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有四种及修五门行能成此信(十五)

2024-09-01 受持三皈

懈怠之后则不乐众善。不乐众善有两个意思,第一是不愿意去作利他的事,也就是不乐于教导众生修学佛菩提道和解脱道,第二是讲自己不肯再进一步去修慧,这叫作不乐众善。因为不乐众善、懈怠的缘故,就远离大悲。不是讲小小的悲心,而是大悲心。小悲心大家都有,看见一条蚯蚓爬到马路上来,赶快把他捉回草丛去,这就是恻隐之心;可是大悲心就很难发起,因为大悲心并不是专在小事上面着眼的,往往要你出来当恶人:有那么多众生被误导,竟然没有人敢出来破斥邪见、救护众生。因为大家都想要当好人,没有人愿意当恶人,这时你就要出来当恶人!这种愿意为了救护无量不认识的众生,而愿意得罪大师们,不畏惧大师们的抵制,也不畏惧他们指使手下来围剿而受到损害,这才叫做大悲心。有大悲心的人一定不怕得罪大师,肯专挑大师们、针对他们误导众生的部分提出来辨正,把证据陈列出来,把对与错的真正道理讲出来;得罪了大师,所以在佛教界中成为众矢之的:每一枝箭都拿你做标的,都射向你。明知会得到这种待遇,仍然无所畏惧的继续努力救护众生,这才是真正的大悲心。

就是因为这种绿故,所以我的书中都不印照片,所以我开车或者骑单车出去,都没有人认得我。有时骑着十几年的破摩托车出去,也不会有人认得我,真好!多么自在!别人要谩骂就让他们去骂,没有关系!因为我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可是将来众矢之的背面是什么?台湾十年后(2010年)将会有更多的正法锐箭,瞄准了想要继续使众生丧失法身慧命而射向萧平实的那些万矢,将射向萧平实的众矢一一射落。因为真正想要学佛的人们,详细读过我的书,详细比对经典圣教,渐渐会知道那些射向萧平实的箭都是恶见,所以他们就会支持弘扬正法的萧平实,支持使他们得到般若智慧的萧平实,反而准备更多的箭来瞄准众矢,射下众矢(编案:这个现象已经开始出现了)。但是,在众生还没有警觉自己被大师们残害法身慧命以前,我作这些救护众生的事,还得要被不明内情的众生们,依照大师们的指示来辱骂我、来收集销毁我救护他们法身慧命的书,所以我作的事情全都是吃力不讨好、不利自己的蠢事。可是你得要敢做、也愿意继续不断的做这种不利自己而能利益众生的事,才能说你真的有大悲心。

华严讲的菩萨十无尽愿,有很多人敢发心,可是发心的人如恒河沙那么多,但是能成就十无尽愿的人就像是指甲上的泥土一样少,所以大悲心不容易发起,更难维持久远。如果要做个世俗法上的聪明人,我也会做啊!我每天修我自己的三三昧就好了,何必吃力又不讨好的救护不知恩德的众生呢?我只管自己的道业,不是很轻松吗?每天享受禅定之乐,快乐得不得了!可是,为什么我可以这么做而不这么做?这就是大悲心。你真的要有大悲心,佛才可能不断加持你引生深妙的智慧。如果没有大悲心,你胆子不够、怕受到伤害而不敢做,就算是把十无尽愿的文字在佛前很恳切的每天发愿,可是等到境界现前,该救护众生而得罪大师的时候,又不敢作而退缩了,这就表示你还没有发起大悲心,仍然没有发起十无尽愿的愿力,只是口头上念一念而已。

这种人心中只是想:我自己修好就行了,希望萧老师把他知道的所有法都传给我;至于别家的子弟法身慧命死光了,还得因为跟着大师们谛法、抵制正法而下地狱,那也都跟我不相干。这就不是大悲心,而是私心了;不肯为众生的法身慧命设想,只想作个滥好人而不愿得罪大师。这就是只修止而不修观的过失,心很沉没而不能起心救护众生,也不乐于修造众善之业,也发不起大悲之心;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不该只有修止,应该兼修观行而发起深妙的智慧与大悲之心,所以止定与观行应该要双修,才不会偏在一边。

那么修观应该要怎么修呢?应当观察世间一切法都是生灭不停的,所以是无常的,这才能够使你对我所的执着消灭掉。世间有哪一种法不是生灭不停的呢?有的人说:至少这栋大楼没有生灭不停吧!我告诉你:还真是有哩!己一楝钢筋混凝土造的大楼,标准寿命是六十年,所以折旧率是以每年六十分之一去计算,所以我们在帐上得要每年提列折旧准备,六十年后就得要拆除,所以是无常。也许你说:六十年之间至少没有变动嘛!其实还是有变动,只是很微细,所以你没有感觉而已。上周的大地震,我们布告栏那边不是裂了一条缝吗?可是别担心,那不是结构的问题,因为那个地方是用砖头砌起来隔间的,也没有砌到顶,所以地震时会裂,那是正常的。

世间所有的法,没有一法是常住的,都是生灭无常;金刚钻是许多女人最爱的宝物,可能寿命也会很长,但是也许有一天孩子拿了把锤子一槌,也就把它槌坏了,所以也是无常。或许有人说:我把它埋到深土里面去,那就永远不会坏了!但是一个大劫以后,它又怎么样?还不是爆炸、消失在宇宙中?还能存在吗?它还是得回到碳元素的极微地大状态去了。所以一切的法都是生灭不停的,只是转变的快与慢的差别而已。既然是生住异灭就表示无常,无常的东西当然是苦,既然是苦,苦则当然是无我。为什么佛法常常要讲无我?因为蕴处界都是无常,所以才叫作无我。可是无常、无我的背后,佛却又说有我。

并不是只有在般若跟唯识的种智经典才开示真实常住的我,而是在原始佛教的四阿含诸经中,早就讲有真实不坏的我了。譬如阿含里面说:色蕴,不论是远色近色、大色小色、长色短色、现在色未来色,一切色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意思就已经很明白的指出来:蕴处界都是无常故无我,可是却与真我如来藏非一亦非异的。这是原始佛教的四阿含经典所讲的真我,难道印顺与***他们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硬说四阿含没有讲真我吗?所以不能够说佛法单讲无我,佛法中也是有讲到真我的;应该函盖无我与真我,才是具足完整的佛法。但因为众生偏执蕴处界等我,所以偏重在蕴处界无我上面来讲;但若只讲蕴处界无我,就会落入断灭见中,就和断见外道完全一样了;所以单讲无我而否定第八识真我的人,决定不是真的懂佛法,所以三乘佛法都是讲非有我亦非无我。

那为什么偏讲无我的时候多呢?因为五阴、十二处、十八界都无常嘛!无常当然是苦,苦就不可能是真我嘛!真实的我应该是无苦、应该是恒常,所以说蕴处界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个阿含中很有名的名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都读过的;这句经文中所说的真我是什么?就是你的第八识如来藏啊!就是无余涅槃中的本际,就是你的名色七识心所缘的另一识啊!名色的名里面已有七个识,因为六识加上意根就是七个识了;由名色七识心所缘的另一个识,不正是第八识吗?这个第八识和名色非一亦非异,所以佛才会在四阿含诸经中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个中道的妙理,在阿含经里面就已经略说过了,并不是没有讲过。

所以不能像印顺法师一样,一口就否定第八识真我的常住,又否定第七识意根的存在而主张只有六识。所以佛法不是完全无我性的,在初弘期的原始佛法中,偏重二乘解脱道的断我见与我执,所以细说蕴处界等法都是缘起性空而无我性的,因为都会坏灭、都是无常的法性;但是原始佛法四阿含诸经中所说的无我,是讲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无常故空,是苦,所以叫作无我,但是从来不曾说过名色所缘的第八识是无常、苦、空、无我,所以不曾否定第八识的存在与常住性;但因阿含偏重解脱道的取证,只要断除我见与我执就够了,所以就不在第八识心体上面多作宣说,但决不是不曾讲过第八识的常住与存在的。所以,蕴处界的无常空之中实有不空的法性,那就是名色七识心等所缘的另一个识,就是阿含部经典中讲的如来藏、识、我、本际、实际、真如、如,这才是真正的原始佛法。

那么世间法,一切都是无常、是苦、生灭不停。请问:如来藏是不是世间法?有的人摇头,有的人想点头但不太敢点。假使如来藏是世间的法,那么如来藏就不是涅槃之体了,如来藏就不可以讲是不生不灭的了。反过来,如来藏假使不是世间的法,那么如来藏就应该一直都处在三界外了!可是如果你能出现在三界外时,却又绝对找不到如来藏了;因为你既然消失了,如来藏又离五别境心所法而不返观自己,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的存在,那你在三界外当然还是找不到如来藏的。无余涅槃既是以如来藏为体,所以涅槃当然非三界法、非非三界法,如是方可名为真实涅槃。假使如来藏是要出了三界才找得到,可是没有人(五阴十八界就是人)能出三界,那就没有人找得到如来藏了,也就没有人能证得佛菩提道了;因为断除了三界中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世间的我都全部灭尽了才是出三界,这时既然没有见闻觉知的我存在,又是谁能找到如来藏?所以你想要找到出世间的如来藏,还得要在三界里面去找。

可是不懂佛法的人听到这个说法,他们可能会骂:这个萧平实!说话颠三倒四!如来藏是出三界的法,怎么可能在三界中找得到?这些人真是不可避免的会误认佛菩提的证悟。所以佛菩提道真的是甚深极甚深的道路,你要跟那些不懂的人说这种极深妙的法,真的是鸡同鸭讲,没有交集点。所以佛法的修证,必须要从基础的佛法中一步、一步的修上来,不能一下子就跳跃过去;所以我们的禅净双修班的教材,才要为诸位准备两年半的课程,从最基础的佛法开始讲,把证悟之前所该具足的知见都告诉你,将来你证悟了之后就有能力去整理它,智慧就开始出现了。

在破参明心之后、眼见佛性之前,我们又施设许多法门,让大家按部就班的修上去:如何作看话头的功夫?如何修集见性所必需的福德资粮?如何增益般若别相智?所以说正觉同修会的法义是很深妙的法门,不是只有明心见道而已,当然很不容易和外面的大师们对话。你若想要跟那些知见严重不足,而且知见颠倒却又自以为是的大师们对谈佛法,真的没有交集点,一定没有办法跟他们沟通、宣说的,除非他们舍弃了面子,愿意虚心与你谈论。

当你证得如来藏时,可以现观世间一切诸法生灭不停,无常故苦、苦故无我,你就知道这都是在讲五阴十八界无常、无我的自性。接下来你又反过头来观察如来藏,祂从来没有生灭,体恒常住。恒就是永远是不灭,常就是常常这样子安住而不会变来变去的改变清净涅槃自性。然后再从如来藏来看待世阆,这个世间最多不过是一个大劫,还是会坏掉;可是如来藏绝对不会坏,祂将会一直延续下去,这个才是真实法,这样子才是真我:没有蕴我性、处我性、界我性,可是却常住不坏,所以才是真我。这样观行之后,你的智慧就会和以前不一样。这样子观行完了以后,再依如来藏而观过去法:过去犹如昨天的一场梦。过去无量劫以来不晓得死过多少个萧平实了?把那些尸体堆起来的话,一定会比须弥山还要高;因为过去有无量世,没有办法计算,所以堆积起来一定比须弥山还要高。佛曾说过:你们这些众生,每一个人过去无量廿以来所喝的母乳,比四大海水还要多。真的是很多,因为过去世无量,既然是无量世,所喝的母乳加起来一定很多,一定超过四大海水,当然得要恭敬一切女人,她们可都当过你往世的母亲呢。

你如果有修真如三昧,有一天你眼见佛性时,世界如幻观当下就成就了,一剎那间以眼观山河大地而成就世界如幻观,亲眼看见世界如幻。如果没有眼见佛性,当然也可以成就如幻观,但是必须很辛苦的观行多劫才能成就。不见佛性的人当然也可以修入初地、二地,只是很辛苦、很费力,所经历的时劫也会很长。当你到了初地满心时,你就有能力从外相分直接切进内相分,你就看来看去的到处看,看你自己的内相分:无量无数的内相分。比如说你过去世曾当过牛、也曾当过总统国王、也当过午夜牛郎,什么都曾经当过!最高贵的、最低贱的都曾经当过,可是现在看起来真是如梦一场,如梦观也是迟早都会成就的,但是不见佛性而证这种现观,就必须长劫观行,以及心地清净而与往世的种子相应,才能在定中以及梦中亲见,才能成就。

但如果眼见佛性质量很好的人,这个身心世界的如梦观、如幻观,都是在见性的当下就完成了,都是一剎那间就解决了。就不必再透过修行而作身心世界如幻、如梦的观行了。眼见佛性就是这么妙,但是见得不真时就没有办法获得这种功德。你如果见性见得很真切,这个功德是非常强烈的。世界如幻,它就是那么虚幻;但这不是依佛性真实常住而对比出来的,而是以肉眼亲见佛性的异常真实,以慧眼亲见心真如非常真实;以肉眼亲见世界与五蕴身心的虚幻如梦,是见性的当下就同时成就而不必再作观行的。至少我个人在见性时就已经是这样的,这是在一九九○年的见道报告中就已经这样写的。

当然,见性后也可以从佛性的真实与心真如的真实性上作对比,而现见五阴身心和世界的虚幻。佛性相对于五阴身心和世界同时存在,但是以肉眼看起来,身心和世界都很虚幻,这不是你去感觉、去体会、去思惟而得到的虚幻感。这就是说,当你眼见佛性很清楚、很胜妙、很真实时,功德具足时就是这样子,在一剎那间,如梦观、如幻观统统解决;如果见得不分明,那就没有办法了。那你只好修真如三昧,一点一滴来证解过去法如梦。

现在法如电,看现在的一切法剎那、剎那一直流注生灭、一直过去,没有停止而一直变异不断的消逝过去。未来法如云,天上的云朵,没有办法永远把它消除掉,就算是连续十年闹干旱、苦旱,有时候天上也会飘来一两朵白云,你没有办法完全把它消灭掉。这里如云的意思是讲,未来未生的法,好像云那么多,就像满天都是乌云时。因为有情众生既然不入无余涅槃,可想而知,他们未来将生的法一定会不断的现前,数也数不尽,所以说未来法如云,将来都会忽然而现起,在众生心的觉知心中不断的来来去去。以过去法如梦、现在法如电、未来法如云的观察,来除去我执、除去三界一切法的攀缘。还要在未来的法上面去观察,未来的法一定会如云一般相续的忽尔而起。为什么未来的法会如云忽尔而起呢?这就表示烦恼还很重。

烦恼如果轻了,就不会有未来法如云而起,往沙发上随便一靠,心中都没有妄想;就这样子,心理上完全没有负担,就这样子安逸的过日子:身苦而心轻安。虽然外面有些人不断大骂萧平实,但是我们无所谓(编案:现在骂的人减少了,因为大部分人已经在骂的过程中加以分析思惟而了知法义的正邪了)。这不是因为我脸皮厚而无所谓,只是觉得短时间里对那些人理也理不清,说也说不清,所以不想理会。该说的法,该改正众生邪见的地方,我们赶快把它说出去、写出去,让众生赶快了解,这才是正办;至于那些大师们是不是派一些手下极力在网站上面谩骂、人身攻击,是不是派了人专门收集我们的书去焚毁,我们都不必管它。因为我们心中没烦恼,所以努力写书,写累了,一靠下来休息,心中一点儿念头都没有,心中没有心理上的任何负担:当我该做时就能努力去做,累到必须休息时,我就休息一下,就这么单纯。如果烦恼没有断,我告诉你:一定会烦恼一大堆,常常在生闷气。

未来法如云忽尔而起,到底是从哪里出现的?众生自己也不知道!但我告诉你,都是从你的末那识所引生的。正因为末那的遍计所执性的关系,所以未来的种种法就从你的如来藏心中相续不断的跳出来,太多了!就好像下雨一样的不断跑出来。这都是因为烦恼没有断嘛!那你如果能够这样子现观,就懂得悟后修道的真理,渐渐就不会有这个问题,这是我们所应该要观察的。

上周讲到第三十六页的倒数第三行:未来法如云,忽尔而起。接下来说:

论文:〖应观有身悉皆不净,诸虫秽污、烦恼和杂。观诸凡愚所见诸法,于无物中妄计为有。观察一切从缘生法,皆如幻等毕竟无实。观第一义谛非心所行,不可譬喻不可言说。观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皆因无明熏习力故,受于无量身心大苦;现在未来亦复如是,无边无限,难出难度,常在其中不能觉察,甚为可愍。〗

讲解这一段论文说,在止观方面,要依智慧去现前观察:过去法如梦,而现在法如电,念念不住;未来法如云,忽尔而起。这样观察之后,知一切法无常、变异、非是究竟。然后从法上转头回来,还要再观自己的五阴十八界;应该要观察:凡是有身,总是不清净的。欲界人间一切的色身都不会是清净的色身,不管你看到多么俊美、漂亮的有情,其实都是不净的。不论是多么漂亮的生物,都是属于欲界身;欲界身都是由四大和合假合而成的!凡是欲界身,都是有搏食才能生存的。抟食之所从来,不管是水果、稻谷、都是从泥巴里面生出来的,当然不是清净物。有些人有洁癖,出门或者在家做事时,有时候叫他光脚在地上踩一下,他都觉得地上好脏;甚至于家里的地板,他还要用清洁剂消毒一下,不然他踏得不安心啊!但是他对所吃的东西,却不曾觉得不净;其实食物都是从最脏的泥巴里面,摄取腐化后的不净物而长出来的,然而我们的欲界身却都必须每日吃这些以泥巴及不净物为成份所生出来的食物;食物吃进身子以后,又变成粪秽,我们的身体不就是一个行动尿桶、粪桶吗?所以说人间凡是有身悉皆不净。

色身是众生轮回生死中的法相,众生不了解色身的虚妄而被色身所羁绊,被色身所迁转;这在道家里面,已经有人能够了解这个祸患了。所以老子不是有一句话很有名吗?他说:吾所以有大息者,为吾有身。有的人说相声时就拿这一句话来开玩笑,他说:不是只有女人才会有身啊!男人也会有身啊!在古时候比较含蓄的说法,说怀孕叫做有身。对方问他说:你是个男人,哪里能够有身?他说:有啊!我已经有身啊!人家问他:你是男人,怎么可能有身啊?你根据什么而这样讲?他就说:老子有这么讲啊!老子说他最大的过息就是有身嘛!那不是他怀孕了吗?原来是听者误会了,说相声的人是拿这 一句话来当作笑话来说。不过这样讲笑话实在是没智慧,不管怎么样,老子终究是世间境界里的圣人啊!向出世间圣人开玩笑固然不好,但是拿世间境界的圣人开玩笑也不好,将来还是会有果报的啊!

更新于:17天前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黄念祖:腊月、四月初一到十五行善功德十万倍 黄念祖:腊月、四月初一到十五行善功德十万倍

喝禅茶需要的四种心态 喝禅茶需要的四种心态

四种出现修行偏差的居士,你身边有吗? 四种出现修行偏差的居士,你身边有吗?

宣化上人:佛就因为见到这四种的苦,所以发心修道 宣化上人:佛就因为见到这四种的苦,所以发心修道

用四种心态喝一杯禅茶 用四种心态喝一杯禅茶

仁清法师:常住物有几种_四种常住物 仁清法师:常住物有几种_四种常住物

虚云老和尚:若何对治四种禅病 虚云老和尚:若何对治四种禅病

星云大师:命运并非定型有四种方法可以改变 星云大师:命运并非定型有四种方法可以改变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五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五

师父中午好,我家里供了观音,是天天早晚上香还是就初一、十五上香就可以了? 师父中午好,我家里供了观音,是天天早晚上香还是就初一、十五上香就可以了?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与四种无作妙德 观世音菩萨的十四种无畏功德与四种无作妙德

夏季吃出体香的四种方法 夏季吃出体香的四种方法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四种恶法能够令菩萨忘失菩提心 四种恶法能够令菩萨忘失菩提心

这四种念佛功夫,都是同步跟进的 这四种念佛功夫,都是同步跟进的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四种情况成就犯邪淫戒的根本

天乘四种禅定之三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三禅

佛法四种层次的「信」 佛法四种层次的「信」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果报有四种,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 果报有四种,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天乘四种禅定之二禅

第113集 密宗无密(三)正信佛教—四种修 吴正洁老师 第113集 密宗无密(三)正信佛教—四种修 吴正洁老师

富楼那尊者的四种辩才 富楼那尊者的四种辩才

邪淫在《俱舍论》四种更广的定义 邪淫在《俱舍论》四种更广的定义

四种清净明诲之断YIN 四种清净明诲之断YIN

这四种行业的罪业无量无边 这四种行业的罪业无量无边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打坐养生,康健修行,浅谈素食的四种境界 打坐养生,康健修行,浅谈素食的四种境界

感应道交有四种差别 感应道交有四种差别

十五、盲者 十五、盲者

佛陀的四种弟子

四种出世的思想

《大佛顶首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全文注音 《大佛顶首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全文注音

治疗咳嗽较为有效偏方(十五) 治疗咳嗽较为有效偏方(十五)

修行人四种障道缘

让你愉快的四种能力

念佛可得四种殊胜的果报 念佛可得四种殊胜的果报

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四种念佛方法持名为最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二十徒劳行--十五:不除嫉妒及五毒,修般若徒劳也 二十徒劳行--十五:不除嫉妒及五毒,修般若徒劳也

毁坏善业功德的四种方式

索达吉堪布:如何做到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 索达吉堪布:如何做到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

陈士强教授:《宗藏遗珍》所载佛经目录四种考释 陈士强教授:《宗藏遗珍》所载佛经目录四种考释

星云法师:四种忍 星云法师:四种忍

糖尿病人饮食治疗中存四种误区 糖尿病人饮食治疗中存四种误区

四种马喻:从不同根器 顿悟人生 四种马喻:从不同根器 顿悟人生

四种窍门蒸出香喷喷的米饭 四种窍门蒸出香喷喷的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