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重在调适

2014-08-02 长寿探讨

养生之道重在调适。“适”,本意为切合、相合、舒服、适养,即为符合自身情况,恰到好处地养生。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度和量,养生同样不例外。适养,有助于身体健康,帮助人们延年益寿。具体而言,主要有5个方面的适养:适视养血、适卧养气、适坐养肉、适行养筋、适立养骨。

适视养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人为血肉之躯,故就应适当重视养血。如果人们在正常的生活当中,适当地看些有益的书籍、画报、电视以及山水风景等,可以使自己的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陶冶情操、脾胃健运、食欲旺盛,血液生化也就充盛。这就是“适视养血”的道理。然而,物极必反,“久视则伤血”,苦不善于养血,就容易引起血虚,出现面色萎黄、唇甲苍白、肤涩发枯、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

适卧养气:人体有三宝精、气、神。足见“气”在人生命中的重要性。“气”是维持生命的能源。因此,养气将有助于人们延长寿命,提高生命的质量,而适当地躯卧休息或睡眠,有利于肢体筋肉官窍之气以及内在脏腑之气的恢复充盛。卧姿一般以向右侧卧、双腿微弯为合理,因为此种姿势双腿微屈,脊椎向前弯,全身可自然放松,或右手曲肘放枕前,左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此时,心脏不致受压,而且有利于心脏排血,并减轻负担。胃通向十二指肠和小肠的开口都向右侧开,有利于胃肠顺利排空。肝脏位于右侧最低位置,也可获得较多的供血,这对食物的消化,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吸收及药物解毒都大有益处。然而“久卧则伤气”,可造成肌体懒惰,精力不足,健康状况不佳。

适坐养肉:人体是由血、肉、骨等组成的形体,要想形体美,就务必重视养肉,过胖、过瘦的形体对于人来说,都不是一种好事,而适当地静坐休息,有利于丰满健美,静坐有利于心平气和,精神爽快,减少顾虑,消除烦闷,增加生活信念。去杂除秽,疏通经络,促使人体毛发光泽,皮肤润泽,大便通畅,睡眠良好。但是,久坐可以伤肉,造成肌体麻木呆板,时间一长,由于缺乏必要的灵活性,肌体细胞变得不活泼逐渐萎缩,影响人体健康。必须采取自我调节,“坐”与“行”相结合,使自身的活动量恰到好处,胖瘦适宜,达到自我防病、保健及延年益寿之目的。

适行养筋:俗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晨起三百步,不用上药铺”。散步指不拘形式地从容步行,可以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运动。人如果每天坚持散步,对身体的各个系统及新陈代谢,都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人在散步时,血液循环加快,大脑供血量增加,因而思维的效果也比较好适当地走动或跑动,有利于肢体筋腱和筋膜的柔韧强健。

适立养骨:“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骨气”在形容人的品质坚强、民族精神时常常用到,可见,骨对于人而言,是何等重要。养骨,可使人老当益壮,使弱不禁风者变得健壮挺拔。适立,系养骨之好。方法,适量地站立姿势,能使骨骼肌产生短促迅速地缩张运动,可以增强吸收功能,大量摄取空气中的营养物质,激发躯体内的新陈代谢,相应地疏通经络,协调平衡。适当的站立姿势,各骨骼关节受力适宜,有利于人体骨骼关节的生长发育,并形成健美的体态姿势。站立,易使气血下行,血压降低,精神兴奋,有利于消除大脑皮层的惰性病灶、适当的站立,可使全身舒适,心胸开朗,脚稳有力。常言道:站如松。站立也必须讲究一定的站相,不可东倒西歪,否则,适得其反,会妨碍骨骼的健康生长。

2024-02-05 02:15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沉香煮水与泡茶的养生之道 沉香煮水与泡茶的养生之道

心道法师:学佛重在学好观念 心道法师:学佛重在学好观念

重在认知本性 重在认知本性

增广文钞|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极亦能明心见性(重要篇) 增广文钞|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极亦能明心见性(重要篇)

新传媒艺人林梅娇的素食养生之道 新传媒艺人林梅娇的素食养生之道

陈星桥:佛教的养生之道 陈星桥:佛教的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萝卜和姜也与肿瘤息息相关? 养生之道-萝卜和姜也与肿瘤息息相关?

养生之道-夏天吃“红”色食物最养心,护血管还补血 养生之道-夏天吃“红”色食物最养心,护血管还补血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养生之道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养生之道

萧蔷谈她的素食养生之道 萧蔷谈她的素食养生之道

中国西北清真美食:从古兰经中探寻现代养生之道 中国西北清真美食:从古兰经中探寻现代养生之道

拜佛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心静平和」为养生之道

藏人的养生之道

念佛的精进与调适 念佛的精进与调适

星云大师的养生之道 星云大师的养生之道

高僧大德的养生之道 高僧大德的养生之道

修行重在断除贪嗔痴三毒 修行重在断除贪嗔痴三毒

宗性法师:当代中国大陆佛教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兼论佛教主体精神与世俗化倾向的调适 宗性法师:当代中国大陆佛教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兼论佛教主体精神与世俗化倾向的调适

净空法师:学佛,信佛真的能减轻压力、调适身心吗?

传喜法师:学佛重在知见 传喜法师:学佛重在知见

传喜法师:重在内心的觉悟 传喜法师:重在内心的觉悟

传喜法师:学佛重在修心——法堂看《明月》开示 传喜法师:学佛重在修心——法堂看《明月》开示

传喜法师:重在亲近师父的法身 传喜法师:重在亲近师父的法身

“床上萝卜床下姜”,啥意思?老祖宗的养生之道,不妨看看

大安法师:佛教的心理调适 大安法师:佛教的心理调适

传喜法师:修行重在精神境界

成刚法师:修行重在断除贪嗔痴三毒 成刚法师:修行重在断除贪嗔痴三毒

高僧大德的养生之道 高僧大德的养生之道

净土法门:这些养生之道,现在几人知晓? 净土法门:这些养生之道,现在几人知晓?

夏日全新素斋宴唐拉崇尚养生之道 夏日全新素斋宴唐拉崇尚养生之道

净土法门:睡眠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净土法门:睡眠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净土法门:睡眠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净土法门:睡眠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佛门高僧印光大师 亲传养生之道! 佛门高僧印光大师 亲传养生之道!

教学与修行两者之间如何调适 教学与修行两者之间如何调适

父母的管教方法不同,上司与属下看法不一,如何调适 父母的管教方法不同,上司与属下看法不一,如何调适

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 佛法教你如何调适心理 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 佛法教你如何调适心理

星云大师的养生之道 星云大师的养生之道

藏传佛教的修心养生之道 藏传佛教的修心养生之道

舌尖上的廊坊第十五期:素食的养生之道 舌尖上的廊坊第十五期:素食的养生之道

元音老人谈养生之道 元音老人谈养生之道

诵经重在恭敬,不在贪多 诵经重在恭敬,不在贪多

佛经里的养生之道 佛经里的养生之道

保胎之要重在节欲 保胎之要重在节欲

索达吉堪布:藏传佛教的养生之道 索达吉堪布:藏传佛教的养生之道

以佛治心,以法养生──佛教的养生之道 以佛治心,以法养生──佛教的养生之道

印光大师开示养生之道 印光大师开示养生之道

佛教的心理调适 佛教的心理调适

节后减肥重在调整 饮食粗细搭配加运动 节后减肥重在调整 饮食粗细搭配加运动

新传媒艺人林梅娇的素食养生之道 新传媒艺人林梅娇的素食养生之道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