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每个法都坚固

2021-01-08 净界法师

我们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是活在个人的欲望中。我们为什么愿意做义工呢?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我愿意牺牲我的精神体力,愿意牺牲我的睡眠来做呢?因为我们有一种希求,希望能够通过做义工的善业力,来招感来世的快乐。依这种有所得的攀缘心来做善事,这叫作善业。

就是说,你这个事情做完以后,你来生得到一种快乐的如梦如幻的果报,然后就结束了。对你来说,你的生命一点都没有增上。

但是,这个地方的菩提心不一样,你是法法销归心性,按照《法华经》的说法叫作万行一心。你把所有六度的法门会归到一念的菩提心,由菩提心的修学,又增长你般若智慧的观照。

也就是说,我们过去修六度是在修一种善业,但是你发了愿以后,你现在是在修一个善根。那不一样了。这个时候自受用的菩提心,佛陀在经典里面比喻作大地,你心中有一个大地来摄持一切的草木,摄持一切的善法。

举一个例子。我们来看释迦牟尼佛本生故事里面的一个公案,谈到佛陀在持戒时所发的菩提心。佛陀有一生是做一个龙王。佛陀做龙王那世,在龙宫里面享受很多五欲的快乐。

有一天他就想,在这个世间每天快乐地过下去,一天又一天,这个人生没什么意思,应该来追求佛法。所以佛陀在因地的这个菩萨龙王,就从大海当中跑到陆地上,变成一个人的样子,到寺庙去听闻佛法,听完佛法以后又受了八关斋戒。他想,受了八关斋戒,也不好回到龙宫那种放逸的境界去。他就跑到树下去静坐。

在树下静坐时,因为长时间的静坐,很疲累,就打瞌睡了。打瞌睡以后,它的正念就失掉了,也就是他的这个畜生道的报通神通力失掉了,就变现出龙的原形,就是一条很大的大蟒蛇。这时有一个猎人经过,就看到,哇!这个蛇的皮真漂亮。他拿刀子就切了他身体的一块皮,剥下来。

这个猎人在切大蟒蛇的身体时,当然蛇就惊吓了,因为很痛嘛。他想:这个小人物,我只要吐一口气就把他给毒死了。但是他又想:我发了菩提心,受了八关斋戒,我要守住我的戒体,守住我的菩提心。所以他忍住了。猎人把皮切走了以后,这个龙就想要慢慢爬到海边,回到他的龙宫去疗伤。

但是他流了很多血,就招感很多的蚂蚁来吃他的肉。快到海边时,他又思考:如果我回到海边去,那我身上这些蚂蚁都得要死掉了。

所以他就把身体布施给这些蚂蚁,然后发愿:愿我以今生血肉之躯供养这些蚂蚁的功德,在我来生成佛以后,用佛法的法味来度化它们。后来这些蚂蚁就变成佛陀的弟子了。

那么,我们今天要说什么事情?就是说,当一个菩萨依止菩提心在修善法的时候,他的善法是一贯的,互含互摄的。这个公案本来是在赞叹菩萨的持戒波罗蜜,但是你认为这个持戒当中有没有布施的功德?当然有,他有施舍的心嘛。他有没有忍辱的功德?当然也是有。他也有精进,也有禅定,也有智慧。

诸位!你会看到,我们凡夫得果报时,跟圣人得果报不太一样。我们凡夫得果报,它是片段的。你看有些人福报很大,他身体却不好;那个人身体很健康,但是相貌却丑陋。

就是,我们用攀缘心修善业,得果报时它是一码归一码,一个果报归一个果报。但是你看佛菩萨的功德一出现,他要是庄严,他一定健康;他要是健康,他也一定富贵。佛陀的功德是互含互摄的。

这样讲好了:佛陀的功德,这个果报一出现,菩萨的功德一出现的时候,是多元化的,因为他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他每个法都坚固。也就是说,他不像我们凡夫,修布施的时候就尽量发脾气,他就只是在修布施嘛。

但是菩萨,因为他在修菩提心的时候,他也会兼顾到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所以他得果报时不会带有过失。这个水果一旦成熟以后,它只有甜美的味道,没有任何的杂毒。为什么?因为他有菩提心的摄持。

所以诸位!你今天如果不发菩提心,你修六度就很容易带有攀缘心。一旦有因缘刺激你,你就容易起烦恼。所以你在修善业时一定夹杂烦恼,不是贪就是瞋,要不然就是高慢,就是嫉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果报永远充满着残缺,人生永远不圆满。

因为我们因地的时候用自我意识的攀缘心来修善法,每个善念都夹杂了很多烦恼的成分在里面,所以得果报时,这个水果虽然有甜美的一部分,当然也有一些毒药,你必须要好坏都吃下去。因为因地夹杂、杂染,所以人生永远不圆满。

你修菩提心有一个好处,你在修布施时一定会兼顾到其他的善法,你在修忍辱时也会兼顾到布施、持戒。所以菩提心会让我们因地减少过失,在果地时它能够产生面面俱到的功德。

这个是讲到自受用的菩提心,就像大地,有一个大地来摄持一切的草木,让所有的草木都能够正常地发展。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一个科学工作者自述:你没有死过,所以你无所畏惧 一个科学工作者自述:你没有死过,所以你无所畏惧

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通途与净宗菩提心的异同

仁清法师:戒律清净菩提心就能坚固起来 仁清法师:戒律清净菩提心就能坚固起来

是爱还是害,值得每个家长深思! 是爱还是害,值得每个家长深思!

把禅定融解在修行与生活的每个过程中 把禅定融解在修行与生活的每个过程中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比丘闻莲喻坚固道心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比丘闻莲喻坚固道心

四种恶法能够令菩萨忘失菩提心 四种恶法能够令菩萨忘失菩提心

从厌离心启发菩提心 从厌离心启发菩提心

寂静法师:这是每个人都需要上的一堂课 寂静法师:这是每个人都需要上的一堂课

发起菩提心的两个因缘 发起菩提心的两个因缘

第104集 喇嘛教密宗的外道“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第104集 喇嘛教密宗的外道“菩提心” 陈正源老师

菩萨一发菩提心顿断五欲 菩萨一发菩提心顿断五欲

达真堪布:每个众生都在渴求这样的结果! 达真堪布:每个众生都在渴求这样的结果!

佛门常用咒 语大全,每句对应的功效都不一样,每个佛弟子都不容错过! 佛门常用咒 语大全,每句对应的功效都不一样,每个佛弟子都不容错过!

发菩提心与求生净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发菩提心与求生净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将不坚之财转为坚固功德法财 将不坚之财转为坚固功德法财

出家人用功办道,越艰苦道心越坚固 出家人用功办道,越艰苦道心越坚固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为什么你发了菩提心会退转呢 为什么你发了菩提心会退转呢

念佛求往生如何发菩提心 念佛求往生如何发菩提心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议 心力不可思议,所以佛力才不可思议

梦参老和尚:生病的时如何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积德修行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发菩提心:积德修行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慧律法师:给每个佛弟子的「三千万」遗产

达真堪布:佛法里讲的慈悲心结果都是菩提心 达真堪布:佛法里讲的慈悲心结果都是菩提心

接受“菩提心”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接受“菩提心”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空行法教》莲师所传下的实修口决。|| 菩提心(上) 《空行法教》莲师所传下的实修口决。|| 菩提心(上)

菩提心师兄:关于一门深入,关于超度回向 菩提心师兄:关于一门深入,关于超度回向

菩提心师兄:关于打坐,再谈机在目 菩提心师兄:关于打坐,再谈机在目

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慈悲与愿力,所以我们努力念佛就一定能够往生 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慈悲与愿力,所以我们努力念佛就一定能够往生

认真体会人生的每个细节

纯智法师:为何先要了解大乘义理然后才能发菩提心呢?(358-360) 纯智法师:为何先要了解大乘义理然后才能发菩提心呢?(358-360)

达真堪布: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达真堪布:发出菩提心之后,所想和所做的是不是就没有善恶分别了?

达真堪布:先消业还是先发菩提心? 达真堪布:先消业还是先发菩提心?

因为不知道,所以勇敢

像打电话摁号码一样听清自己的每个佛号 像打电话摁号码一样听清自己的每个佛号

达真堪布:发菩提心的要点是什么? 达真堪布:发菩提心的要点是什么?

二十徒劳行--十九:若做利乐有情事,非由菩提心起为徒劳也 二十徒劳行--十九:若做利乐有情事,非由菩提心起为徒劳也

索达吉堪布:正因为每个人都必定会死,所以要及时行乐,不是吗? 索达吉堪布:正因为每个人都必定会死,所以要及时行乐,不是吗?

索达吉堪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福德绵长、健康长寿,如何才能得到? 索达吉堪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福德绵长、健康长寿,如何才能得到?

索达吉堪布:如何对佛陀生起坚固的真实信心? 索达吉堪布:如何对佛陀生起坚固的真实信心?

索达吉堪布:前世业力是如何决定每个人的苦乐? 索达吉堪布:前世业力是如何决定每个人的苦乐?

索达吉堪布:发了菩提心之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 索达吉堪布:发了菩提心之后,如何能长期护持呢?

达真堪布:学传统文化是不是也能修菩提心? 达真堪布:学传统文化是不是也能修菩提心?

索达吉堪布:发菩提心时,怎样提高心力和能力? 索达吉堪布:发菩提心时,怎样提高心力和能力?

佛陀教你不生气:心残所以事残 佛陀教你不生气:心残所以事残

历经生死劫方识人间苦,痛悟“自他交换菩提心” 历经生死劫方识人间苦,痛悟“自他交换菩提心”

人命在呼吸间,把握每个当下修福修慧,才能成就解脱 人命在呼吸间,把握每个当下修福修慧,才能成就解脱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四十七回 拜坚固解脱长者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四十七回 拜坚固解脱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