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哲学语录
母之语
托尔斯泰
证严上人
禅语智慧
国父孙中山
如果这个世界上,大家都有居安思危的心态,有戒恶修善的行为,我们好的心态和行为,也会影响外在的物质世界,也会令这个物质世界呈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景象。所以天灾面前,我们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这是最有效改变
佛陀说,见到他人行持善法时,自己若以清净意乐,诚心诚意随喜,并将其善根回向圆满菩提,所积累的资粮,绝对胜过以竞争心,或以傲慢心想,我定要做如此善事等,装模作样的行为,为希求现世名誉、世间八法而做之。随
你想把梦里的业全部平息不可能,只有觉醒过来。换个环境不是说换个外在的环境,是换一种理念,本来一直因为有我,首先就是我感受这个世界,我感受了苦乐。老子《道德经》里也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佛教里面
这世界真的粮食不够吃吗?如果大家吃素,再增加一些人还是够吃的。但是吃肉那就不一定了,为了吃它们的肉,要把饲料喂给那些众生,损耗了很多粮食。用理智思维这个问题,发现这个世界真的要好好反省了,我们为什么要
文殊菩萨问佛陀,替我们众生问,世间修行人如何即身成佛,快速地成佛?世尊告诉他:第一深信自己有佛性,我有成佛的资格。第二虔诚地追随善知识。第三精进地修持。具足这三点,迅速成佛。
痛苦从哪里来?痛苦是从自私的心里来,我执产生无边痛苦,只要有“我”,就能害到自己。那什么是快乐?无我利他,利他是一切快乐的源泉。一个生命能够奉献自己给他人,什么事情都能想到别人,把别人放在第一位,这是
念佛是决心念的,念佛的“念”字,今日心念。念佛是心念,不是口念的,念佛念心,心念佛,修行修心,心修行。你念佛,先要发出慈悲心来,要吃素。——悟公慈悲法语
中国人共同的本尊就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常住我们中国五台山。文殊菩萨是一切诸佛之师,在佛法僧三宝里代表法,法为诸佛菩萨之母啊!众生离苦得乐,破除无明就要有文殊师利菩萨的大智慧。
亲近善知识,在善知识的引导下开智慧,就会生真实的信,发真实的愿,做真实的行。真实的信愿行就消业障,开智慧,就会有种种瑞相,跟诸佛感应道交。 如果修法偏离,不愿意跟随善知识,自已觉得自己很聪明,那是千错
要多去观察世间的过患,对世间的一切幻象看清一些,多体验佛法。真的内心有感受了,你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了,那再看世间的一切时,不仅自己要有出离心,不贪着在这种寂灭之中,发愿“不贪自利之享受”,而且还发菩提心
《西游记》里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只能伸出一个猴头。我们是否也一直被五蕴的五行山压着?都是“分别心”这个猴头在起作用!分别心一出现,明镜的湖面被业风一吹,就起了波纹,就有了烦恼。我们修行就是要将业风的
佛经里提到八苦中有一种“五阴炽盛苦”,就是指我们在时空面前的无奈。我们不知其无明所在,但很少有人会明白这甚深之理,包括科学家。每个人都被时间逼迫得很痛苦。因此科学家史蒂芬.霍金想要探索这个问题。其实佛
娑婆世界是一个斗争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堪忍的时代。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佛说最有力的佛弟子是“忍”者。忍辱者是第一有力者。最有力量的人,不是把别人打倒,而是自己能按耐住,能忍住。
如果你在娑婆世界里受了这么多苦还不觉悟,你还不想去极乐世界,那你就是自己腐败了,变成如泥土一般。所以,我们应象莲花一样,能够出这个娑婆世界的淤泥,开出极乐世界的花朵,以莲花为父母,日日增长。我们在这里
我们要做一个好人。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决定是好人还是坏人,一个人有没有心量那都是来自一个人的精神修养。你有没有这些生命的修养,这很重要,你如果有,幸福指数就会比较高;如果没有,幸福指数就会比较低。
大悲心是施食法门的核心。此法门关键要祈祷观世音菩萨,念六字大明咒,孕育慈悲心,我们和众生是同体的,必须要发利益众生的心,其实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众生得一分利益,我们道业就得一分增长。
有僧宝在,佛法就住世间。僧宝没有了,三宝也荡然无存了。说出家人缺点,就失福。在家居士不仅要学佛,还要勇敢地做护法,护持三宝,护持正法。
恶语罪过非常严重。因为人只要升起一刹那的嗔恨心,就会摧毁相续中所有的功德、福德和善根,你让他伤心,让他起嗔恨心,就会让他毁坏一切善根,这也等于你毁坏了这一切!所以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说恶语。
人一生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等现象,是业因果报的体现。本来我们这个身体就是由业报所生,是来受善恶业报的,所以叫“报身” 。正如《涅槃经·矫陈品》所说:“恶报之报,如影随行;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可知一个
放生时就象救自己一样,既救它们的法身慧命,也救自己的法身慧命,互为因缘的。所以救护众生常如己想,我们救它得生安养,见阿弥陀佛,证无生法忍,分身尘刹,尽未来际,普渡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