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愚痴人是否与平等慈悲相违?

2016-08-31 汉传法师

远离愚痴人

佛陀在世时,曾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弘法。一天,佛陀领着弟子们进入罗阅城中托钵乞食,正巧恶比丘提婆达多也到罗阅城中乞食。阿难跟在佛陀身后走在一街道上,师徒二人正要进入一条巷子的时候,从远远的地方看到提婆达多也将进入同一个巷子。

佛陀自然地转身,准备绕道而去。

这时,随侍在一旁的阿难非常不解:“世尊啊!我们为什么要避开这个巷子呢?”

佛陀边走边说:“阿难啊!你没看到提婆达多从对面走来吗?所以我才要避开。”

阿难更疑惑了:“世尊啊!您难道害怕提婆达多吗?”

佛陀微笑:“我不是害怕提婆达多,而是不应与作恶之人相见。”

阿难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阿难想了想,继续问:“世尊!我们是不是应该将提婆达多驱逐到其他地方呢?这样就可以避免与他相见了!”

佛陀摇头,说道:“阿难啊!我从来没有想过,也不需要特别将提婆达多驱逐至他处。他所做的一切恶行,因果都要由他自己来承担。我们的因地不同,所以果报自然不同。既然果报不同,就等于他已经在其他地方了。”

阿难又说:“但是提婆达多在世尊的僧团当中造诸恶业,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呢?”

佛陀说:“他是愚痴之人啊!愚痴的人,我们不应该和他见面,不要和他共事,也不需要和他谈论。和愚痴的人往来,只能造恶业、生是非而已。”

阿难讶异地问:“世尊,愚痴之人为何有如此大的能耐和过失,使得和他往来的人也有这么大的过失呢?”

佛陀告诉阿难:“愚痴人的行为都是不如法的,他们总是违背正见、常规,让邪见日益增长。所以,阿难,你要记得不要和恶知识共事。如果和愚痴人共事,不仅没有信用、没有戒行、无法听闻正法,而且又没有智慧。而与善知识共事,则能增益诸功德,成就戒行。阿难,当如是学!”

阿难:“世尊,我明白了!”

也许有人会问:远离愚痴人与佛法里讲的平等慈悲,是不是相违呢?其实并不相违。我们应当随顺众生平等之性,而非随顺众生差别报相,是为正理。

一开始修行的时候,要有一个对“是非标准”的锻炼。不平等,不是说我们要去挑剔别人。我们对待众生,要从内心里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他们是未来佛,不能轻视他们。又应当知道一切众生都做过我的父母,所以我们要发心度他们,这是从性体上讲。

而人有真心、有妄心。妄心是我们平常的体验、经验等积累起来的相续不断的妄念,这不是真心。那真心在哪里呢?它是有个“体”的。要揭开生命的奥秘,就是要知道,原来我们生生世世生死流转,我们的真心没有泯灭,不管当人也好,堕落到恶道也罢,真心从来没有离开。为什么会发现不了呢?因为妄心把真心蒙蔽了,就像镜子上面有了污点。

修行就是擦真心上面的污垢。虽然有生死流转的现象,但是真正的生命体是清净无染的。而我们所造的善和恶,却会在清净的本性上不断地显现。为什么通过修行可以驱除烦恼呢?因为它不是真心本来具有的。

所以,恒顺众生是恒顺众生清净的本性,不是随顺他现在的烦恼相。从内心里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我们不敢轻视每一个众生。但是从相上来说,众生是不同的。众生有烦恼,就会通过身口去造种种的恶业,那我们就不能跟这些在相上显恶的众生打交道了。因为我们自己还是一个凡夫,需要用佛法来改造我们的身口意,多多亲近贤德之人,贤德之人能从缘上给我们帮助。

应与智者交:有智慧的人能够鉴别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知道可以与何种人交往,不能与何种人交往。因此,结交智者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达真堪布:都说善有善报,首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善良 达真堪布:都说善有善报,首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善良

消除烦恼的方法:平等不二 消除烦恼的方法:平等不二

要想狗狗乖为牠念佛号,种下解脱因佛子慈悲行 要想狗狗乖为牠念佛号,种下解脱因佛子慈悲行

药师佛大慈悲摄受怨念众生 药师佛大慈悲摄受怨念众生

您接受过活佛的“灌顶”吗?看看自己是否上当受骗了 您接受过活佛的“灌顶”吗?看看自己是否上当受骗了

达真堪布:慈悲慧眼遥视我 达真堪布:慈悲慧眼遥视我

记住这些生活细节,您的举手投足都在慈悲护生 记住这些生活细节,您的举手投足都在慈悲护生

呵护故去的猫咪宝宝,慈悲心令我克服恐惧认清无常 呵护故去的猫咪宝宝,慈悲心令我克服恐惧认清无常

放生文库:放生能培养慈悲仁爱之心 放生文库:放生能培养慈悲仁爱之心

远离焦虑的四个密码,您知多少? 远离焦虑的四个密码,您知多少?

慈悲的细节:吸一滴血要丢一条命吗? 慈悲的细节:吸一滴血要丢一条命吗?

慈悲始于小善:看到路边奄奄一息的动物,你会怎么做? 慈悲始于小善:看到路边奄奄一息的动物,你会怎么做?

请修善业,不杀生而行放生,因为生命本原平等 请修善业,不杀生而行放生,因为生命本原平等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放生心得: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放生心得: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真正慈悲的放生是自然而然,毫不犹豫,刻不容缓的 真正慈悲的放生是自然而然,毫不犹豫,刻不容缓的

放生:浅议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放生:浅议放生以及佛教慈悲心的培养

除草是否为间接杀生 除草是否为间接杀生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31)怎样才能做到众生平等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31)怎样才能做到众生平等

做到这四件事能远离各种障碍速证清净 做到这四件事能远离各种障碍速证清净

蟑螂越杀越多怎么办?我找到了慈悲这味除蟑的灵丹妙药 蟑螂越杀越多怎么办?我找到了慈悲这味除蟑的灵丹妙药

“全素食主义”是否真的有益健康? “全素食主义”是否真的有益健康?

南无观世音菩萨慈悲的轻声说:好弟子呀,你别哭,你应该喜悦! 南无观世音菩萨慈悲的轻声说:好弟子呀,你别哭,你应该喜悦!

有智慧的慈悲 有智慧的慈悲

转化你骄慢、愚痴、贪恋的心 转化你骄慢、愚痴、贪恋的心

第48集 佛法因果的道理,是否与宿命论之说相同? 第48集 佛法因果的道理,是否与宿命论之说相同?

第47集 物质生活、现代科技,与修持佛法是否有冲突? 第47集 物质生活、现代科技,与修持佛法是否有冲突?

第46集 人死后如果没有投胎,是否就变为鬼? 第46集 人死后如果没有投胎,是否就变为鬼?

第42集 修念佛法门与开悟是否有关系? 第42集 修念佛法门与开悟是否有关系?

第38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下) 第38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下)

第37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上) 第37集 佛教说众生平等,佛与众生有无差别?(上)

第027集 抓周是否合乎逻辑?(下) 第027集 抓周是否合乎逻辑?(下)

第026集 抓周是否合乎逻辑?(上) 第026集 抓周是否合乎逻辑?(上)

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会替他背业障 回向给其他人的冤亲债主,是否会替他背业障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仅贪求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否会障碍往生 仅贪求极乐世界的享受,是否会障碍往生

从愚痴造业到持戒念佛 从愚痴造业到持戒念佛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慈悲的力量,兼谈真慈悲丶滥慈悲丶假慈悲 慈悲的力量,兼谈真慈悲丶滥慈悲丶假慈悲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突发疾病去世,如何判断是否往生 突发疾病去世,如何判断是否往生

了知咒语和佛像平等一味的道理,咒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了知咒语和佛像平等一味的道理,咒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达真堪布: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 达真堪布: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没有慈悲心;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没有智慧

远离这九种横死的因缘 远离这九种横死的因缘

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被车撞倒安然无恙感佛慈悲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被车撞倒安然无恙感佛慈悲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宽运法师:慈悲道场 庄严佛事(水陆法会开示) 宽运法师:慈悲道场 庄严佛事(水陆法会开示)

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 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这四句话 不论是否已经明心见性,都可以体验这四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