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2025-04-23 谈佛说禅悟人生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题僧房(王昌龄)

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

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

作者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万年(现在的陕西西安)人。唐代的著名诗人。

开元十五年中进士,曾任汜水尉、校书郎等官职。此后又中博学宏辞科,出任江宁丞。

此时唐玄宗开始放纵自己贪图享乐,宠信权臣李林甫,逐渐疏远正直的宰相张九龄。张九龄因为屡屡上书劝谏,龙颜大怒被贬官。王昌龄不顾个人安危,上书为张九龄申辩,被贬官为龙标尉,故又称“王江宁”、“王龙标”。

安史之乱发生后,他在江淮地区避乱,不幸被刺史间丘晓所杀害。他与诗仙李白、岑参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他的诗词作品主要以描绘边塞生活的居多,但也不乏描写闺怨的作品。其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尤其是七绝,成就最高,被冠以“七绝圣手”的美称。

《全唐诗》留存其诗作一百八十余首。他的边塞诗风格雄奇,浑厚自然,音律高昂,后世称其诗作为“诗品”。其边塞诗词多采用旧乐府题,《从军行》是他边塞诗的名作之一。这首诗从征夫听乐曲的角度引申出无限的愁思,借用高楼黄昏等自然之景衬托戍边将士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擅长将景物描写与感情相融合,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诗作的意境宽广,情调热情奔放并将悲凉之情融入其中,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戍边将士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作品一直以来被称为边塞诗的名作。

《出塞》这首诗准确而真实地描写了征人行于边关之所见,表明设关防“胡”之策,虽然已经历经数代,由于守将的无能,导致征人无回,表达了他们盼望国家重用贤能之将,巩固边防,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期盼。

“秦时明月汉时关”两句,说明了自秦汉以来就有征人远戍而不得生还的事实,后两句则表达了盼望出现勇敢善战的将帅,从而巩固边防的强烈感情。全诗言简义丰,对比鲜明,景情相生,忧国忧民,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被推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他本人亦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美誉。

赏读

禅院的环境的传神描绘是,通过“棕榈花满院,苔醉入闲房”这两句。明媚娇艳的棕榈花已经开满了整个庭院,棕榈花的点缀使整个庭院显得生机勃勃。碧绿的苔藓寂静而有闲散的分布在台阶之上,这些碧绿的苔藓随意自然的一直延伸到僧人的禅房之内。

诗人通过这种一动一静的对比性描写,在我们勾勒出一幅寂静安详的禅院水墨画。如此的寂静的禅院,通过对苔藓的传神描写在寂静中衬托出灵动,静中有动而又充满生机。此情此景让我们联想起禅宗的千古名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韦应物的诗句“情虚澹泊生,境寂尘妄灭。”(《同元锡题琅琊寺》),如此清幽俊雅的情景。让诗人的感悟由衷而出。“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这就是描绘自悟之时的境界。院僧与作者面对而坐一语不发,双方都深深的沉浸在妙不可言的禅悦中。

世间的诸多语言都是羁绊,也是显得多余。这样默默的相对而坐,已经一切具足无需多言。恰在此时,空中顿起幽渺清新的异香,入禅的境界得到了天人的赞叹。这两句也暗含了须菩提尊者静默禅定,帝释天抛洒如雨香花,赞叹尊者以无言善说般若的公案。

典故:须菩提有一次在岩室中禅坐,帝释天称赞他善说般若,散花供养。须菩提说:“我并没有讲过什么,怎么说我善说般若?”帝释天说:“尊者无说,我亦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般若。”于是天旋地转,花雨飘落的更多。

禅不可说,语言文字皆空,故释迦掩室,净名杜口。须菩提岩室坐禅,帝释天雨花赞叹。诗人以此来表达了得法喜充满。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智谕法师:般若义理的探究 结论 智谕法师:般若义理的探究 结论

能海上师:入般若法门 能海上师:入般若法门

黄念祖:到处是阿弥陀佛的法身 黄念祖:到处是阿弥陀佛的法身

达真堪布: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般若(智慧)度 达真堪布: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般若(智慧)度

为什么用金刚来比喻般若妙慧? 为什么用金刚来比喻般若妙慧?

曾琦云:感受般若的力量 曾琦云:感受般若的力量

李志夫:导师的法身永远存在我们心中 李志夫:导师的法身永远存在我们心中

唐普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义要释 第四章 般若总持 第二节 真言 唐普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义要释 第四章 般若总持 第二节 真言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册 卷十 八、法身三相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册 卷十 八、法身三相

一味,知般若 一味,知般若

宽谦法师:缘起性空在生活中的点滴应用 世间行般若 宽谦法师:缘起性空在生活中的点滴应用 世间行般若

衍慈法师:「般若」 衍慈法师:「般若」

巨赞法师: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 巨赞法师: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

第三篇 法身实相 第三篇 法身实相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六祖慧能大师:清净法身  千百亿化身  圆满报身 六祖慧能大师:清净法身 千百亿化身 圆满报身

警惕欺骗,认识真正的佛宝与清净法身 警惕欺骗,认识真正的佛宝与清净法身

神通无关解脱慧之证量,亦无关般若慧之证量 神通无关解脱慧之证量,亦无关般若慧之证量

般若的空性,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 般若的空性,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

达真堪布:法身佛指什么? 达真堪布:法身佛指什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3集 般若空性是毕竟空不是无常空 陈正源老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陈正源老师 第102集 般若不是性空唯名 陈正源老师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众生心若有垢,法身则不现故 众生心若有垢,法身则不现故

有几种的功德来依止这个法身 有几种的功德来依止这个法身

世世生生,除办慧业外,其余尽是办痴业 世世生生,除办慧业外,其余尽是办痴业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3.般若智慧文殊菩萨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3.般若智慧文殊菩萨

达真堪布:略说法身、报身、化身佛 达真堪布:略说法身、报身、化身佛

般若空性就是“一切万法皆不存在”吗? 般若空性就是“一切万法皆不存在”吗?

释门法戒录:受持般若 摄伏湖神(晋 西持咒及诵经僧) 释门法戒录:受持般若 摄伏湖神(晋 西持咒及诵经僧)

二十徒劳行--十五:不除嫉妒及五毒,修般若徒劳也 二十徒劳行--十五:不除嫉妒及五毒,修般若徒劳也

无相念佛、拜佛问答集锦(般若信箱) 无相念佛、拜佛问答集锦(般若信箱)

星云法师:金刚经说到般若空性的研究 星云法师:金刚经说到般若空性的研究

佛教故事:禅·看开:无非名和利,不过一碗饭 佛教故事:禅·看开:无非名和利,不过一碗饭

佛教故事:禅·看开:无非名和利 佛教故事:禅·看开:无非名和利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法身无病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法身无病

六度,即六波罗蜜: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般若 六度,即六波罗蜜:布施 持戒 忍辱 精进 禅定般若

闻此般若法门,不久得授大菩提记! 闻此般若法门,不久得授大菩提记!

阎王说:“此女有般若功,快放她还阳。” 阎王说:“此女有般若功,快放她还阳。”

开悟证般若前应修集福德资粮 开悟证般若前应修集福德资粮

星云大师宽心:心内的般若 星云大师宽心:心内的般若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八、般若正见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八、般若正见

佛教名词:法身_什么是法身_佛教法身的意思 佛教名词:法身_什么是法身_佛教法身的意思

无非名和利 无非名和利

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 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

最简单有效地放生仪式,可以帮助众生得法身慧命 最简单有效地放生仪式,可以帮助众生得法身慧命

星云法师:般若的真义 星云法师:般若的真义

关于般若之邪见 关于般若之邪见

般若信箱----我要不要努力赚钱 般若信箱----我要不要努力赚钱

要听闻正法, 你的法身慧命你才能活! 要听闻正法, 你的法身慧命你才能活!

智慧与般若——从“证伪”的特性谈佛法与科学 智慧与般若——从“证伪”的特性谈佛法与科学

般若信箱----宇宙人生的道理茫茫无际,要从何处开始访道的旅程呢 般若信箱----宇宙人生的道理茫茫无际,要从何处开始访道的旅程呢

为何一直强调法身慧命的重要呢

般若与人生佛教 般若与人生佛教

般若信箱----放生的意义 般若信箱----放生的意义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第一章 第二节《证道歌》与般若中观之关系 第一章 第二节《证道歌》与般若中观之关系

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 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

第三章 第五节 关于般若之邪见 第三章 第五节 关于般若之邪见

第三章 第一节 大菩提道--般若 第三章 第一节 大菩提道--般若

第二节 般若中观之世俗谛、胜义谛皆依于第八识而有,完全不同于 第二节 般若中观之世俗谛、胜义谛皆依于第八识而有,完全不同于

异名同咒无非妙 异名同咒无非妙

07 第二章 法身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如来 第3~6节 07 第二章 法身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如来 第3~6节

06 第二章 法身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如来 第1~2节 06 第二章 法身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如来 第1~2节

佛的法身.佛的气 佛的法身.佛的气

09 第八章 般若空义 09 第八章 般若空义

10 附录七:神通无关解脱慧之证量,亦无关般若慧之证量 10 附录七:神通无关解脱慧之证量,亦无关般若慧之证量

般若的智慧 般若的智慧

10 《狂密与真密》辩证密宗应成派般若中观之摘录2 10 《狂密与真密》辩证密宗应成派般若中观之摘录2

09 《狂密与真密》辩证密宗应成派般若中观之摘录1 09 《狂密与真密》辩证密宗应成派般若中观之摘录1

法身的衣食睡 法身的衣食睡

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佛化道德的特质在般若

憨山大师论般若 憨山大师论般若

15、密宗之如来藏见及般若中观—概说密宗系列(五) 15、密宗之如来藏见及般若中观—概说密宗系列(五)

信属般若慧,疑为诸罪根 信属般若慧,疑为诸罪根

般若无所有相,无生灭相 般若无所有相,无生灭相

般若--佛性 般若--佛性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空性 般若空性

般若之空性见 般若之空性见

亲证般若中观 亲证般若中观

实证般若中道 实证般若中道

般若中观 般若中观

般若中道智 般若中道智

其实无非是中道 其实无非是中道

中观般若 中观般若

慧律法师《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没有般若,人生就会产生两种困扰 没有般若,人生就会产生两种困扰

五度无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 五度无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

般若和愿力要怎样去实践

众生心中本具般若之性 众生心中本具般若之性

我们来到世间,无非是个过客而已 我们来到世间,无非是个过客而已

顺境安适,般若无缘 顺境安适,般若无缘

佛讲般若的十个原因 佛讲般若的十个原因

烦恼不断,无非就是没有智慧

清净法身毘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 清净法身毘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

吃这五种辛菜会毒你法身慧命 吃这五种辛菜会毒你法身慧命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