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它就能跳出轮回 佛教讲的“无明”究竟是什么?

2016-09-21 其他文章

能了达,便会破除无明

(一)“无明”就是自己的心中沒有太阳

在给学生上课时,有一节课专讲《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当然要讲到“十二因缘”。其中第一个就是“无明”。一般情况下,我会把这节课安排在晚上。首先提问:什么是“无明”?学生们面面相觑,茫然不知。这时候,我就会关了灯,刹那间教室内一团漆黑。在漆黑的空间中,我会说一句话:现在,没有光明,这就是无明。

学生们恍然大悟,虽不确知这种理解是否符合佛教本义,但是,这是我看到“无明”一词之后的第一理解。就字面而言,无明就是没有光明。教室这个空间没有光明,会黑暗;心灵的空间,没有光明,也会黑暗。心中整天黑暗没有光明,自然会在黑暗中度过自己的生命。

那么,在佛教中,究竟对“无明”是怎么解释的?一般认为,这是“愚痴”的别名,意谓“无明”即“愚痴”。因为愚痴,心自然“暗钝”,自会障覆真性,对于诸法事理,便会无所明了。一句话,因为愚痴而不明白道理,这便是“无明”。

这在经典中都有很好的对答,《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载“何故名无明?无明是何义?答:不达、不解、不了,是无明义。问:若尔除无明,诸余法亦不达、不解、不了,何故不名无明?答:若不达、不解、不了,以愚痴为自相者是无明。余法不尔,故非无明。问:何故名明?明是何义?答:能达、能解、能了,是明义。问:若尔有漏慧亦能达、能解、能了何故不名明?答:若达、解、了,能于四谛真实通达,说名为明。诸有漏慧虽达、解、了,而于四谛不能真实通达,故不名明。”

这里对“无明”与“明”解释得都非常透彻,“无明”就是“不达、不解、不了”;而“明”是“能达、能解、能了”,也就是说,“无明”就是不了达,不了解。不了达,不了解什么呢?这里说的是“四谛”。

众所周知,四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与道谛,是佛教中的四大根本真理,是说人生是苦的;这一苦是有原因的;一定要灭除这一痛苦;而灭除痛苦的方法就是这样的,即佛经中常说的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论中说人不了达此四谛,便是“无明”。按照这种说法,四谛就是灯光、就是太阳光,能让心灵的空间顿时亮堂。

就其本质而言,“无明”,便是无知,不仅仅是对“四谛”无知,对其它好多的道理也都一无所知,《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在解释“无明”时列举了二十四中“无知”:“云何无明?谓于前际无知,后际无知,前后际无知,于内无知,外无知,内外无知,于业无知,异熟无知,业异熟无知,于善作业无知,恶作业无知,善恶作业无知,于因无知,因所生法无知,于佛法僧无知,于苦集灭道无知,于善不善法无知,于有罪无罪法无知,于应修不应修法无知,于下劣胜妙法无知,于黑白法无知,于有敌对法无知,于缘生无知,于六触处如实无知。”

这其中涉及时间,因果,善恶、业报、因缘等。佛教认为,这些都是人心中的光,能了达,便会破除无明。

(二)“无明”之喻及其概念的演化

其实关于“无明”的别名还有很多,《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就列举了三十多种:“如是无知、无见、非现观、黑暗、愚痴。无明、盲冥、罩网缠里、顽騃浑浊、障、盖、发盲、发无眼、发无智、发劣慧、障碍善品、令不涅槃、无明漏、无明瀑流、无明轭、无明毒根、无明毒茎、无明毒枝、无明毒叶、无明毒花、无明毒果、痴、等痴、极痴、欣、等欣、极欣、痴类、痴生,总名无明。”这些林林总总的名称,反映的都是“无明”的词义。

仅仅有此还是不够的,为了便于更深的理解,佛经中把“无明”和许多词语组合起来做譬喻,以生动的表达其意义。如“无明父贪爱母”,是说“贪爱长养诸业譬如母,无明发生诸惑譬如父”;如“无明病”,比喻无明像并一样可以伤人;如“无明酒”,意谓无明像酒一样能使人的本心昏沉;如“无明壳”,是说无明像鸟的外壳一样可以生育生死;如“无明树”,比喻无明像树一样可以生出苦果;又如“无明网”,是说无明像网一样能束缚住人的真性。

贪嗔痴三毒,便是无明缘

在十二因缘中,“无明”可以缘起“行”,为什么呢?世尊说:“无明为因,无明为缘,故贪瞋痴起,此贪瞋痴性,是名无明缘。”是说,贪嗔痴三毒,便是无明缘。这是根本,是众生生命现象轮回发展的最初环节。由于有“无明”才产生众生的行、识、身体、感受、爱、取、生、老死等轮回现象,正因如此,十二因缘也才环环相扣。

随着历史的发展,“无明”的概念也被赋予新的涵义,在初期的大乘佛教经论中,中观派所说的“无明”就是指不能认识事物的空性。如青目给龙树《中论》做注释时说:“以无明爱染贪着色,然后以邪见生分别戏论,说因中有果无果等。今此中求色不可得,是故智者不应分别。”是说无明产生邪见分别戏论,其实事物都是性空的,不应去执着。这就是破除无明。而在后期瑜伽行派的经论中,无明被分为“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又被叫作“烦恼障”和“所知障”。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云:“烦恼有二种,何等为二?谓住地烦恼及起烦恼。住地有四种,何等为四?谓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此四种住地,生一切起烦恼。起者剎那心剎那相应。世尊,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这里所说的住地,意思是说住在这种境界中,不知道它是虚妄的,并对之产生执着。这其中讲到的一念无明烦恼有四种住地烦恼: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分别指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着。

这四种住地烦恼能生一切起烦恼,因此念头就随起随灭,一念才灭,一念又起,因而称为“一念无明”。这一念无明无始劫以来又与众生相应,因而烦恼不断。而“无始无明”是说众生不明白真如实相。它无量劫以来从不与众生心相应,一直到菩萨第一次明心以后才第一次相应,此时仍未断尽,要到佛地方才断尽。所以说“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

诚然,这“一念无明”很重要,憨山德清曾说:“以从真净界中,瞥生一念无明,遂起生死,无量劫来,起惑造业,皆是无明妄想之咎。以遭旷劫生死时长,染着爱欲,习气深厚。”那么如何对治呢?他又说:“必须以金刚心,重重磨炼,方始得还本源心地。”这里提到了磨炼一颗金刚心,而最终还至本源心地。这样,无明即除。

在生活中,我们没必要懂得这么专业,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破除“无明”就是让人心里“明白”,就是让人心中有“光明”,就是让人“能达、能解、能了”,就是让人洞见“空性”,就是让人练就一颗“金刚心”以破除“一念无明”,最终照破“无始无明”而觉悟,这样,自心就是清晰的、亮堂的、自在的、明了的、幸福的。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肺癌晚期的姐姐啊,我拿什么拯救你? 肺癌晚期的姐姐啊,我拿什么拯救你?

送亲礼,妯娌上演轮回闹剧 送亲礼,妯娌上演轮回闹剧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皈依修学手册:认识三宝_什么是三宝 皈依修学手册:认识三宝_什么是三宝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皈依修学手册:什么是三皈五戒开示 皈依修学手册:什么是三皈五戒开示

搬家纠结中体悟修行不易,岂是说放下就能放下 搬家纠结中体悟修行不易,岂是说放下就能放下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仁清法师:戒律清净菩提心就能坚固起来 仁清法师:戒律清净菩提心就能坚固起来

什么环境下就餐最容易导致发胖 什么环境下就餐最容易导致发胖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什么是素食者呢? 什么是素食者呢?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顿悟后就能成佛吗? 顿悟后就能成佛吗?

佛法讲的是什么,你找到答案了吗? 佛法讲的是什么,你找到答案了吗?

观想修持莲花生大士,就能够获得一切的功德,并且得到一切的成就! 观想修持莲花生大士,就能够获得一切的功德,并且得到一切的成就!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苏东坡轮回故事 苏东坡轮回故事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碰到困难时用这个办法就能解决 碰到困难时用这个办法就能解决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无始无明之贪爱色欲:人君子柳君风雨寒夜凉亭艳遇记 无始无明之贪爱色欲:人君子柳君风雨寒夜凉亭艳遇记

放生这门“黑科技”你究竟了解多少? 放生这门“黑科技”你究竟了解多少?

什么是真正的信心? 什么是真正的信心?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