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而绪
为以为素
众生之家
萧然的除夜
黄梅四祖寺
禅语佛曰
弟子问:“为何有人读遍所有的知识,还是不懂得人生的真理?” 无为大师回答:“不是每种药对人都有益,不是每棵树都结果实,不是每种果实都能吃。不是每种知识都有益人。不是每段人生都像我们所期待的一样,不是每
心小了,小事就大了; 心大了,大事就小了; 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虚其心,爱天下之善。
有时候,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帮助别人不一定会得到感谢,但是至少我们内心是安宁的,因为我们尊重了自己的善心和美德。与其担心他人不知感恩,不如忘记自己施予别人的恩惠。做真正让我们欢喜的事情,付出不求回报,
于修行者来说,不妄语、不多嘴,自会令修行更进一歩,即便遭人非议,但清者自清,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是不可能被掩盖的,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直,人格好坏立见。对待毁谤,一面深省自己,一面保持沉默。深省的目的
别人骂你,是消灾;给不好脸色看,是“最上供养”。要无分别,如获至宝。高兴也好,烦恼也好,要远离是非,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照这样做去,心无烦恼,便是“花开见佛”。我们修行,就是要修这些坏的、恶的、逆因缘,
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 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 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 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其实,美很平淡,也很简单,无需刻意,自然就好。无论如何看待美丑,判断是源自于心的,不管是拥有美的人,还是欣赏美的人都一样。做作的美只会存在于一瞬间,而真正的美却是读万遍也不厌倦。美和
为人处世本无诀窍,唯将心比心而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不喜欢别人八卦自己,那么就先少说别人的闲言琐事。如果不喜欢别人用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就先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如果不喜欢别人傲慢无礼,
人类口舌之欲何时休?一群工人牵着这头水牛走进院子准备将其宰杀做成美食。牛突然停步不前两条前腿噗通跪地泪水也扑簌簌流下来眼里充满了无限恐惧和悲凄。在场的人无不被这悲情一幕所震撼也流下眼泪。最终共同出钱将
现在这个年代,好多人都是装模作样,表面上都很礼貌,看似很尊重他人,实际上都是虚情假意。作为修行人不能这样,应该诚心诚意,真挚真诚。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尊重他人,要奉献爱心。不管是
学佛人不讲命运,讲业力。善业多则福报大,福报大则诸事顺利,趋吉避凶。恶业多则福报浅,福报不足则诸事不顺,灾厄偏多。命的好坏决定于自己的行为造作,是操纵在自己手中,不是让别人算,别人也没办法帮我们改运,
【十善业道】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 二、不偷盗而义利节用; 三、不邪淫而贞良守礼; 四、不妄语而诚实无欺; 五、不两舌而无争是非; 六、不恶口而出言慈和; 七、不绮语而言说有礼; 八、不悭贪而慈心舍施; 九
【准提神咒】如经过河边、溪边或是钓鱼店,看到有人在钓鱼,或菜市场在杀生、杀鸡。我们看到这些众生,要发起大慈悲心,为它们持咒语——念诵准提神咒。因为,你一直念准提神咒,那个地方就转业,那里的众生就不会被
「佛言人于世间。慈心不杀生。从不杀得五福。何等五。一者寿命增长。二者身安隐。三者不为兵刃虎狼毒虫所伤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寿无极。五者从天上来下生世间则长寿。今见有百岁者。皆故世宿命不杀所致。乐死不如苦
当你避免会杀害物命的行为时,你是"身业"在护生;当你把护生小常识告诉大家时,则是用"口业"在护生;当你爱护众生命,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并能时常为众生回向时,你已是以"意业"在护生了。"慈悲"是净化升华的大爱;
如果你用慈、悲、菩提心来锻炼自心,就不会投生在下三道。而且,从此刻起就永不退转。这点即是我的口诀,不管你到那,心念菩提心,永不离开菩提心。—— 莲花生大士。
恶人享福,未必是真福,可能借此加重他未来的灾祸,又可能是他前世尚有余德、祖先尚有余荫所致,等福尽之后,灾祸则临。善人受祸,未必是真祸,可能藉此磨炼他未来的福报成就,又可能是他前世的罪过尚未消尽所致,等
【虚云老和尚谈放下】众生真心本体,般若光明,堂堂独露。但以妄想习气(即贪嗔痴慢等)时时发现,自障妙明。但将冷眼看破,放下便是,不必别求也。能一心专念佛号,净念相续,便是放下第一法。遇难忍处须忍得过,难
不要怕妄想,亦不要费力去降伏他,你只要认得妄想,不执着他,不随逐他,也不要排遣他,只不相续,则妄想自离。所谓”妄起即觉,觉妄即离”。若能利用妄想做功夫,看此妄想从何处起,妄想无性,当体立空,即复我本无
学佛人不应该仅停留在念经、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应该迷信于烧香、拜神、算命、神通等。佛教精神是慈悲和智慧。我们应怀着慈悲和智慧的心去实际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众生,一切从家庭生活中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