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哲学语录
索达吉堪布
正心堂
济群法师
北京佛教居士林
遇赦
我们能够生存,是因为大自然的滋养、人们的互助以及众生的支持,才得以生活、延续生命。「我」,并不是单独成立的「我」;换句话说,世界就是我、众生就是我。唯有令世界平安,才是「庄严国土」;唯有令众生离苦,才
修学佛法,必须知道真正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还有一个自私的心,那才是生命痛苦的来源。既然学佛了,就要学习转变,转变自私为奉献,转变自私为慈悲。--海涛法师
生而为人,都有潜力成为一个快乐和慈悲的人,好的行为称作善行,一定带来内在的力量,大家要增加内在的慈悲,多布施,多帮助别人。修行人越用心思为别人着想,越能圆满自己的愿望。大乘佛法的道理很简单,不为自己烦
佛陀最重要的教导是: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为自己的利益著想,而是要以众生的利益为优先。因为我们的发心正确,不为自己、但为他人,就能够超越自身的执著与束缚,而获得绝对的轻安与自在。--海涛法师
当我们面对世界时,无论是可爱境、不可爱境,都要清楚地知道,一切的境界无非都是为了训练我们的心,都是为了令我们在修行上有所成长而存在。--海涛法师
如何保存功德?就是回向,不论做了什么善业或善行,不只回向给自己,还要回向给一切众生。例如布施、抄经后,将这些善业功德给它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如:愿一切众生都能遇善知识、修学佛法、成就佛果等等的菩提愿
在佛法上,我们必须依靠众生才能累积福报,如果没有众生的话,要向谁发菩提心,怎么回向呢? 对真正理解佛法的人来说,不会认为「我在度众生」或「我在利益众生」。相反地,会认为所有的众生都在度他、帮助他。每一
【报恩孝亲】佛语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救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
菩萨降伏其心,就是将心安住于佛法;安住于法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就是「无所住」的状态。法,就是性空、变化无常的本质,以法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就是应无所住;进一步「而生其心」,就是生菩提心。--海涛法师
不懂得生命的意义,生命就是一种惩罚,就是不断地生死轮转;懂得生命的意义,就可以利用生命中的逆境磨练身心、惕励修行。--海涛法师
观世音菩萨为了利益众生,而示现了不可思议的千手千眼,并以种种善巧方便救度众生。菩萨时时刻刻都是想念着众生的苦、不舍众生受无量苦,因此,菩萨恒常不离开利益众生的大慈悲心,心心念念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
人和动物同样具有如来藏,面对苦乐的感受也是相同的。人人慈悲为怀,不起杀念、不杀生、不造杀业,世间自然安和乐利,与刀兵劫绝缘。护生、放生,就是最实际的爱心、最具体的慈悲愿行。--海涛法师
纵使是没学佛的人,但他处处替人设想,有道德,有爱心,这等于接近菩萨的性格,虽然他不了解空性,但至少他不会堕落。所以佛法是要改变我们的内心,因为一切痛苦都是由于我执而产生了我爱、我慢,所以一定要摧破自我
修学佛法没有捷径或特点,唯有一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坚定信念,才是我们唯一的路。所以修行并没有捷径,不要好高骛远;踏实地走稳每一步,时时检视自己的菩提心,这才是修行的正确之道。--海涛法师
我们要以因果业报的角度来看待:假使遇到任何财物损失或身体伤害,这都是过去恶业所带来今日的恶果,所以应该庆幸自己已经消除一个恶业了;假使得到任何钱财利益或身体健康,这都是过去善业所带来今日的善果,所以应
佛教的生活,是一种智慧与慈悲的生活。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动机与目的,正确的动机是什么?就是以利益众生为动机。当我们一切都以菩提心为动机时,不仅充实了我们菩提心的修持,也达到了利益众生的目的。--海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同。对修行者而言,生命最大的意义就是了解生命是苦、空、无常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趁着身体还健康、心智还清醒的时候,多留一点时间、心力来接触佛法、认真修行,不要浪
想要利益累世父母,报恩孝亲的最佳方法,就是用父母给我们的身体,来做对自己、对众生有利益的事--多行善、放生、布施,再以此功德回向累世父母及冤亲债主,这就是真正的报恩。--海涛法师
若希望快速改变命运,消灭病苦与灾难,就应该把握四样法宝:第一、念佛;第二、素食;第三、忏悔;第四、放生。这四样法宝看似平凡无奇,却是我们的人生锦囊,能够带给我们人格上的提升,以及一生的平安与幸福。--
一滴水要怎么让它永不消灭?就是将这滴水倒入大海中,让大海中永远有那一滴水存在。我们和世界一切众生都有连带的责任,与一切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不能自私只替自己想,要尽力做好所能做的。世间最好的礼物是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