这么清静美妙的国土。那么我们这个时候,生活在这样一个五浊恶世,充满灾难的时候,我们就会反省,我们的心灵,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发心,导致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污秽的世界呢?这就是依报和正报之间的关系,所以环境是由我们的心来决定的,当我们去虐待环境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虐待自己。

所以在佛教里面,我们有很多的戒律,这个现在大家可能就不是特别知道,比如说它就有一个很严格的规定,就是说比丘作为一个出家的比丘师父,对于任何一根小草,或者一朵花,它不能够说我看这个花很美,我就把它摘下来拿回家去,拿回家去供佛都不可以,除非这个花是养来的。

在佛教的比丘戒里面,就有一个专门的规定,就是我们无缘无故不能够去践踏草坪、草地,不去摘树木、花果,不去做这些损毁无情众生的事情。

所以佛教它对自然的财富,它是一种珍惜的态度。刚才崔老师说到这个过堂,我们过堂的时候叫食存五观,就在心里它要有观想,就是要有一些善念,他就会提醒自己,这个食物来之不易,我要珍惜,而且从吃的时候,他要心存正念,告诉我们说,我是因为要修道,维持我的生命的需要,所以我必须要吃这个饭,而不是贪恋食物的美味。

所以他对自然的利用,完全是出自这种珍惜,这种珍惜的,而且还是自律的,就是你不能够贪,不能够贪婪的去剥夺、掠夺,甚至去无休止的,很放任的去浪费。

所以自律的态度和珍惜的态度,是我们佛教对无情众生的一种态度,如果你明白了平等和报恩的对待有情众生,自律和珍惜的对待无情众生,掌握了这样两条原则,我相信人和自然,人和万物都能和谐。

更新于:2013-12-01 00:37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荆三隆:谈佛教自然观 荆三隆:谈佛教自然观

放生八百万生命,得生一子,其子后来得中举人 放生八百万生命,得生一子,其子后来得中举人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王志远: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王志远: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金易明:佛教与印度传统文化思想同异性探微

佛教与中国绘画 佛教与中国绘画

佛教里如何理解忏悔 佛教里如何理解忏悔

金易明:佛教的生活化与生活的佛化 金易明:佛教的生活化与生活的佛化

夫妻如何相处,学习经典 夫妻如何相处,学习经典

101件佛教文物南博亮相 高僧头骨做噶布拉鼓 101件佛教文物南博亮相 高僧头骨做噶布拉鼓

周齐: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再审视 周齐: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再审视

周齐:关于经济危机中的佛教作用——既供佛脚急来抱 犹化好雨润物生 周齐:关于经济危机中的佛教作用——既供佛脚急来抱 犹化好雨润物生

探访西藏最大佛教石窟遗址 洞窟壁画媲美敦煌 探访西藏最大佛教石窟遗址 洞窟壁画媲美敦煌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四章 中国佛教教育

魏承思:佛教与现代文明 魏承思:佛教与现代文明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魏承思: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九章 中国佛教的思想历程

劝一人吃素等于救了1700条生命 劝一人吃素等于救了1700条生命

佛教小故事:不留平常心 佛教小故事:不留平常心

佛教小故事:八风吹不动 佛教小故事:八风吹不动

徐文明:刍议当代佛教寺院建设的规范 徐文明:刍议当代佛教寺院建设的规范

楼宇烈:佛教是最具有和平精神的宗教 楼宇烈:佛教是最具有和平精神的宗教

净土法门法语:人活在这个世间到底为什么?佛教的说法最圆满 净土法门法语:人活在这个世间到底为什么?佛教的说法最圆满

德宝法师:佛教禅修直解-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 德宝法师:佛教禅修直解-第八章 规划你的禅修

隆波通禅师:隆波通法语 禅---就是谈心,直接讲生命 隆波通禅师:隆波通法语 禅---就是谈心,直接讲生命

德宝法师: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七章:如何调心? 德宝法师: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七章:如何调心?

净土法门法语:佛教最伟大的事业是什么? 净土法门法语:佛教最伟大的事业是什么?

须菩提对金刚经提出质疑,看看佛是如何回答的! 须菩提对金刚经提出质疑,看看佛是如何回答的!

请问如何破“我执”,有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请问如何破“我执”,有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修行三年,我是如何用运用佛法来提高事业! 修行三年,我是如何用运用佛法来提高事业!

素食营养如何均衡搭配听专家建议 素食营养如何均衡搭配听专家建议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如何克服昏沉与睡眠 道澄尊者:禅修指导 如何克服昏沉与睡眠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一行禅师: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愿持守五戒 一行禅师: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愿持守五戒

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 普洱茶是有生命的茶

佛教名词术语和常识 佛教名词术语和常识

那烂陀长老:《觉悟之路》第二十五章 生命的轮回 那烂陀长老:《觉悟之路》第二十五章 生命的轮回

净土法门法语:如何补足善根 净土法门法语:如何补足善根

佛教中的六度是什么意思 佛教中的六度是什么意思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如何认识业力、烦恼?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如何认识业力、烦恼?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如何克服嗔恚?当它生起时,如何对治?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如何克服嗔恚?当它生起时,如何对治?

春季应如何养生 春季应如何养生

佛教礼仪中“四威仪”的含义是什么? 佛教礼仪中“四威仪”的含义是什么?

佛教小故事:育才之道 佛教小故事:育才之道

佛教寺院里,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佛教寺院里,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觉醒法师:净土在人间——佛教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觉醒法师:净土在人间——佛教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继程法师:如何礼拜?继程法师示范礼拜动作 继程法师:如何礼拜?继程法师示范礼拜动作

在家居士不小心犯戒后,应当如何进行补救? 在家居士不小心犯戒后,应当如何进行补救?

心道法师:精进的生命 心道法师:精进的生命

心道法师:转化福气的生命内存 心道法师:转化福气的生命内存

理净法师答:生活常遇鬼怪恼我,因当如何?持咒有效吗? 理净法师答:生活常遇鬼怪恼我,因当如何?持咒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