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2022-12-01 其他文章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比喻一个人自己的所作所为使自己受困。其实,用作茧自缚这个成语来形容我们的心再恰当不过了。

对于一般的世间人来说,对心的观察和认识是非常肤浅的,他们常常把种种心念、思想、观点、计度、分别、欲望、态度、情绪等笼统地称为心。在佛法里面,有时也随顺凡夫的这种习惯来使用心这个字。而在佛教严格的宗派教法里面,并不将种种心念、情绪等称为心,而是将其称为心所,因为种种心、情绪等只是伴随着心而生起的种种心理活动,并不是心本身。

那么,什么是心呢?在《俱舍论》里面,心被定义为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什么是眼识呢?例如,当我们的眼睛看到面前的一朵花时,在我们的眼睛里面能知道面前的花存在的那个就是眼识。同样,耳识、鼻识等也是如此,了知其相应对境存在的那个就是耳识、鼻识等。所以,能看的是心,能听的也是心,乃至能闻、能尝、能触的皆是心。

当我们的眼睛、耳朵等六根对境时,第一刹那了知外境存在的那个是心,第二刹那对眼睛、耳朵等所了知的外境所生起的种种计度分别、妄想、情虑等心理活动是心所。

对于没有见到心的本性的凡夫来说,如果把他们的心比作蚕,则心所就是蚕所作的茧。当心所之茧产生的时候,心就被这些心所之茧牢牢地系缚住了。

譬如,当我们的眼睛看到外境的一朵花时,心所就会生起,我们会产生种种思想、情虑等,如心里想这朵花是红色的,这朵花很美,然后对这朵花恋恋不舍。当认为外境之花很美的心所生起时,我们就执著于外境的花上面有一种存在叫做美,于是我们就被心所在外境的花上面所虚构的美牢牢地系缚着,无法从这个虚构的美之中挣脱出来。

又如,当我们的耳朵听到外面辱骂我们的声音时,我们的心所也会随之而生。大多数人会生起厌恶、不高兴等嗔心所,并认为外境的辱骂声上面充满可恶和不悦意。于是,我们的心就被心所在外境的辱骂声上面虚构的可恶和不悦意所系缚,并无法从这个虚构的可恶或不悦意中摆脱出来。

生起什么样的心所,我们的生命就被束缚在这个心所所虚构的茧之中,这个茧构成了凡夫生命的全部。例如,六根对境之后,生起快乐的心所,我们的生命就被笼罩在心所所虚构的快乐之中;生起痛苦的心所,我们的生命就被限制在心所所虚构的痛苦之中;不苦不乐,则我们的生命就被禁锢在不苦不乐之中。又如,六根对境之后,生起恐怖的想法,则生命就沉浸于恐怖;生起祥和的想法,则生命就充满祥和;生起嫉妒的情绪,则生命顿时被嫉妒所浸染;生起慈悲,则生命的空间遍布温和。

心作什么样的茧,就被什么样的茧所束缚。心作好茧,心就生活在好茧之中;心作恶茧,心就生活在恶茧之中。所以,了知这个道理之后,在心还没有从所作之茧中解脱出来之前,我们一方面要努力使心作好茧,不要作恶茧,一方面要努力使自心从所作之茧中解放出来,不被心所之茧束缚。换句话说,我们一方面要精勤于取舍善恶,使心努力地舍恶向善,一方面要着手修习般若智慧,证悟心、心所乃至外境的空性,努力从心所的系缚和外境的幻像中解脱出来。

禅宗被称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派。什么是直指人心呢?就是首先暂时用去除粗大心所的方法,使得行人从心所的系缚中解脱出来,认识什么是心。例如,禅宗要求行人不落第二念、不于境上生心,甚或用棒喝等方便,使得行人摆脱心所的束缚。当行人不被第二念的心所所左右的时候,禅宗大德常发问:看花的是谁?听声音的是谁?,让行人认识什么是心。当行人认识到看花的是心时,就达到了直指人心的目的。

直指人心才是第一步,其初步的目的是使得行人知道真实的用功之处,而直指人心的最终目的是见性成佛,也即见到心的本性而成佛。当行人真切体验到心的本性是无可言说的空性之后,就算是摸到了一个参禅的门,沿着这条路一念不生地不断参下去,对心的本性就会认识得越来越深刻,最终达到彻底见性的地步。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后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这句话事实上彻底点出了众生轮回生死苦海的根本原因就是心对境之后产生的种种妄想执著。每天,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生起无数个念头、思想和情虑,甚至在睡梦中也不例外。轮回中的众生,从无始以来,无数的心所连续不断地生起,构成了他们轮回的轨迹,而且这样的习惯似乎还要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事实上,在心之外并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将众生系缚在生死轮回之中,真正系缚着众生的是众生自己的心所作的心所之茧。如果我们不对心自身这种作茧自缚的特性进行仔细地观察,并借助于佛陀传授的种种方便,摆脱心所之茧的束缚,我们将无休止地被系缚在心所的束缚中不能自拔。

愿一切众生迅速从自心的妄想执著中解放!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学佛之人该如何面对老鼠?看看我和小老鼠的故事 学佛之人该如何面对老鼠?看看我和小老鼠的故事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你准备如何面对修行路上的考验? 你准备如何面对修行路上的考验?

如何才能在佛法修行中不为魔所恼? 如何才能在佛法修行中不为魔所恼?

寒冬深夜去海边放生,这份修行考卷该如何评分? 寒冬深夜去海边放生,这份修行考卷该如何评分?

当蚂蚁在家里各处扎堆聚会时,如何让它们自行消失? 当蚂蚁在家里各处扎堆聚会时,如何让它们自行消失?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如何将逆境转为道用? 如何将逆境转为道用?

放生文库:何为趣田,应如何修种自己的趣田 放生文库:何为趣田,应如何修种自己的趣田

临时抱佛脚之际,该如何真心发愿求佛加持? 临时抱佛脚之际,该如何真心发愿求佛加持?

中老年人如何合理吃素 中老年人如何合理吃素

放生指南:教你如何不用花钱还能放生的方法? 放生指南:教你如何不用花钱还能放生的方法?

放生指南:在家居士放生要注意什么_在家居士如何放生? 放生指南:在家居士放生要注意什么_在家居士如何放生?

寂静法师:父母如何有效的与孩子谈判 寂静法师:父母如何有效的与孩子谈判

放生指南:如何请走蚊虫 放生指南:如何请走蚊虫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素食者如何解决气虚和体寒 素食者如何解决气虚和体寒

星云大师:如何认识自己就是佛 星云大师:如何认识自己就是佛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杂草如何除? 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杂草如何除?

放生问答:该如何正确对待放生? 放生问答:该如何正确对待放生?

放生功德:传喜法师:如何化解恶缘 放生功德:传喜法师:如何化解恶缘

儿童如何开始纯素饮食 儿童如何开始纯素饮食

学诚法师:如何辨别假僧尼?如何看待烧高香? 学诚法师:如何辨别假僧尼?如何看待烧高香?

牛津大学:吃素如何显著降低心脏病患病的风险 牛津大学:吃素如何显著降低心脏病患病的风险

老年人如何素食 老年人如何素食

如何让佛法改变生活?一个胃癌患者诉说心路历程 如何让佛法改变生活?一个胃癌患者诉说心路历程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观电影《你好,李焕英》,谈如何尽孝 观电影《你好,李焕英》,谈如何尽孝

人的福报是求来的还是修来的?如何求?如何修? 人的福报是求来的还是修来的?如何求?如何修?

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第87集 什么是解脱,如何求解脱? 第87集 什么是解脱,如何求解脱?

第78集 修行者如何坦然面对“死亡”? 第78集 修行者如何坦然面对“死亡”?

第71集 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第71集 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业力是如何形成果报的 业力是如何形成果报的

第67集 学佛的目的在离苦得乐,如何才能真正地离苦得乐? 第67集 学佛的目的在离苦得乐,如何才能真正地离苦得乐?

第64集 如何才能理事圆融?(下) 第64集 如何才能理事圆融?(下)

第63集 如何才能理事圆融?(上) 第63集 如何才能理事圆融?(上)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根机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根机

平常心要如何修 平常心要如何修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我们需要学会这个好方法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我们需要学会这个好方法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如何对待三种病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如何对待三种病人

第59集 如何布施才能达到布施解脱? 第59集 如何布施才能达到布施解脱?

年轻时造了很多增长业,现在要如何补救 年轻时造了很多增长业,现在要如何补救

第45集 如何有效断除见惑与思惑? 第45集 如何有效断除见惑与思惑?

第41集 如何相信因果轮回与极乐世界? 第41集 如何相信因果轮回与极乐世界?

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 如何化解情绪不稳定

做不到通身靠倒,这样的状态要如何打破 做不到通身靠倒,这样的状态要如何打破

愚钝之人如何开智慧 愚钝之人如何开智慧

第032集 如何真正的放下? 第032集 如何真正的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