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赦
我眼中的财富观
慈诚罗珠堪布
大圆满法网站
延参法师
妙悟法师
往生不是靠你的功夫往生,往生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的接引。那愿力的接引怎么在我们身上体现,这是我们要有信愿称名为能感,阿弥陀佛接引就是所应,这样地去往生的。
没有证得无生法忍,想在这个世间度众生,无有是处。所以十方诸佛为了使所有的众生度脱两种生死之海,就得要特别指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法。不要在这个轮转的、生灭的六道,进进退退,进一退九,那是无量劫不得出头!
阿弥陀佛的核心内容、内涵就是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就是众生本具的超越时间的寂定之体,无量光就是超越空间的般若智慧的妙用。超越时空的这个寂照,就是众生本具的佛性。可以借助着六字洪名来开示众生本具的无量光
定和慧一定要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平等运行。如果定太多,慧太少,他就容易枯寂;如果慧太强,定没有,他就容易狂慧。所以修行一定要定慧等持。
如果说你一念佛就有妄念,你就注意这个妄念:怎么又有妄念呢?那这个妄念就会越来越强大。这个妄念是怎样强大的?是你加持的,你注意了它。你注意这个妄念,妄念就有力量;你不注意它,它就没有力量。你只要注意这句
印光大师说,真正的出家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发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的天赋。这样才能够住持法道,续佛慧命。如果有这样的人出家,那多多益善,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还是最好不要轻易出家。
对于空性的把握,就是要提起智慧的观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现象界的行为造作,事业、家庭都是在做梦,虽然有这个梦境,但无真实可言。把如梦观、如幻观,观照清楚,心就比较
放生的意义就是培植一种慈悲心,传达大乘佛教的慈悲的精神。现在的人为了口腹之乐,残害众生来滋补自己,这样的冤业很重,杀业很重。所以我们佛弟子不定期地去举行放生的活动,还是有正面价值的,意义重大。
现在我们看到有一种趋势,各地都在倡导素食文化,这就是对慈心不杀的一个具体的举措。众生都是生生相互相杀,你今生把一头羊吃了,下一生这个羊变成人,你自己变成羊了,也被变成人的羊把你吃了。要阻断这种怨怨相报
如果真的深信因果,他的畏惧心就会生起来。他害怕,不敢干坏事,他有自律的精神,这些都来自于深信因果。为什么要持戒?有因果才持戒呀。
修行要修忍辱,这是六度里面的忍辱波罗蜜。儒家文化讲,士可杀不可辱,人格的侮辱那是不行的,宁可失去生命,也不受这种人格的侮辱。那修行佛法的人,连这种侮辱也要能够忍得下来,心里才会平和。
彻悟大师在《语录》里面讲到,宗门下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跟净土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相比,那“心作心是”更为快捷,更为简单,更为容易,而且效果更为圆顿。
从《印光法师文钞》来看,这位祖师悲心甚切,学问极广,涉及的面非常之深,语言非常典雅、精练,得文字三昧。每一篇书信都是有针对性的,是能够为现代众生提供修行的指南,可以说是我等众生无明长夜的智慧的火把,是
修净土法门要注意回向发愿,这一点非常重要。回是回转的意思,向是指向的意思。要在真实的深信心中把你的善根功德回向,回向到哪去?就是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一丝一毫的善行功德都要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心量打
如果念佛念得数量很多,念得越来越清净,念得能念和所念渐渐地融为一体,那么很多事情你就明白了,很多烦恼就在这过程当中消解了,这叫暗合道妙,巧入无生。颛蒙念佛,老实念佛,死心念佛,莫换题目,你就这么做,事
闻法对一个修行人的重要性就好像空气和阳光一样。法是出生一切诸佛之母。一个菩萨成佛之后就是无上士,没有比他更有智慧的,他都要拜师,就是以法为师。
执持名号的时候,就不要带观想。念兹在兹,自念自听,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号的音声,形成相依并存的关系。就是从心里起这个佛号,从口里念出声音,再从耳朵里面听进去,形成一个循环,这样去念。不要一心两用,一边念
佛在《法华经》当中殷勤赞叹摩诃衍法,就是要令那些阿罗汉回小乘向大乘,会三归一,开权显实,要让他重新发起菩提心,进趋佛果。告诉他们:你们所证的只是三百由旬的化城,成佛的宝所还在五百由旬的地方,还要继续断
印祖一生弘扬佛法,儒佛并弘,就体现在他的八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声闻种性,就是他有解脱的渴望,知道三界轮回之苦,赶紧要求出离,但是他心量小,只关注自己出离,这叫声闻乘。缘觉乘,就是他也是关注自己,但是心量略微开一点,能关注、回头照顾一下旁边的人。菩萨的种性,就是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