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而绪
为以为素
众生之家
萧然的除夜
黄梅四祖寺
禅语佛曰
净慧长老:我们面对利益是加快脚步多抢一点,还是放慢脚步让别人先享用?我们一定要有觉悟,不取非义之财,在利益面前,养成自觉性就是觉悟的开始。
一切佛法都强调信。“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禅宗一法叫你疑,疑并不是叫你不信,疑是叫你不要信现成的答案,要你亲自去寻找答案。自己找到答案以后,就会发现,一切言说最后都是多余的。参禅就是要自己
净慧长老:一个人觉悟的高低,坐在蒲团上看不出来。坐在蒲团上像一尊菩萨,走下蒲团还像不像菩萨,那就要看在生活中的表现,“生活”就是一面镜子,是佛还是魔,在“生活”这面镜子前,各种形态都清清楚楚。
净慧长老:修行人不在乎有多少文化,不在乎要懂得多少理论,最重要的是能懂一句就用一句,把它当作自己的财富,当作自己的灵魂,当作自己思想言行的指导。真信不疑,照此办理,决不后退一步。人人都能像六祖慧能大师
我们工作,不要说你现在寺里为佛做事,或为师父做,而是为消自己的业障做。我这里没有什么可学的。只是扫扫地,做些苦行。但是扫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会扫,要能高高兴兴地扫,否则,扫地扫得起烦恼,无明业障反
净慧长老:“犹如莲花不著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 我们的心要像莲花一样,从水中出来,又滴水不沾,那就是在尘不染尘;如同日月,行于虚空而又不住于空。总之,执著于事物的某一点,就难以把握事物的整体,只有放弃
净慧长老:见到任何事不动念,就像镜子照物,不留痕迹。功夫在这个地方做,就叫做“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生活,五蕴皆空就是禅。
“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怎么断攀缘?一切无所求,没有要求,只有布施出来就算了,不想要求回报,身体和生命尽量布施完了。“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你们要真实做到,不要嘴里光
佛寺面对大众的第一殿——天王殿,前面是笑容可掬的弥勒菩萨,后面是手持金刚杵的韦陀菩萨,这代表着佛门既有包容的一面,又有威严的一面,既有慈悲,又不离智慧。无论哪一种面貌,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护持佛法,包容
刚开始对治烦恼时,它一定抗拒你!有时,你越对治,烦恼会显得越重。你平常拜一百拜,你不觉得怎样,你如果一天开始拜一千拜,一到拜佛时间,你就会非常地讨厌,会不想拜佛,有时也不想念佛。那怎么办?不要跟着你的
佛门中忍辱的含义不是“忍受侮辱”,而是调伏内心的烦恼,其类别有三: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对于一切不如意的境界,能够不起烦恼、切断妄想,使心不为扰动,就是忍辱。忍辱的对象是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在
业的四个因素中,“心态”最为复杂,包括了动机、烦恼、对造业对象的识别判断等。一个杂染而不圆满的业,所感的果报也是杂染不圆满的。佛法说“直心是道场”,想得太多,往往就破坏了最初的善念与纯粹,心变得弯曲、
佛经里说,有一种病是业障病,前世造了恶业,怎么医都医不好,这种病必须透过虔诚的忏悔来弥补。好比一杯水放了盐巴,很咸的,如何淡化它?你必须加很多开水让咸味变薄,这是释尊教我们改变命运的方法。——海涛法师
了解生命有善恶报应、有轮回后,学佛除了要深信因果,更重要的要引发自己的佛性,经由修行的过程达到最高的阶段,生命的颠峰就是成佛。太虚大师曾说「人成即佛成」,所以修行的开始先从自身修养做起,不恶口骂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