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九种食

2021-05-09 其他文章

佛教认为食有长养、资益之义、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食的种类有九种: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禅悦食、法喜食、愿食、念食、解脱食。

所谓段食:分时间段啮碎而食者。以香味触三者为体,入腹变坏,资益诸根。此段食即指寻常之食物,现代营养学之所谓的饮食,如米、面、油、果蔬等。

所谓触食:六识触对可爱之境而生喜乐,以长养身心者。即以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接触外境所前生的意识有张养身心之用。如黑白、软硬、冷暖、好坏等感觉。

所谓思食:意识思好事而生乐,资益诸根者。即意识思想所欲之境,期望自己能够向好处发展。如发生灾难时,人若有坚强的生存意识,活下来的机会就会大一些。

所渭识食:地狱之众生及无色界之有情等,以识资持命根者。依前三食之势力,产生思想、语言、行为三业、以业而得果报,形成死后转世轮回的力量,维持身命的连续流转。

所谓禅悦食:修行之人得禅定之乐能养诸根者。即以禅法资其心神、而得禅悦,即能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世间之食,能养诸根,支持其命,故称之为食。

所谓法喜食:修行之人闻法生欢喜,资慧命养身心者。听经闻法,可以令人增加智能,打开心识,有益善根。

所谓愿食:修行之人发誓愿而持身,修万行者。即修行之人发大愿,利益众生,断烦恼,证悟真理,以愿持身,常修清净行。

所谓念食:修行之人常念出世之善根,而不忘以资益慧命者。即修行之人正念分明,忆持善法,信受奉行,心不颠倒妄想,不分别计较,不攀缘执着,得以超越烦恼。

所谓解脱食:修行之人终得涅槃之乐而长养身心者。即修行之人解脱恶业的系缚,获得究竟圆满的解脱大自在。

这九种食中,前四种为世间食,后五种为出世间食。《阿含经》中,佛告诉诸比丘:当其专念,舍除世间四种之食,求办出世间之食,盖令众生但以世间之食,资养色身,不当贪着,须求出世间之法食,增长菩提慧命也。即佛认为世间食主要是用来活命的,只能增益身体,众生不可贪图其色香味等而心生贪执。众生真正应当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出世间食,因为它可以令我们的心灵得到升华。

另外,佛门中还规定在正常的进食过程当中,修行之人要心存五种观想,亦叫食存五观,这既是一种修行,又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饮食之法。因此佛教的斋堂通常又称之为五观堂。

食存五观: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因此,在进食之时,应当想到米粮来之不易,要经过辛苦劳作的种植和加工处理、厨人的洗汰烧煮,所以进食应当心存感恩,体谅其由来的艰辛,如此而受食才能激发道心,培植福德。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进食之时,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德行与所作所为是否圆满,是否对得起面前的饮食供养,若是还有差距,心生惭愧,赶快用功修道,如此才可堪受供养。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进食之时,要谨防心念不正,远离诸种过失,对于那些所受的食物,不要因为其美味可口,就起贪念;也不要因为不合口味,就心生嗔怒。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这是分别心在作怪。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把所受之食当作是治病的良药,用以疗养身心饥渴,就是为了避免形容枯稿。令身体健健康康。同时,把进食当作是在吃药,亦可以抑制人的贪欲,并减少其浪费奢侈的习气。

五、为成道业,故受此食

在进食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地想:我是为了成就道业,才受食的,如若不食,则身体羸弱,疾病缠身,既然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就无法来修行办道。因此,进取适当的饮食,才能更好地精进道业。

古德云: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修行之人出家修行办道,内求佛法,以增长法身慧命,外受诸食,以滋养色身性命。在接受饮食供养时,不可以用贪嗔痴之心去计较受食的好坏,拣择受食精粗,而应该以惜福、惭愧、感恩、精进等心来接受供养,然后更加用心办道,不造诸恶,广增善根,以此功德才可以抵消施主的供养,才合乎佛教食之道也。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放生指南:佛教放生的功德和福报和注意事项 放生指南:佛教放生的功德和福报和注意事项

本教需要说清楚,它与佛教到底有没有不同? 本教需要说清楚,它与佛教到底有没有不同?

这些与佛教结缘的皇帝,佛缘颇深并且终生信佛,觉得是佛带来幸运 这些与佛教结缘的皇帝,佛缘颇深并且终生信佛,觉得是佛带来幸运

滇西佛教之旅:淳朴的民风与信仰的力量 滇西佛教之旅:淳朴的民风与信仰的力量

心直何必口快?佛教如是说 心直何必口快?佛教如是说

佛教的希望 佛教的希望

星云大师:佛教对知见的看法(三) 星云大师:佛教对知见的看法(三)

放生:浅议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放生:浅议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真实故事:佛教 圣僧肉像被“文革造反派”斩首竟流出血,恶人现世恶报 真实故事:佛教 圣僧肉像被“文革造反派”斩首竟流出血,恶人现世恶报

赏析名传千古的三大行书,再看佛教之工巧明 赏析名传千古的三大行书,再看佛教之工巧明

诚心朝拜 佛教 名山五台山 徒步游览大五台纪实 诚心朝拜 佛教 名山五台山 徒步游览大五台纪实

乔布斯的“极简生活”透着佛教智慧 乔布斯的“极简生活”透着佛教智慧

达真堪布:不怕别的,只怕佛教油子 达真堪布:不怕别的,只怕佛教油子

从教育孩子中领悟到的 佛教 修行道理 从教育孩子中领悟到的 佛教 修行道理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佛教中的业果的故事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佛教中的业果的故事

第76集 何谓人间佛教?(下) 第76集 何谓人间佛教?(下)

第75集 何谓人间佛教?(上) 第75集 何谓人间佛教?(上)

第65集 佛教法门求财富得财富,那因果何在? 第65集 佛教法门求财富得财富,那因果何在?

擦亮眼睛,佛教中的苦修与苦秀大有区别 擦亮眼睛,佛教中的苦修与苦秀大有区别

第51集 佛教可以分宗立派吗? 第51集 佛教可以分宗立派吗?

佛教有「夫妻相克」的说法吗 佛教有「夫妻相克」的说法吗

第38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下) 第38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下)

第37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上) 第37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上)

从僧衣看佛教三千威仪 从僧衣看佛教三千威仪

怎样才能消除家人对佛教的误解 怎样才能消除家人对佛教的误解

第003集 佛教天堂与耶稣教天堂的差异? 第003集 佛教天堂与耶稣教天堂的差异?

第002集 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 第002集 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住持佛教其责在僧

一贯道之异于中国传统文化──佛教 一贯道之异于中国传统文化──佛教

诊病当明 当今佛教之五大危机 诊病当明 当今佛教之五大危机

密宗自创之果─密宗如何窜改佛教的五果 密宗自创之果─密宗如何窜改佛教的五果

释印顺人间佛教与佛菩提道之差异 释印顺人间佛教与佛菩提道之差异

大妄语的罪很重的,甚至影响到佛教的兴衰 大妄语的罪很重的,甚至影响到佛教的兴衰

牛年说牛---佛教里的「牛」 牛年说牛---佛教里的「牛」

简体注音|佛教念诵集(暮时课诵附电子书下载) 简体注音|佛教念诵集(暮时课诵附电子书下载)

简体注音|佛教念诵集(朝时课诵附电子书下载) 简体注音|佛教念诵集(朝时课诵附电子书下载)

略谈佛教对外道的论析--佛陀所行 略谈佛教对外道的论析--佛陀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