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而绪
为以为素
众生之家
萧然的除夜
黄梅四祖寺
禅语佛曰
净慧长老:现实人生虽然充满着痛苦和坎坷,但千万不要灰心,这些都是暂时因素。我们通过行善积德,以身垂范,就能一步一步地改善社会风气,提升社会道德,社会就会变得和谐幸福!
净慧长老:佛教讲持戒、讲因果,也就是儒家讲的慎独,不管是在大众之中还是个人独处一室,都要老老实实地管住自己,管住每一刻的起心动念。所谓视、听、言、动,眼睛看的,耳朵听的,嘴里说的,言行举措,都是仁、义
净慧长老:遵守不邪淫戒就是不能有婚外关系。如果人人都能遵守这条戒,社会就会和谐,家庭就会幸福,就会有良好的心态干事业。那些有婚外关系的人都非常苦恼,成天说假话,夫妻之间相互提防,甚至造成家庭悲剧,弄得
净慧长老:佛教提出“利和同均”的原则来处理生活中物资利益的问题。儒家讲“不患寡而患不均”,在财富上不怕贫穷,就怕不平均,贫穷没有关系,如果贫富差距太大,就会产生社会矛盾,这与佛陀“利和同均”的主张很接
净慧长老:生死的念头,烦恼的心态,每时每刻都在袭击我们。烦恼是每时每刻的,所以做功夫也必须是每时每刻的。每时每刻能以功夫来转化烦恼,那就是做功夫的效果。做功夫是否得力,就看你的烦恼能不能得到转化,能不
净慧长老:烦恼从哪里来啊?没有一个烦恼不是自己找的。自己要是不去找烦恼,永远都不会有烦恼。我们修生活禅,就是要随时起觉照,不去找烦恼。烦恼是当下的,所以修行也必须是当下的。
净慧长老:学佛就是要管好自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要只想到自己,更要想到他人,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还要看长远利益。每个人把自己管好了,社会就会安定和谐,太平无事。
净慧长老:知足者常乐。知足者经常有满足感,经常有快乐感。渴求是贪的表现,我们的心老在渴求中,希望得到这个,希望得到那个,总在焦虑中,总在渴求中,总在痛苦中。有求皆苦,无求自乐。
净慧长老:做人做事都要专注,不要患得患失,不想过去未来,专注当下。“专注当下”既能做好当下的事,也会少很多烦恼。我骑自行车,你坐小轿车,马上生起了攀比心,痛苦随之而来。各有因缘莫羡人,攀比不如实干。回
净慧长老:人的志向和品德要靠艰苦的环境来磨练,温室里的花朵终究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只有在疾风劲雨中成长的青松翠柏,才能耐得住岁寒。
净慧长老:没必要去预测吉凶祸福,抽到上上签会高兴,抽到下下签就会沮丧。不要为尚未发生的事提前担忧。日日是好日,不用抽签,不用算命,相信自己的良心。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良心就是佛心。
净慧长老:如果事事都要与个人的利害得失挂钩,这会很痛苦。学会在生活中修行,有感恩的心,有分享的心,有包容的心,有结缘的心,有奉献的心。做事不图回报,奉献不讲条件,低调做人,淡泊名利。既要有“和风新气象
净慧长老:古人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大事都要从小事做起,年青人一定要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房间打扫清洁,勤洗衣服勤换袜子,勤奋学习,修德敬业,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净慧长老:做人做事要对自己负责任,也要对他人负责任,人天路上,作福为先,成就他人的修行,就是在成就自己的修行。自求多福,别人无法代替。
净慧长老:妄语包括妄言、绮语、两舌、恶口,这些都是不诚实、不尊敬、缺乏爱心的语言。待人以诚为本,人无信不立,诚信是良心的体现,建立诚信从遵守不妄语戒做起。在生活中、工作中说诚信、慈爱、善良、庄严的语言
净慧长老:佛教讲一切事物都“无始终、无内外”,变化无常,能量不灭,这是佛教的辩证法观点,也符合唯物的思想。一把火把茶几烧掉了,茶几的形相没有了,但是茶几在燃烧中形成的能量已经融入到宇宙这个大能量当中去
净慧长老:“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人生的烦恼与痛苦源自分别取舍,源自憎恨与贪爱,一切从“我”出发,我字当头,顺我者爱,逆我者憎,幸福解脱之路被“我”堵塞了。只要把憎爱之心扫除干净,
净慧长老:在生活中如何修行呢?这个问题很复杂。简单地说可以有一个标准,就是以佛心作佛事,或者说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净慧长老:我们要保持慈悲的心态,清净的心态,与人为善的心态。我们僧人住在寺院,面对一切人,态度要热情,语言要亲切,一定要象对待亲人和老朋友一样,笑脸相迎十方大众,以和善的语言与大众交流沟通,不要把人拒
净慧长老:我们不能总是以一个标准来看待问题,仰山祖师讲:“高就高处平,低就低处平。”众生的根机不平,你想把它拉平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高来高就,低来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