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命电视
遇赦
平等
佛心道骨人
太桥旦曾堪布
印光法师文钞菁华录
禅坐不是为了要‘得到’些什么,而是要‘除去’、‘放下’一切事物。
每宽恕一点点,你的心就会释放一些束缚,多让一点位置给慈悲心。每宽恕一次,你心中的慈悲就更多了一些。经过自我心智不断地训练,才能使耐心与宽容站稳它们的位置,不会随着生气和憎恨起舞。
持续不懈培养的耐心、宽容心,能让我们免于负面情绪的干扰,不会一碰到事情就立刻起反应。因此我们不该将耐心与宽容心看作懦弱或自暴自弃,而要将它们当作一种坚强的能量,一种能保持身心安顿的深沉能力。
很多人搬出‘进化论’和‘物竞天择’,然后自作解释:‘因为自然界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所以人当然可以吃肉。’其实说这些话的人都不知道,提出这两项理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他也是一位终身素食者呢!
如果快乐建立在欲望、物质上,那必定只有不停的追寻,而忽略眼前所拥有的。相反的,如果人越容易满足,也越容易得到快乐。
如果一个人被箭射中了,他不该花时间怀疑这箭是从哪里射来的,或是谁射的箭,箭身是用什么木头做的,箭头的形状如何等等。他仅仅该做的是立刻将箭拔出来。 这支身上的‘箭’,就是我们生起的嗔心。
倘若修学佛法真的让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减少,这表示自己在修心上已有所成;如果烦恼并无减少,就表示我们并未如法修持。 如果心修持得很好,我们将因而获得很大的受用,因为每种修持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利益,使我们更加
不让生气的情绪干扰了自己的心,就能够很平和地对待挫折。周围人觉得和你在一起很舒服自在,你的人缘就会好,做事也会事半功倍。如果不断给他人施加压力,彼此的合作就不会愉快。如果能够凭藉修养,化解剑拔弩张的气
现在美食节目盛行,让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得口水直流。还好家禽家畜没机会观赏这些节目,否则它们准个个泪水直流。
佛陀随世间法,自然也不否定‘节俭是美德’的一般价值观,但佛法的教导,更强调佛弟子们应当要少欲、知足,还要布施。尤其是布施,将多余的财物施赠给更需要的人,才能有效克服自身欲望大的问题,并能真正积蓄起值得
佛陀不断告诫弟子:‘你们应该领悟:人的寿命的飞逝,比之日月在天空上的运行更为迅速,所以我们要以不放逸为根本而努力。你们宜以此为学习的目标!’
未受训练的心是愚痴的,感官的作用很容易让心陷入快乐、痛苦、愉悦与忧伤等情绪困境之中。 我们要确实觉知心在哪里,不要纵情过活,随时保持注意与警觉,以正念守护感官。
佛典常以染布──弄脏的白布必须经过清洗,才会洁净,不会累积污秽──来做比喻,说明众生今生以及过去世无量劫来所累积的罪业,如果不忏除,罪业将永远存在。拜忏的作用则是尽力消除过去恶业的力量,而且发誓再也不
在晚上,把你在白天积聚的功德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即使是伤害你的人,都希望他们离于所有的嗔恨和恶意,愿他们所有良善的愿望都得以实现。
慈悲心不仅是自己生命安乐的基础,也是一切有情幸福的泉源。如果要让所有受苦众生安乐,我们自己必须生起慈悲心。
许多人都想修行功德,到处找功德,但却不见有多少人寻求戒恶之道。他们这么想要功德,却不知道戒恶就是行善的开始,就是功德。
感官的欲望没什么快乐可言,只有痛苦。智者说: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并不是坚固的束缚;迷恋财富、名利、妻子才是最坚固的束缚。即使是小小的甜味,都隐含了相当大的烦恼力量。
提醒自己死亡随时会来临,策励自己不要枉过每一天,所以我的生命全部用来造福自己以及所有众生。
如果人人皆受持佛教五戒,不仅人类可以和乐相处,达成世界和平的理想,动物界也可免除来自人类的灾祸了。所以佛说:‘言大施者,谓受持五戒。此是如来所说大施,以能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众生乐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