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已然变成一种奢侈品

2021-11-27 藏传佛教智悲双运

独能守静笑因果

智 慧  慈 悲         

喜从心来不染尘

深度思考已然变成一种奢侈品。

一方面是大脑本质上是排斥思考的,动脑思考会消耗大量的热量,而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排斥高消耗的本能;一方面,碎片化信息轰炸下,我们已没有了深度思考的外部环境,无论是短视频呈现的轻松搞笑片段,还是越来越火爆的“拆书、解读电影、解读热点事件”内容,都在不断挤压着我们的独立深度思考空间。

 

所有的创作者和平台都试图用最直接的方式“俘虏”我们的大脑,在不断袭来的无数个新鲜爽点刺激下,大脑持续产生愉悦感,思考神经也不断被麻痹。 

 

久而久之,我们逐渐丧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正因如此,深度思考力变成了一种稀缺的能力,谁拥有这种能力,谁就更容易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经过持续学习,我也形成了自己的深度思考方法:在有道云笔记中写下思考的主题,可以是最近的热点事件深度剖析,也可以是观察的社会现象,然后不断深挖“为什么”,并将思考过程记录下来。训练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发现看问题不再流于表面现象,而是可以看到更加深入本质。

以上文字来自网络

感知世界

World Sense

上师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我们以前一直认为,心在思维,心在接受,心在排斥,而肉体则像意识的佣人一样,意识怎么安排,它就怎么去做。比如说,意识命令肉体去接触火,虽然火会将肉体烧毁,但是如果心愿意,肉体就必须听从它的指挥。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意识(或心)的本性究竟是什么呢?

各种各样的仪器能否直接测量意识呢?不能。

当心中产生喜怒哀乐时,人的大脑等器官就会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而仪器只能通过测量人体的生理变化,来间接推测心的状态。然而,这种方法根本无法找出心的本性。

调节身心

Adjust body and mind

其实,心的能力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问它自己。

怎么问呢?就是当心平静下来以后,再去观察心到底是什么,也就是用大圆满的方法来寻求答案,这样就能发现其中的真理。虽然除此以外还有其它的方法,如中观的逻辑推理等,然而它们都不是十分有力,故尔最佳的选择就是反问自心。

但是,在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之前,我们不用问,即便问,它也不肯回答;而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之后,只要一问,它就愿意立即显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具体的修法今天不讲。因为,在出离心和菩提心尚未成熟之时,即使讲了也起不了作用,等于没讲。

精神世界比物质世界还要复杂、细微,有不易度测而逐步深入的层面,以及难以想象的超级功能。所以,自人类有史以来,除了佛陀以外,没有一个人能真正了解到精神的内幕,所有的智者都被弄糊涂了。

最好的选择

Facing the sun

可惜,精神世界中绝大多数非常奇妙的东西,都封锁在修行人的境界和一些特别的书籍之中,普通人虽然从无始以来就没有离开过精神世界,但对它的真正面目和神奇力量却一无所知。

真理告诉我们:浩瀚无垠的宇宙是仅仅依靠一种细微神奇的内在力量而生存的,当这种力量完全消失的时候,所有异彩纷呈的现象,便会在一瞬间灰飞烟灭。这一切,真是不可思议啊!

有些人在打坐中,刚刚略微接触到空性时,一看到我不存在,就立即害怕了。也许你们中的某些人也有这样的经历。

因为我们以前一直认为我是存在的,而现在突然发现,“我”的确不存在了,所以就开始害怕了:若我都不存在了,那现在坐在这儿的到底是什么呢?那该怎么办呢?其实不用害怕,对钝根者而言,这是正常现象,是已经开始有一点点接近空性境界的表现。

体悟空性

Connect sunyata

譬如,手很接近火时,会感觉到它的温度;如果离火很远,即使火燃得再旺,也没有感觉。同样,虽然佛经上讲了那么多的空性,但是如果不学不修,它对我们自身的影响就是微乎其微的;而在打坐中比较接近空性时,我们就开始有了一些反应,害怕便是其中一个反应。这只是一种“临时的恐惧”,很快我们会超越它。若能继续修学就会明白,我的本性本来就是这样,不是现在才没有我,而是无始以来始终如此,但我还是活下来了,“我”是显空无别的,所以也不用害怕。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不但物质世界不存在,包括精神世界也不存在。而世俗谛仅仅是由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组成的,一切都包含在这两种世界中,它们都不存在了,还能存在什么呢?这就说明,没有一物是存在的。就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

目前,我们虽然知道这两种世界是不存在的,但这只是意识的肤浅感觉而已,不是真正地体会空性。

慧灯之光

 转载自“慧灯之光”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慧灯之光网站

晋美武萨上师官方公众号

 慈悲没有敌人 智慧没有烦恼  

                            【微信号 jmwsrbq

                        【手   机 】17730988888 

喜欢分享

喜欢点赞

喜欢在看

点赞 2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星云大师:开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星云大师:开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一种牵挂是生生世世的承诺与爱 有一种牵挂是生生世世的承诺与爱

从“网红”“网黑”中引发的学佛思考 从“网红”“网黑”中引发的学佛思考

《千与千寻》之思考:一颗未被世俗污染的初心 《千与千寻》之思考:一颗未被世俗污染的初心

让成功变成系列 让成功变成系列

生食:一种养生好选择 生食:一种养生好选择

换一种心态看成败,生命更精彩 换一种心态看成败,生命更精彩

贪之源——超市小塑料袋引发的思考 贪之源——超市小塑料袋引发的思考

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监狱与地狱的对比,朴槿惠从总统到阶下囚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监狱与地狱的对比,朴槿惠从总统到阶下囚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陈小春谈育儿心经 直言:放手也是一种爱 陈小春谈育儿心经 直言:放手也是一种爱

念了一辈子的念珠,为何变成了羊粪蛋? 念了一辈子的念珠,为何变成了羊粪蛋?

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变成了即身成佛? 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变成了即身成佛?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慧僧法师:不清净的行为,正是一种生死轮回的根本 慧僧法师:不清净的行为,正是一种生死轮回的根本

在唐朝,出家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唐朝,出家是怎样一种体验

送别公公——我所亲见的死亡过程及思考 送别公公——我所亲见的死亡过程及思考

疫情之下“龙抬头”,有一种苦笑叫“心酸” 疫情之下“龙抬头”,有一种苦笑叫“心酸”

在凡圣同居的世间,还有这么一种感应 在凡圣同居的世间,还有这么一种感应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佛教因果故事:可怕的现世报!不孝公婆莫名其妙变成驼子! 佛教因果故事:可怕的现世报!不孝公婆莫名其妙变成驼子!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要消灭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我」是最重要的 要消灭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我」是最重要的

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就是一种惩罚 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就是一种惩罚

星云大师宽心:保密是一种涵养 星云大师宽心:保密是一种涵养

不要用既定的价值观来思考事物

变成富人又能怎样呢

纽约餐饮老板要将自己15家餐厅都变成纯素的 纽约餐饮老板要将自己15家餐厅都变成纯素的

制作视频产生烦恼,引发了我的思考 制作视频产生烦恼,引发了我的思考

他贪污寺院功德款损坏僧财,死后变成肉团饿鬼受尽苦楚 他贪污寺院功德款损坏僧财,死后变成肉团饿鬼受尽苦楚

索达吉堪布:如何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变成修行? 索达吉堪布:如何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部变成修行?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活着就是一种美丽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活着就是一种美丽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达真堪布:如果我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这种想法是不是一种执着 达真堪布:如果我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这种想法是不是一种执着

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

索达吉堪布:佛法所说的贪心,实际上就是一种进取心,为什么要断除呢? 索达吉堪布:佛法所说的贪心,实际上就是一种进取心,为什么要断除呢?

达真堪布:将善根做回向,是不是一种执着? 达真堪布:将善根做回向,是不是一种执着?

拳皇泰森性情大变成素食主义者 恨自己从前欲做传教士 拳皇泰森性情大变成素食主义者 恨自己从前欲做传教士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山水画家变成真正的驴画家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山水画家变成真正的驴画家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以感恩的心来布施供养也是一种修行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以感恩的心来布施供养也是一种修行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猴子变成人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猴子变成人

生气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满足,就是一种幸福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满足,就是一种幸福

随和是一种素质,低调是一种修养 随和是一种素质,低调是一种修养

食素不再是戒律 而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食素不再是戒律 而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积聚福慧是一种执著吗? 积聚福慧是一种执著吗?

佛教故事:父母的爱:一种伤害 佛教故事:父母的爱:一种伤害

素食是一种生活态度 素食是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