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复法师
佛经故事
六祖寺
清心
乞命
艾莉西亚•席薇史东(Alicia Silverstone)
心中有欢喜的人,到处是赏心悦目的景色;心中有禅定的人,耳闻是八万四千的诗偈;心中有佛法的人,面对是善人善缘的世界。
我们要建设当下的「唯心净土」,并以之为建设人间净土的法要。所谓「唯心净土」,是依据「心净则国土净」来阐述,只要保持自心的纯净快乐,开采自性的灵山宝矿,发现自心的佛陀,当下就是佛国净土。
有人说佛七是仗佛的力量才能往生西方,不像参禅是靠自己用功来明心见性。其实念佛不仅是自力也是他力。念佛时若不靠加行来自我精进,阿弥陀佛如何来接引?
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在东方琉璃世界,释迦牟尼佛在哪里?释迦牟尼佛的法身遍满虚空之中,你吃饭,他在你的口中;你走路,他跟着你的脚步一起走;上下、四周,佛陀都跟着每一个人。只要心中有佛,净土就在
有人问:‘禅者有生死没有?’答曰:‘禅者或有生死,但禅者在生死中非常自在。’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去,面对生死,能从容放下,在这般时,亦即是解脱自由了。(从容淡定应世自在)
满业:又称别报业。是圆满有情的众同分,而令各人诸根形量等殊别的善恶业。例如:同样转生为人,在人当中,却有身体强弱、寿命长短、贤愚不肖、贫富贵贱等差异,此种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各人所造的业力不同所致。譬如
每一个人面上常常微笑变是供养,口中常说好话便出妙香,多做一些事情,多走几步路,多给人点个头,多把自己的所有奉献给人。如果社会上人人都能贡献己力,那就是佛国净土了。
身居山林,心如闹市,还是不得安住;唯有无住生心,随缘自在,才能过着充实法喜的日子
引业:又称总报业。就是牵引我们在四生六道轮转的业力,故称引业。这种隐而不显的力量,在生死轮回中起伏,横遍三际虚空,无所不在,是三世累劫以来的强胜业力。
没有信心的人,无法给人信心;自己都不能肯定的事,当然也不能取得别人的肯定。(自我肯定)
人之所以自暴自弃,往往是因为失去了希望;其实,当一个人遭遇逆境、挫折时,只要肯改善因缘、发心利人,就能重燃希望。人生有此处、彼处,岁月有今年、明年;人如果能时时怀抱希望,则生机无限,必然天天都是‘活在
现在一般人都缺乏忍耐的力量,一点小事就动口相骂,甚至拳脚相向,使得社会弥漫一股暴戾之气。我们需要有忍耐的力量,忍一时之气,风平浪静;忍耐是勇者的象征。
念佛并非出家人的专利,而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佛教始终有一个伟大的观念「人人皆可成佛」,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不论从事什么行业的人,都可以借念佛的修行,求得身心的自在安住。
不共业:个人的业因,能招感个人正报的业。也就是有别于群众共业的个人业力,譬如每个人的待人接物、喜怒哀乐会有所不同,此即不共业。凡事好坏,多半自作自受,既不是神为我们安排,也不是天意偏私袒护。业力之前,
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能提出贡献,要给人信心。一个优秀的人,凡事绝不轻易拒绝,要给人希望。一个能干的人,总将利益分享大家,要给人欢喜。一个慈悲的人,一定乐于主动服务,要给人方便。
人生有‘四不久长’:人我毁誉不久长,人情浓淡不久长,人世盛衰不久长,人心爱憎不久长。世情总在无常变化之中,我们要在这不久长的世事里,找到个人的安身立命之道,唯有认清、接受世间的无常之理,能从‘诸行无常
文明发展与社会变迁,已造成全世界的动荡与不安,匡世济民、拔苦与乐,正是我们佛教徒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应以正信之佛教,来增进人类福祉与进步,致力使世界光明和乐,成为人间净土。
有时候我们看那些禅者似乎没有大誓愿,没有好衣单,也没有好饮食。但不用为他们挂碍,他们那种自由自在,连佛祖都不做的胸襟,包含了天地宇宙,还有什么会放在心上的呢?
在烦恼海中,修道者要像甘露法水,为众生、万物作雨露,不要怕烦恼,不要怕是非,只要真心不灭,任何地方都可以成就佛道,如同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中成佛一样。
佛教信仰主要内涵在于向「佛陀」学习,此即所谓「学佛」;以佛陀为导师,学习佛陀的慈悲、智慧、威力,及其殊胜功德,达到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完成人格,成就佛道。因此,学佛首先应该瞭解「佛是已觉悟的众生,众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