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院吃饭为何不能讲话

2021-09-12 其他文章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人吃饭,坐不窥堂,端身无语,举止安详,既严肃又认真,气氛平和,令人如坐春风。

跟我们平时的吃饭观念大不一样啊。仔细想想,诸如时下的各式宴会、午餐会、工作餐、各种Party、家庭聚会,自然少不了相互交谈,讲笑话、说段子,古今中外、雅俗并蓄,并以敬酒劝酒营造气氛,越热闹越好。倘若不说话,协商协议、签订合同、洽谈生意、联络感情、情感交流,都无法完成。

由此看来,平时一般人的吃饭都有其丰富的内容及功能,两人以上的饭局,若无人吭声,气氛定紧张不妙了。

出家人吃饭,有什么内容功能呢?这里头还真是大有学问啊。若以一句话概括:吃饭即是修行。

一、佛门中的吃饭,正规说法是过堂。堂,就是指斋堂。

也就是五观堂,即是吃饭用膳的地方。因为寺院里人多,集体吃饭采用过堂的方式。过堂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餐、中餐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

过堂主要体现了五个佛教理念:

感恩惜福,慈悲平等,知足节约,内观自省,绿色环保。参加过堂可以体验到佛教对生命自我和外在物质世界的认识。

或许有人初次参加过堂会有点儿不习惯,样样都有规矩,有点拘束,但是慢慢便会自然适应,反而觉得有受用。在过堂时,住持和尚坐在斋堂中的法座上,僧众在两边就座。居士、在家众等坐在出家师父下首或后面一排。饮食之前,先要敲在斋堂外的大木鱼(梆)和半圆型铁板(云板)。梆是吃饭号令,又叫长鱼。鱼昼夜均不合眼,隐喻佛教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吃饭前,饭吃完后,碗筷都应摆在桌边放整齐。

在二时临斋仪中,维那师在斋堂引领大众念了供养偈之后,呼此偈: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大众闻磬声各正念。后,大家齐声唱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开动了。

用斋时不得说话,饭碗要端起来。吃饭开始后,行堂僧人或居士巡视添饭菜,如果需要,应将空碗送到桌边,不可出声叫唤。需多少,添多少(有专门手势),不得遗剩饭菜。饭毕,僧值师居中向上站,默示结斋。维那师引领大众同念准提咒及结斋偈。为施主祈福回向。最后,次第离开斋堂。

什么是五观呢?

五观,是僧人吃饭时应该观想的五种思维境界。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

5、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有的斋堂刻有如下楹联:五观若存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吃饭既是修行,食存五观,即使硬如金石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受。也由于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五观堂。

各地寺院斋堂楹联不尽相同,五观 思想是一致的。佛教主张过午不食,现因多数僧人有个过程,为了不影响工作和学习,多数寺院也允许吃晚饭,但应作药石想。

二、随众过堂利益,古德云:好处有八。

随众过堂八种好处:

1、 不懈怠故──就是不放逸。过堂前打板三次,叫做三通。第一通,是通知准备吃饭;第二通,众人穿袍搭衣,去到斋堂;第三通,排班静候,恭迎大和尚。这样做,大家不能怠慢拖拉。很有次序。

2、供养省力──厨房及行堂(盛饭菜)的人工作方便、省力,可以一次过排好碗筷,盛饭菜以及收拾整理都快易。

3、平等无我──大家都吃同样的饭菜,大和尚小和尚都没有什么不同,平等供养,无人我相,因此便没有分别心。

4、不偏众食──大家用膳平等,各样食物分配均衡,营养便会均匀,对身体亦有好处。又能改变不良的习气。

5、甘苦同受──大家无有拣择、如尝甘露、法喜无穷,体现出佛教的平等。

6、存正念故──不生妄念。妄念一起,当观信施难消,为药食故,借假此身,息诸妄缘,即起即空,是谓存正念。

7、如法如理──唐代以后,因为寺院人渐渐多,尤其是在传戒时,常过千人,若不设这些规则,便会很乱。有次序便心安道隆,佛法时时现前。

8、起止威仪──佛弟子,凡事都超众,连吃饭也有规有矩,令人一见便会生欢喜及恭敬心。此就是现身说法。

由此,可看出五观的重要性,否则作为僧人来说,信施难消。只有大阿罗汉为全应供,余下皆是缺应供。也就是说,大阿罗汉能消一切信士供养,是圆满的。而初二三果的圣人,也消受不起信士的供养,何况凡夫僧众?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细节决定成败?关键不能缺少正知见 细节决定成败?关键不能缺少正知见

他待人善良,为何会两天内突然痛失妻女? 他待人善良,为何会两天内突然痛失妻女?

到寺院拜佛该如何烧香?如何防骗? 到寺院拜佛该如何烧香?如何防骗?

蛋不能吃,它是致癌物桃园 蛋不能吃,它是致癌物桃园

“富二代”的他,为何因钱财深陷牢笼? “富二代”的他,为何因钱财深陷牢笼?

皈依修学手册:人与非人不能为灾 皈依修学手册:人与非人不能为灾

韦陀菩萨拿降魔杵的姿势,暗示了寺院的状态 韦陀菩萨拿降魔杵的姿势,暗示了寺院的状态

梅艳芳、张学友都在学佛,为何命运迥异? 梅艳芳、张学友都在学佛,为何命运迥异?

汉人对藏传佛教本就不熟悉,您为何总把人往犄角旮旯里引导? 汉人对藏传佛教本就不熟悉,您为何总把人往犄角旮旯里引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一)三门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法苑谈丛:(一)三门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法苑谈丛:(二)天王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法苑谈丛:(二)天王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静坐时或平时的心态,为什么不能批判 静坐时或平时的心态,为什么不能批判

放生问答:为何要长期坚持放生 放生问答:为何要长期坚持放生

放生问答:为何可以杀吃植物,但杀吃动物就造业? 放生问答:为何可以杀吃植物,但杀吃动物就造业?

警惕寺院另类“商业化”,邪师骗供养 警惕寺院另类“商业化”,邪师骗供养

寂静法师:你绝对不知道吃饭都能改善你的家庭和事业 寂静法师:你绝对不知道吃饭都能改善你的家庭和事业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放生心得: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放生心得: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这是魔鬼的情绪,我们万万不能要 这是魔鬼的情绪,我们万万不能要

为何说七月半“鬼节”是“佛喜日”? 为何说七月半“鬼节”是“佛喜日”?

为何你做了这么多,却“实无功德”? 为何你做了这么多,却“实无功德”?

行孝不能等,我不再自己欺骗自己 行孝不能等,我不再自己欺骗自己

放生指南:什么鱼不能放生 放生指南:什么鱼不能放生

佛教徒对话风水师:“大师为何不让自己先大富大贵呢?” 佛教徒对话风水师:“大师为何不让自己先大富大贵呢?”

他学佛多年能掐会算有“神通”为何却重病缠身? 他学佛多年能掐会算有“神通”为何却重病缠身?

老三轻松胜过两位哥哥降服了盅虫 强大和勇猛却不能制服盅虫? 老三轻松胜过两位哥哥降服了盅虫 强大和勇猛却不能制服盅虫?

疫情之下,雪之静思,我们为何恐惧? 疫情之下,雪之静思,我们为何恐惧?

不能再让这样的习气毁了自己 不能再让这样的习气毁了自己

善人不能只满足于善报——记我的父亲与他的临终善报 善人不能只满足于善报——记我的父亲与他的临终善报

第85集 何谓“七情六欲”?为何要戒“七情六欲”? 第85集 何谓“七情六欲”?为何要戒“七情六欲”?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样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打妄语才能去学佛,这样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第58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四) 第58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四)

第57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三) 第57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三)

第56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二) 第56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二)

第55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一) 第55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一)

第53集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 第53集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

第40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40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漫画】恶不能障,弥陀救度 【漫画】恶不能障,弥陀救度

第39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39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031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下) 第031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下)

第30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上) 第30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上)

别急着对一个人下判断,短暂的相处不能让你了解一个人 别急着对一个人下判断,短暂的相处不能让你了解一个人

念了一辈子的念珠,为何变成了羊粪蛋? 念了一辈子的念珠,为何变成了羊粪蛋?

如何在寺院诗意地蹲茅坑 如何在寺院诗意地蹲茅坑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第002集 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 第002集 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

第001集 作人为何要学佛? 第001集 作人为何要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