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
梦参老和尚
安娜·珊威尔
陈瑞三
奥维德
恒复法师
弘一法师说:“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歉退是保身第一法。” 贪得者身富而心贫,知足者身贫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劳神,处下者形劳而神逸。人生的苦恼是不分贵贱的,要么你去驾驭生
人生充满无常,无常即苦。佛法告诉我们,生命的无常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应该面对它、认识它、超越它。一说到苦,很多不了解佛法的人总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是悲观的。其实不然,佛教认为苦是一种客观存在,世间的一切都
顺境和逆境,好事和坏事,都是成就的助缘,都是修行中必须要经过的。就像人要有两只脚才能行走,靠一只脚很难。我们总想追求顺境,逃避逆境,顺利了就高兴,有坎坷就难过,这叫动心。其实在修行的道路上,遇到什么都
【养心八珍汤】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不求回报。把这八味药,放在“宽心锅”里炒,文火慢炒,不焦不燥。再在“公平钵”里研,细磨慢研,越细越好,三思为末,
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佛法是最积极的人生观。现在的幸福是过去自己的努力所得,但是如果只想享受现在的果报,却不知积极行善开创,再大的富贵也会耗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现在恶业现前,也是过去自
佛法之中,常被世人利用的智慧,就是“随缘”和“放下”,不过这也是被误解最深的道理。佛陀教导我们要舍得、布施,只有舍掉陈旧不堪的执着,才能得到新的观念、新的思维;能够放下不切实际的妄想,才会轻松上路,你
即使有恩于人,也不要期望别人的赞誉与回报;即使命运多舛,也不要熄灭希望之灯;即使遭人顶撞,也不要小肚鸡肠、耿耿于怀;即使略有成就,也不要就此满足、自我陶醉;即使蒙受不白之冤,也不要因此而精神沮丧。人生
有个成语叫做"自寻烦恼",是在告诫人们,许多烦心和忧愁都是自己给自己绑的绳索,都是自找的,都是自己在伤害自己,也是对自己心力的无端消耗,就等于是把自己设置在虚拟的精神陷阱。而我们只有好好的把握现在,很
恶念来源哪里?来源自己的自私心。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话,最需要鼓足勇气的是与自己的自私心来斗争,但在与自私心斗争中的过程,竟是如此的艰难,也许我们会不止一次的败下阵来,并会无数次受它的控制,但是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毁灭人只要句话,培植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憎恨别人对自己是种很大的损
【一日一禅】以平常之心, 接受已发生的事。 以宽阔之心, 包容对不起你的人。 以不变之心, 坚持正确的理念。 以喜悦之心, 帮助须帮助的人。 以放下之心, 面对难割舍的事。 以美好之心, 欣赏周遭的事物。 以真诚
福不可享尽,话不可说尽,利不可图尽,事不可做尽。因为事事都留有余地,所以上天造物者和自然界都不会妬忌我,鬼神阴谋诡计也不能损害我们。如果事情都要求圆满极致,对外要求过于苛刻,首先自己的精力就被消耗殆尽
【小故事】一富人请教禅师,为何自己有钱后变得更狭隘了?禅师带他到窗前问:向外看到了什么?富人说:外面有山有水。又带他到镜子前,问: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自己。禅师笑: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的,区别只是镜子
我们所遇到的每件事,每个人背后都有着不可思议的因缘。聚因缘,散因缘。要有一颗随缘的心,随缘不是消极的随波逐流。随缘是一种睿智的把握,聚时懂得珍惜;随缘是一种豁达的面对,散时做到洒脱。有一颗随缘的心,会
学佛,可以出家也可以在家,均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常有人以“若人人都出家,谁来建设社会”为疑,实为无稽之假设。以此逻辑试问:若人人都做老师,谁去耕田种地?若人人都做农夫,谁去纺布织衣?社会需要各行各业,既
以佛心做事,一切事都是佛事。时时刻刻能够安心,就是在道场中,就是在做佛事。修行不只在禅堂之中、梵刹之内,一个人若能静,即使身处红尘闹市,也能自在安详;若是不能放下内心贪欲、不能破除无明嗔恨、依然执着痴
如果你的内心装满了“嫉妒、愤恨、恼怒、哀怨”,你将永远无法感知到人生的“光明、快乐、自在”,你将永远无法感悟到佛陀的“大慈、大悲、大智、大慧”。一个有漏的容器,是无法装下殊妙智慧的甘泉,所以你要下决心
我们拜佛,目的在于学佛。佛弟子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就是要学习佛陀的大慈悲、大智慧。若非如此,怀着痴愚非分之想顶礼膜拜,也只是毫无意义的形式而已。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只有循着佛菩萨慈悲智
古人云:"福祸无门,惟人所召";佛教云: "有因必有果"。我们无论是福是祸,都是因为我们的业力召感,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所以,我们当下无论是自己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感受,是苦的还是乐的,都是我们过
【人生放下八样东西】1.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心态;2.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3.放下自卑,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4. 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5.放下消极,绝望向左,希望向右;6.放下抱怨,与其抱怨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