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首家众筹公益餐厅快营业了
没有老板,上百个股东不分红
发起人希望传递这样的观念:“来素食馆消费,就是参与一次公益活动”
本报记者颜婷婷
素食馆,这个并不陌生的词语,在温岭却被注入了新的内涵—众筹资金、公益餐馆、义工服务。温岭首家众筹公益净心莲素食馆已经进入装修尾声,不久后即将开始营业。
素食馆如何运作?公益谁来监督?不少市民都充满着疑问。
素食馆没有老板,上百个爱心人士当股东
净心莲素食馆面积有500平方米左右,装潢古色古香。老王会经常来店里看看,督促一下装潢工作。他将家里的生意交给了儿子和媳妇,这里已是他的另一个事业,因为这家素食馆是无数人爱心的凝聚。
为何想到在温岭创办这样的一家众筹公益素食馆?发起人之一戴女士说:“去年就开始筹备了。当时我们去宁波的一家素食馆就餐,它采取的就是这种模式。素食是一种饮食文化,吃素对身体有益,同时又可以做公益,我们觉得非常不错,就想着在温岭也开一家。”
房租、装潢等,素食馆所需的前期投资费用不低,资金是一个难题。“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想到了众筹。”戴女士说,“素食店没有老板,股东由上百个爱心人士组成,筹集的钱放在一个联名账户里。我们有一个股东群,装潢的各项支出都会向他们公开,有些股东年纪大了不会用微信,我们会通过短信、电话通知。”
装潢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完成了前期的筹建期,接着就将进入试运营期。素食馆分为自助区和炒菜区。“菜价我们都还没有定,装潢完成后,所有的股东都会来试菜,然后再商定价格。”义工朱女士说。
按照规范的经营,素食馆需要申请营业执照,也需要办理相关税收缴纳,这就需要一个法人代表。但这家店没有老板。“经过商量,可能将由老王担任。”戴女士说。
但老王表示,尽管法人代表是他,但他对这家店并没有所有权。
“来这里用餐,就是参与一次公益活动”
素食馆如何运营好是一个关键问题。戴女士坦言:“我们都是餐饮业的外行人。”因此,他们会请专业的爱心人士来管理店里的日常运营。
老王说,考虑到店里的正常运作,厨房人员包括炒菜师傅、点心师傅、配菜人员等必须是固定的。“我们也会尽量抽时间过来做义工,做好时间安排表,固定人员与临时人员相结合。”
既然是一家公益餐厅,老王说:“根据计划,在素食馆盈利的前提下,30%用于公益,用来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30%用于餐馆的正常运作,40%用于扩建再生产,所有的股东都不参与分红。这也意味着,来这里吃一餐饭,就是参与一次公益活动。”
如何做到账户的公开透明,是一个关键问题。“股东里有一些是办企业的,我们打算由企业里的专业会计来管理账目。店里的经营情况、捐赠情况都会在店里张贴告示进行公示。”戴女士说。
业内人士建议:建立第三方财务审核机构
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张献斌说,在省内有好几家公益性的素食餐厅,采用企业化运营管理,扣除正常的运行成本后,将所得利润用于支持某方面的公益活动。不过,国外以及香港地区的一些企业对利润的使用大多采取分成模式,比如四至六成用于股东分红,其余全部用于指定的公益,很少采用利润全捐的模式。
张献斌说,作为温岭首家众筹的公益性餐厅,可能会受到一些民众的质疑,比如是否真的做到公益。他们在内部机制里,就应该成立第三方的财务审核机构,然后在外部可以再邀请第三方进行审核。
张献斌建议,如果全部由义工来担任工作人员,理想状态下,确实发挥了志愿者的热情,减轻了项目的运作成本,但实际操作中会有很多问题。建议参考深圳残友集团的模式,聘请一些社会中较为弱势且能符合项目运作要求的群体作为员工,可能更符合这个项目的初衷。
今年1月1日至3月份,海宁南关厢素食馆居然有4万多元净利润,还是在春节时放假一周的情况下。这家素食馆由一群义工发起创办,在民政部门注册了民办非企业单位,初衷是通过商业运作模式,为公益活动“造血”。
红火的背后也有不少质疑声:盈利用来做公益,谁来监督?餐馆要是没特色,还不如直接捐钱呢?对此,素食馆建立了理事会,聘请了专业经营团队,主打素食文化,不断创新菜品。另外,当地慈善总会人员介入财务管理,盈余全部打进义工委在慈善总会的专门账户,需要时再申请支取。
如果你有空,愿意去素食馆做义工,献上你的爱心,可以拨打本报热线86901890(拨了就灵一拨就灵)。
更新于:2015-07-04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