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根源,就是执著。即便只有针尖那么小的执著,也会引来绵绵不绝的痛苦。对于自己执著的,得到了,患得患失;得不到,伤心欲绝。如果没有执著,这一切得失又与你何干?
阅读一个人信不信佛教,这个一点也不勉强。佛陀也曾说过:“对于不信佛的人,如果非要给他讲法,这大可不必。”然而,每个人都难免生老病死,而佛教中,正好有面对这些问题的最好秘诀。你如果用了其他方法都无济于事,那
阅读许多人都在追求成功。其实成功,不一定非要迎合世俗的判断标准。一个人对眼前拥有的一切,感到快乐、满足,并从中能获得成就感,这就是成功;反之,一个人纵有亿万家财,几辈子都用之不尽,可内心仍然贪婪无比,欲望
阅读佛教常说的“苦”,不是指痛苦,而是指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存在不确定性。这是非常细微的,以至于人们常忽略它的存在,直到哪一天疼痛了、没钱了、失恋了,才开始叫苦连天,但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阅读饭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口就吃成胖子;路要一步一步走,不可能一步就跨过千里。同样,修心也要一点一点来,不可能修了几天就想超凡入圣。只要今天比昨天有一点进步,这就值得欢喜,如此日积月累,滴水一定可以穿石
阅读再昂贵的衣服,穿久了不洗也会很臭、很脏,同样,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如果长时间没有调整和修炼自心,也会慢慢变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所以,不定期地到一些寂静地方,给我们的内心充充电,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阅读财富,犹如雨后的彩虹,绚丽无比,却越追越远;名声,好似空谷的回声,乍听响亮,却迅速消失;地位,如同空中的白云,遥不可及,却并不稳固。所以,静静观察,众人耗尽一生追求的东西,又有什么实质可言?只有认识内
阅读到处宣扬别人的过失,谈论毫无意义的是非,完全是一种无稽之谈。海明威说:“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阅读多年来,大家一直以为每天睡8小时是最健康的,结果美医学研究发现这样死得更快。 这项实验长达六年时间,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药学院和美国癌症学会联手进行。研究发现每天仅睡6、7个小时的人,比每天睡超过8小时,或
阅读许多人常喜欢研究“说话之道”,以便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其实,最好的说话之道,不是学习怎么说话,而是怎么做人。人做得比较善良、诚恳,就算语言拙劣一点,大家也会喜欢你;如果心肠不好,就算嘴巴再会说,别人
阅读如今家庭不和的主因,大多是源于怀疑、误解、猜忌、抱怨……这一切的根源,其实来自于对“我”的爱执,说白了,是一种自私。若能放下自我的角度,经常体谅对方、理解对方,为对方而默默付出,那一切冲突就化为零了。
阅读古人云:“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喜欢听闻别人的过失,不如喜欢听到自己的过失,这样可以了知自己的不足,便于改过迁善。否则,一天到晚找别人的毛病,不要说是普通人,甚至是佛菩萨来到面前,也会觉得他一无是
阅读当你事事顺利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因为这正在用尽你的福报;当你屡屡受挫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因为依此可消除你往昔的罪业。换一种心态看成败,生命就会更加精彩!
阅读死亡,可以抹杀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辛勤积累的财富、最为执著的身体、亲密无比的爱人,甚至是自己享受其中的阳光雨露。在那种恐怖无依的情况下,唯有前世今生的善业,才是最明亮的指路明灯。
阅读很多时候,事情刚发生时,我们并不是太生气,但因为没能及时制止,才使得怒火不断蔓延。实际上,有时候我们的嗔心,正是自己在煽风点火。
阅读一提到来世、轮回、因果等字眼,许多人常会嗤之以鼻,觉得这与科学相悖。不过,爱因斯坦却是这样说的:“有些人认为宗教不合乎科学道理。我是一位研究科学的人,我深切知道,今天的科学,只能证明某种物体存在,而不
阅读在当今这个时代,生活跟以往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内心的痛苦、压力、烦躁,却比过去增加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真可谓“得”不偿“失”。其实,要想真正活得快乐,佛教中有最好的指南。但若没有弄懂佛教
阅读怎么样才能不吵架呢?其实,任何一次吵架,我们都是在指责别人不对。假如反过来看一下,就会发现自己或多或少也有错,比如,自己要求对方太高,自己太自以为是,自己过于斤斤计较,自己没有设身处地想到别人的难处…
阅读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