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超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7、请佛住世

2024-06-05 汉传人物

7、请佛住世

经文: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

普贤十大行愿中的第七行愿是请佛住世。请佛住世就是劝请大慈大悲的佛陀永远住在这世间,不要离开。为什么呢?当知佛出现在这世间是极为稀有,极为难得,极为宝贵的大事!我们常说佛出世间,好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黑暗的世间,指引苦恼的众生走上光明的康庄大道,使众生获得身心的解脱!

经文: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如是诸佛要示现般涅槃,我就要请诸佛不要入涅槃。

说到诸佛入涅槃,就要讲到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人间说法四十五年,到了八十岁的时候,也要离开人间。根据佛法说,佛与三明六通的阿罗汉都有神通力,保持色身不死,住世一劫。佛在涅槃之前,跟阿难尊者说:佛有能力住世一劫。可是阿难尊者戆头戆脑,懵懂无知,没有立刻请佛住世,听过后就当耳边风。佛如此暗示了三次,阿难尊者都没有请,结果佛就在八十岁的时候入灭,不住世了。这其中是有因缘的,根据大乘经典的记载,当时阿难尊者只不过是个初果圣人而已,魔王影响尊者的心念,使他不懂得请佛住世。其实佛有神通,也能让阿难尊者听到,醒悟而请佛住世,但是佛不如此做。佛随顺众生的业力因缘来做一切事,原因是,如果佛久住世间,众生就不努力修道了。为什么?反正佛还在,住世一劫,如果我今生八十岁,随时还可以碰到佛,那怕什么?等我吃喝玩乐够了才修行吧!意思是说,娑婆世界人间的人心很钝,很痴,佛知道久住世间也没有用处,所以佛在人间八十岁就涅槃。在大菩萨的境界中,佛是没有出现涅槃的境界的,佛只在人间示现涅槃,因此,佛示现涅槃是比较低的境界。佛除了在人间比较低的境界里度化众生以外,还有在比较高的境界里度化菩萨,其所见是,佛能够一一毛孔里出现无数的佛刹和无数的佛;在人间比较低的境界里,佛跟人一模一样,在人间走路、托钵、化缘、吃饭,在这样的境界里,佛才入涅槃。因此,在此段请佛住世的经文里,没有讲到很广大的境界,此境界低到没有种种菩萨围绕,因为在菩萨看来,佛在人间入涅槃只是应化身的示现,是一种假象,没有必要来人间请佛不要入涅槃。在菩萨的境界中,佛是没有入涅槃的。

"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以及所有的菩萨、声闻、缘觉,初果、二果、三果、阿罗汉果的圣人,甚至所有的善知识,我都劝请他们不要入涅槃。

"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希望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不要入涅槃,继续留在人间无数劫来利益众生,这样的请诸佛

住世。我不只请诸佛住世,甚至那些修学有成就的圣者、任何修学有成就者、会说法度化众生的善知识,都尽量地请他们住世,这是为了利益众生的缘故。

经文: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在请转*轮和请佛住世的两个行愿所面对的境界差别很大,原因是在大菩萨的境界中没有涅槃,在凡夫的境界中才有涅槃这回事。因此,在修习请佛住世的行愿的时候,不可以请在一一毛孔中的无量佛刹中的无量数佛不要进入涅槃,因为在那种菩萨的境界里是没有这一回事的。

什么叫做佛进入涅槃呢?所谓涅槃,是修行者努力修行,只剩下一次的生死轮回,在最后一生了结以后,不再出现轮回的现象了,我们就说这位修行者证入涅槃。这样的证入涅槃是站在我们众生迷惑世间,认为有一个我,认为我在世间很苦,前世造业,今世有出生而说的。人不可能知道有轮回,但是有神通的凡夫、鬼神、天人都会看到自己生死轮回的情形:前世是某某人,今世做天人,下一世去做狗……他认为有一个众生在轮回中来来去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因为这轮回只是迷惑而有的现象,所以佛说修行觉悟后,可免掉此生死轮回。因此,佛就教导众生修行,其修行证悟后,就放下这些烦恼执著,不再执著有一个"我",不再执著我在生死、我在轮回,了结了生死轮回,不再轮回,就是涅槃。

涅槃又有不生不灭的意思。我们认为世间有东西生起来,有东西消失,但是在涅槃的境界中,是没有东西生起来,没有东西消失,所以涅槃又叫做不生不灭。对于一个有生死轮回的世间人,我们说要修行,要入涅槃;对于一些已经解脱自在的菩萨们来说,他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如此,其所见的一切都是心的变化,心变化出此世间,心变化世间里的一切境界。当我们凡夫看到自己的心在变化,就以为真的有一个众生在

里面来回生死;当大菩萨知道是心的变化时,他们就知道没有所谓的"我"在里面,没有一个"我"在轮回。既然没有我在生死轮回,也没有所谓涅槃可以进入了。因此,在大菩萨的境界里,涅槃跟生死都不可得,但是对于一些执著有生死的人,他们就说:我要进入涅槃。当一个人修行证得阿罗汉果以后,他不会说:我要进入涅槃。因为他也看到生死跟涅槃是没有差别的。对于一个迷惑的人,他认为生死跟涅槃有差别,在这种境界里,我们就要请佛、菩萨、阿罗汉、一切善知识久住世间,其实这是我们的迷惑与执著。比方说,如果你对一个人有好感,或认为他对社群有贡献,当他死时,你会觉得很可惜,但是以佛法来说,没什么嘛,他有因缘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利益众生嘛,为什么要长期跟你在一起呢?我们众生执著,一定要他留下来,既然如此,这些圣人更应该请住世间啰,所以我们要请佛不要入涅槃,请菩萨、声闻……不要入涅槃。

根据南传佛教的说法,涅槃可分为两种: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阿罗汉已没有因烦恼而产生的苦,然而生、老、病、死的现象还在--行苦,这是他的苦报,不能避免。所以阿罗汉会在大热天流汗而发痒,也会难受而擦一擦汗,牙痛或给蚊子叮了,也会感受到痛。阿罗汉的身心还有活动,没有了结,还是有苦,叫做有余涅槃。当阿罗汉今生果报受尽,这一生死了,不再来受生,身心活动不再延续,将来不再受生死之苦,所以阿罗汉的死又叫做"无生",那才是真正的一了百了,叫做无余涅槃。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大悲心陀罗尼经》白话解释 《大悲心陀罗尼经》白话解释

广超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二章 普贤菩萨 广超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二章 普贤菩萨

广超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6、请转*轮 广超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6、请转*轮

广超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9、恒顺众生 广超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9、恒顺众生

广超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3、广修供养 广超法师:普贤行愿品讲记 二、个别解释大愿 3、广修供养

佛陀这样解释“菩萨”是什么意思 佛陀这样解释“菩萨”是什么意思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如一般解释大乘经典的法师,断六根断一念无明,将小乘中乘修的法门来解释大乘经典,为害不浅。以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答:如一般解释大乘经典的法师,断六根断一念无明,将小乘中乘修的法门来解释大乘经典,为害不浅。以

金刚经全文解释:一相无相 第九品 金刚经全文解释:一相无相 第九品

佛菩萨大愿:菩提心 佛菩萨大愿:菩提心

道证法师:“人在大难之中,要发大愿,念佛,才能突破。“ 道证法师:“人在大难之中,要发大愿,念佛,才能突破。“

达真堪布:发个清净的大愿,让佛菩萨与阎罗无事可做 达真堪布:发个清净的大愿,让佛菩萨与阎罗无事可做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大宝积经 词义解释 大宝积经 词义解释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诸佛称名赞叹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诸佛称名赞叹愿

孝女七年苦寻母相逢之际已垂危,为救生母发大愿孝感动天佛显灵 孝女七年苦寻母相逢之际已垂危,为救生母发大愿孝感动天佛显灵

第004集 科学可解释佛法吗? 第004集 科学可解释佛法吗?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菩萨一生补处愿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极乐」的三种解释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极乐」的三种解释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导读

蒙山施食仪白话解释 蒙山施食仪白话解释

怕死之心与阿弥陀佛大愿相悖 怕死之心与阿弥陀佛大愿相悖

这样去做,地藏菩萨就能加持成就你的大愿

从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来解释无量寿 从阿弥陀佛因地发愿来解释无量寿

善男子善女人的解释 善男子善女人的解释

五会念佛的念法与解释

索达吉堪布:解释佛经观点时解释错了,过失大不大? 索达吉堪布:解释佛经观点时解释错了,过失大不大?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第62集 当发大愿心和长远心 正益老师 主讲 第62集 当发大愿心和长远心 正益老师 主讲

做人的佛法:善意地解释一切 做人的佛法:善意地解释一切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四十回 拜大愿精进神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四十回 拜大愿精进神

索达吉堪布:佛教轮回的观点怎么解释“克隆绵羊”呢? 索达吉堪布:佛教轮回的观点怎么解释“克隆绵羊”呢?

索达吉堪布: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请您解释一下这三重境界 索达吉堪布: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请您解释一下这三重境界

阿鼻地狱简介以及近五无间四根本罪、五逆重罪、诽谤正法、疑三宝、十恶轮的解释 阿鼻地狱简介以及近五无间四根本罪、五逆重罪、诽谤正法、疑三宝、十恶轮的解释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白话译文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白话译文

生西法师:如何理解佛经对于地狱的不同解释 生西法师:如何理解佛经对于地狱的不同解释

生西法师:如何理解佛经对于地狱的不同解释? 生西法师:如何理解佛经对于地狱的不同解释?

理净法师:佛家是怎么解释“不破不立”? 理净法师:佛家是怎么解释“不破不立”?

当别人冤枉我们,要解释吗

71可用物理现象来解释神秘的经验吗? 71可用物理现象来解释神秘的经验吗?

72应该用科学观点解释佛法吗? 72应该用科学观点解释佛法吗?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15.五百菩萨的大愿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15.五百菩萨的大愿

地藏菩萨感应录:幸遇知识赠圣典 感应迅速发大愿 地藏菩萨感应录:幸遇知识赠圣典 感应迅速发大愿

黄念祖居士:弥陀愿王大愿核心--善导大师独尊之五真实愿 黄念祖居士:弥陀愿王大愿核心--善导大师独尊之五真实愿

星光“义工”解释一下《药师忏》的由来 星光“义工”解释一下《药师忏》的由来

药师坛城文化集团恭迎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圣诞 药师坛城文化集团恭迎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圣诞

佛教名词:佛教中的“三界”如何解释?_佛教三界是指哪三界 佛教名词:佛教中的“三界”如何解释?_佛教三界是指哪三界

佛教名词:大德_大德是什么意思_佛教大德解释 佛教名词:大德_大德是什么意思_佛教大德解释

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第六识_什么叫第六识_第六识解释 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第六识_什么叫第六识_第六识解释

佛教名词:妄想名词解释_佛教中的妄想是什么意思_妄想的种类 佛教名词:妄想名词解释_佛教中的妄想是什么意思_妄想的种类

佛教名词:【生气】_生气的意思_佛教是怎么解释“生气”的 佛教名词:【生气】_生气的意思_佛教是怎么解释“生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