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逸蹉跎时志

2024-05-27 佛典故事

放逸蹉跎时志

「放逸」即好逸恶劳之谓,潜藏的惰性如同慢性毒药,善用各种包装,一点一滴腐蚀人们的志气、消磨事相的作为──在家则学业不就、事业不成,出家则道业不克、三界不出。

过去,有一长者专门将牛乳熬煮成香醇味美的酥油出售,瓶瓶的酥油皆贮放於阁楼之中。

有一回,长者取完酥油后,未将瓶盖栓紧,於是阁楼中的老鼠闻香而至,一头便钻入瓶内大快朵颐。贪吃的老鼠实在无法克制酥油香浓的诱惑,便一直待在瓶内不愿离去,结果不出数日,便撑死於瓶中。浓浓的酥油覆满老鼠全身,泛漾著金黄的顏色,已分不出是酥或是鼠。久而久之,老鼠的尸体渐渐地於酥油中分解四散,身骨下沉於瓶底,四肢髑髏则漂浮其上。

一天,长者為了替客人取酥油,手持火把,拾级而上来到阁楼。

正当以量杯入瓶中取油时,发现了固状的物体,乍看之下以為是酥油所凝,仔细察看却似骸骨。长者心想:「我取酥时瓶口未密,想必是老鼠溜进瓶内偷吃酥油,贪心不肯离去而撑死的。」

长者见状,便自思惟:

「放纵欲望多所过患,实在是真实不虚的道理啊!世俗之人贪著名利财色,心怀慳贪,不愿布施、不持净戒,月月年年耽溺享乐而不持斋,虽得人身,於道无所增益。一旦福报享尽,死后不免堕入三途恶道,受苦无尽。出了家的修行人,若只是外形别於世人,内心依然放逸无度,不阅经藏承受圣教、不念禪定、不思戒律,出家也只是虚劳其功,不仅今生无法成道证果,来世依旧要承受果报。

由此可知,『放逸』真正是蹉跎时志、加速败亡的险径啊!」

故佛言:「常行精进」,用精进克服内心贪懒的欲望,才能到达究竟安乐的宝所。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四品 不放逸 如石法师:入菩萨行 《入菩萨行》译注 第四品 不放逸

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前世虽有修持,现世又放逸,空留下无尽的遗憾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放逸蹉跎时志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放逸蹉跎时志

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 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

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人生短暂须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径

索达吉堪布:学佛反反复复蹉跎几十年也进展不大,原因何在? 索达吉堪布:学佛反反复复蹉跎几十年也进展不大,原因何在?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只知贪程,不觉蹉跎

达真堪布:怎样才算内心不散乱、不放逸? 达真堪布:怎样才算内心不散乱、不放逸?

达真堪布:怎样才算内心不散乱、不放逸 达真堪布:怎样才算内心不散乱、不放逸

切莫蹉跎,当下精进 切莫蹉跎,当下精进

在家菩萨如何修不放逸行? 在家菩萨如何修不放逸行?

心不放逸,名为苦行 心不放逸,名为苦行

修惭愧之心、不放逸心 修惭愧之心、不放逸心

修禅定(静虑)不放逸的方法 修禅定(静虑)不放逸的方法

佛与人生:灯云法师:安逸而不放逸,必能福寿绵长 佛与人生:灯云法师:安逸而不放逸,必能福寿绵长

不放逸行:随时随地检点身心 不放逸行:随时随地检点身心

摄心为戒,修不放逸! 摄心为戒,修不放逸!

正如法师《放逸能使生命堕落》

佛赞不放逸法 佛赞不放逸法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但念无常,甚勿放逸 但念无常,甚勿放逸

不能放逸 不能放逸

了解放逸的源头 了解放逸的源头

第046集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第046集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认真修行莫放逸 认真修行莫放逸

放逸的祸害

不放逸如甘露妙药,可以解除违缘障碍 不放逸如甘露妙药,可以解除违缘障碍

暗钝愚痴人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暗钝愚痴人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不能为了懈怠放逸而取底限 不能为了懈怠放逸而取底限

对治懒惰放逸,精勤固道心 对治懒惰放逸,精勤固道心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疑根致懈怠,懈怠致放逸 疑根致懈怠,懈怠致放逸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三、佛教进取观的现代意义 慈航普度,和谐社会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三、佛教进取观的现代意义 慈航普度,和谐社会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三、佛教进取观的现代意义 增上科学,回归正法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三、佛教进取观的现代意义 增上科学,回归正法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三、佛教进取观的现代意义 提升修行,庄严国土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三、佛教进取观的现代意义 提升修行,庄严国土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三、佛教进取观的现代意义 践行环保,摄护生态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三、佛教进取观的现代意义 践行环保,摄护生态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公案觉悟,生死了脱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公案觉悟,生死了脱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1、为什么进取 人间佛教,利乐有情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1、为什么进取 人间佛教,利乐有情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识宝知道,断臂求法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识宝知道,断臂求法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3、佛教进取思想的特质 去妄存真,明心见性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3、佛教进取思想的特质 去妄存真,明心见性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解脱生死,淡然入灭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解脱生死,淡然入灭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无法可修,无果可证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无法可修,无果可证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勇猛精进,累世修行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勇猛精进,累世修行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样进取 八万法门,安心而入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样进取 八万法门,安心而入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自心是佛,即心即佛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自心是佛,即心即佛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3、佛教进取思想的特质 无智无得,入佛知见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3、佛教进取思想的特质 无智无得,入佛知见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东行传法,大乘根器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东行传法,大乘根器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豁然有悟,无住生心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二、佛教的进取实践 豁然有悟,无住生心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样进取 善法善行,惭愧增进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样进取 善法善行,惭愧增进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样进取 忍隐精进,调伏身心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样进取 忍隐精进,调伏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