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十八种僧物之齿木

2021-10-17 其他文章

齿木也称为杨枝,磨齿刮舌的木片,古代比丘常用的十八僧物之一,功能类似于现代的牙刷。

在古代,当比丘口臭时,佛陀允许他们通过咀嚼齿木清除口腔中的异味。对于比丘咀嚼齿木的缘由,《五分律》卷二十六云:有诸比丘,不嚼杨枝,口臭食不消。有诸比丘,与上座共语,恶其口臭,诸比丘以是白佛,佛言:应嚼杨枝,嚼杨枝,有五功德,消食、除冷热涎唾、善能别味、口不臭、眼明齿木除了清除口臭之外,还具有消食、除去口中涎唾、明目等多种功能。

嚼齿木之前,应当念诵必要经咒。永平道远禅师曰:嚼杨枝,先右手取杨枝,咒愿,可诵《严华经净行品》偈云:手执杨枝,当愿众生,心得正法,自然清净。及嚼,复诵偈云:晨嚼杨枝,当愿众生,得调伏牙,噬诸烦恼。

齿木的正确咀嚼方法是,先把齿木的一端缓慢地嚼碎,顺便把汁液咽到喉中。然后用嚼碎的一端,轻轻地摩擦牙齿。擦罢之后,再把齿木撕开,曲成弯月形状,刮除舌垢。对于齿木的咀嚼方法,《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中记载:每日旦朝,须爵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盥漱清净,方行敬礼。若其不然,受礼礼他,悉皆得罪。

对于齿木的质料,戒律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如《五分律》卷二十六中记载,除了漆树、毒树、舍夷树、摩头树、菩提树等五种树不应嚼外,其余皆可嚼。不过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其他数目常有怪异之味,或者清除异味的效果不如杨枝好,因而僧人多采用杨枝作为齿木。《毗尼日用切要》云:今咸以柳条当杨枝。柳条垂下,乃小杨也。若无柳处,将何梳齿?须知一切木皆可梳齿,皆名齿木但取性和有苦味者嚼之,不独谓柳木一种。可见,比丘通常情况下用杨枝作齿木,没有杨枝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有苦味的树木取代。

对于齿木的尺寸,佛教律典中也有明确的规定。《五分律》卷二十七云:有诸比丘,作杨枝太长。佛言不应尔,极长听一穕手。有一比丘,嚼短杨枝,见佛恭敬,便吞咽之。佛威神令得无患。佛言不应尔,极短听长并五指,亦不应太粗太细。

对于齿木的长度,《四分律》卷五十三云:极短者长四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三云:此有三种,谓长中短。长者十二指,短者八指,二内名中。 《玄应音义》卷十五云:长者十二指,短者六指。《十诵律》谓六寸至一尺二寸间。总之,齿木不可过短,以防被吞下,但也不可太长,以免使用不方便。

咀嚼齿木应当注意场合和必要的礼仪。《五分律》卷二十七云:诸比丘不住一处嚼杨枝,处处污地,佛言:不应尔。有阿练若处,比丘往一处嚼杨枝。 有诸比丘用杨枝竟不洗,虫食而死,佛言:不应尔,用竟,净洗乃弃。有诸比丘乏杨枝,佛言:听截去已用处,余更畜用有一比丘以盛革屣囊盛杨枝,革屣粪污之,佛言:应更以余物盛。有诸比丘于温室、讲堂、食堂、作食处、和尚、阿者梨、上座前嚼杨枝,佛言:不应尔。有诸比丘病,和尚阿者梨上座看之,不敢于前嚼杨枝,佛言:病时听。佛陀规定比丘在嚼杨枝时,不应随地乱吐,可在无人之处咀嚼,也不可在井边咀嚼,以免污秽井水。用作咀嚼的杨枝要洗净,以免杨枝中有虫被误食。在大众场合,或者在和尚、师长面前,不应嚼杨枝,以免不恭敬。类似规定,如《百一羯磨》亦云:嚼杨枝须在屏处,不得显露及往还洁净处。或弃齿木,先以水洗,乃馨、、、或弹指警觉,方可弃之屏处。若其异者,得越发罪。

《南海寄归内法传》谈及嚼齿木的礼仪,也有明确的说明:一头缓须熟嚼,良久净刷牙关。若也逼近尊人,宜将左手掩口,用罢繴破,屈而刮舌,或可别用铜铁作刮舌之菎,或取竹木薄片如小指面许,一头纤细以剔断牙,屈而刮舌,勿令伤损。亦既用罢,即可俱洗,弃之屏处。凡弃齿木,若口中吐水,及以咦唾,皆须弹指经三,或时过两,如不而者,弃便有罪。

比丘咀嚼齿木有诸种功德利益。《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甘露火唐经作无厌足章》云:嚼杨枝具功德者:一销宿食,二除痰廕,三解众毒,四去齿垢,五发口香,六能明目,七泽润咽喉,八唇无皴裂,九增益声气,十食不爽味。晨朝食后,皆嚼杨枝。诸苦辛物,以为齿木,细心用之,具如是德。佛陀在本经中明确指出,嚼齿木(杨枝)具有消食化痰,解毒去垢,明目润喉,香口益气,润唇正味等多种功德利益。

《十诵律》中也谈及嚼齿木的功德利益。律云:佛言:嚼杨枝有五利益:一口不苦,二口不臭,三除风,四除热病,五除痰廕。复有五事利益:一除风,二除热,三别味,四能食,五眼明。齿木不仅是古代僧团中常用僧物,民间也被广泛采用,并且赋予齿木特殊的含义。古代印度、西域等请俗人参加宴席,首先赠送齿木给来客,表示诚恳邀请之意,兼表祝人健康。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这一部经一说,连5000个比丘都走了,无法相信这个东西 这一部经一说,连5000个比丘都走了,无法相信这个东西

海涛法师说故事6:巧匠比丘 海涛法师说故事6:巧匠比丘

二十亿比丘的故事 二十亿比丘的故事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比丘坐禅救母离恶道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比丘坐禅救母离恶道

没有学到真佛法,出家也易盲修瞎练 ——壹乘比丘出家 30 年的感言 没有学到真佛法,出家也易盲修瞎练 ——壹乘比丘出家 30 年的感言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比丘闻莲喻坚固道心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比丘闻莲喻坚固道心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佛教故事:佛为病比丘洗浴 佛教故事:佛为病比丘洗浴

佛教故事:前世嬉笑比丘像猿猴自己转世为猿猴,少开玩笑为好 佛教故事:前世嬉笑比丘像猿猴自己转世为猿猴,少开玩笑为好

修福延命的比丘 修福延命的比丘

简体注音|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妙枚恭诵) 简体注音|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妙枚恭诵)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灭之相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灭之相

比丘供塔得佛授记 比丘供塔得佛授记

释门法戒录:比丘诵经 庙神礼敬 (隋 泰山庙客僧) 释门法戒录:比丘诵经 庙神礼敬 (隋 泰山庙客僧)

小军比丘出家缘 小军比丘出家缘

对治恶性比丘的方法

达真堪布:服侍佛二十五年的善星比丘为何会堕入恶趣? 达真堪布:服侍佛二十五年的善星比丘为何会堕入恶趣?

比丘与毒蛇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6.从天而降的小比丘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6.从天而降的小比丘

闻偈证果的年轻比丘 闻偈证果的年轻比丘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婆罗门女了无生趣准备自焚 得遇比丘点化皈依佛门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婆罗门女了无生趣准备自焚 得遇比丘点化皈依佛门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佛陀对比丘的开示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佛陀对比丘的开示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提违遇比丘得救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提违遇比丘得救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论苦因的比丘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论苦因的比丘

为提婆达多申诉的比丘

佛教故事:拒淫善报感应录:莲花色比丘与妓女的因缘及正果正因 佛教故事:拒淫善报感应录:莲花色比丘与妓女的因缘及正果正因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五、失言作狗 比丘业报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贪睡的比丘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贪睡的比丘

善星比丘谤佛修成阐提下地狱 善星比丘谤佛修成阐提下地狱

佛教故事:罗汉菜:老比丘逃避说法 佛教故事:罗汉菜:老比丘逃避说法

佛化沙门度七比丘 佛化沙门度七比丘

比丘轮回三世都是虫身,蒙佛点化终成罗汉 比丘轮回三世都是虫身,蒙佛点化终成罗汉

比丘与田主人 比丘与田主人

一位年轻比丘的遭遇 一位年轻比丘的遭遇

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 老比丘寻死为佛所救

达真堪布:拿了寺庙佛堂的供品吃,这样算盗取十方僧物吗? 达真堪布:拿了寺庙佛堂的供品吃,这样算盗取十方僧物吗?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年青比丘的故事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年青比丘的故事

善巧度众的比丘 善巧度众的比丘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沙弥比丘可同宿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沙弥比丘可同宿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3.贪睡的比丘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3.贪睡的比丘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17.善巧度众的比丘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17.善巧度众的比丘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贪吃的比丘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贪吃的比丘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6.愚笨的盘特比丘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6.愚笨的盘特比丘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18.巧匠比丘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18.巧匠比丘

星云大师:第四十五节 十大比丘弟子 星云大师:第四十五节 十大比丘弟子

没有学到真佛法,出家也易盲修瞎练—壹乘比丘出家 30 年的感言 没有学到真佛法,出家也易盲修瞎练—壹乘比丘出家 30 年的感言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两个比丘各得报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两个比丘各得报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世尊给众比丘开示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世尊给众比丘开示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十八、能愿比丘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十八、能愿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