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金刚经》|持经功德分第十五(上)

2024-06-03 星云法师

金刚经 第15品上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上)白话文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繞,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译文: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早晨时,以等于恒河沙等身布施;中午时,又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夜晚时,也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如此一天三次布施,经过了百千万亿劫都没有间断过,这个人所得的福德,是难以计量。但是,如果一个人,他只是听闻此经之经义,诚信不疑,悟得般若真理,发心依教修持,那么他所得的福德,胜过以身命布施的人。又何况将此经书写、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的人,他不但明了自己的本性,更使他人见性,所得福德,就更加不可胜数了!

「须菩提!总而言之,这部经所具的功德之大,不是心所能思,口所能议,秤所能称,尺所能量的,它重过须弥,深逾沧海,不但功德大,而且义理深,是如来独为发大乘菩萨道心以及发最上佛乘的众生而说的!如果有人能受持读诵《金刚般若经》,并且广为他人说法,如来会完全知道此人,并眼见此人,皆能够成就不可称量、无有边际、不可思议的功德。唯有这等具备般若智慧,而又能读诵解说经义的行者,才能承担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家业。为什么呢?须菩提!一般乐于小法的二乘人,执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对于此部大乘无相无住的妙义,是无法相信接受的,更不愿读诵,更不用说为他人解说了。

「须菩提!般若智慧在人人贵,在处处尊,所以不论何处,只要有这部经的地方,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都应当恭敬供养。应当知道,此经所在之处,即是塔庙,一切众生都要恭敬地顶礼围绕,以芳香的花朵散其四周,虔诚地供养。

讲话:

在第十三分,佛陀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和受持四句偈等校量功德,进入第十五分,为了更显明受持经偈的功德,佛陀今以有人每日三分,以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且历经百千万亿劫不断,如此无量无边的身命布施,仍不及信解受教般若经教的功德。佛陀反覆以七宝、身命等布施和受持四句偈者相互校量,主要建立大众对般若功德的信心,如是住信心清净,如是降伏我等四相,才能荷担如来咐嘱的弘法家业。

日日三分,过无量劫,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此布施之功德,福力虽多,仍堕三界有为的业报,不如有人闻此经典,一念信顺,解般若无住之妙!此分再次肯定般若无相无住,不可思议之功德。

一、亿劫舍命不如净信

信心不逆者,不逆即能随顺此文字般若,无住之义,不生毁谤。受持读诵者,自利也,为人解说,利他也。因此,有人能信顺不谤般若之福,超于恒沙身施,更何况能自利利他者,其人之福德,愈难计量。《金刚经注解》:

信顺于理,故云不逆。行解相应谓之受,勇猛精进谓之持;心不散乱谓之读,见性不逆谓之诵。

亿劫恒沙舍命布施,不如恳切深信自性具百种功德,如摩尼宝珠,久没泥河,拂净六尘,炯炯独耀。《广博严净不退转轮经》卷二:

阿难!菩萨摩诃萨,信心清净,无有怯弱;于佛法僧,心得淳净;守护六情,无所愿求;无信众生,于佛法僧,令生信乐;已生信乐,心不放逸;发菩提心,不着心相;信知六界,与法界等。

菩萨行人,能信心不逆,自然调和柔顺,心无怯弱无愿求,入三宝海,得如意智宝。

有个婆罗门常用食品献祭家神。一天,他有事出门时,吩咐儿子说:「今天要办供养,让神飨用。”这孩子遵从父命将食物供奉在神龛前,可是祭坛上的神像却默不作声。祂既不吃东西,也不说话。孩子等了很久,神像依然不动。

这孩子坚信神会从祂的宝座下来,坐在地上吃他的东西。他一再的向神祈求说:

「神啊,您快来吃东西。已经很晚了。您再不吃的话,爸爸回来以后会责怪我呀!”可是神像依然毫无动静,孩子便嚎啕大哭起来,说:「神啊!我爸爸要我请您吃东西,您为什么不下来?您为什么不吃我给您准备的东西?”这孩子盼望的哭了好一阵子,神终于从祭坛下来,坐在食物前吃了起来。

孩子的坚信不疑,感动神只下座,享用供养。这一则故事,实是信心清净所显发的力量。经典中,菩萨能行大施,舍身喂鹰,投身饲虎,种种难行能行,是源于诚信般若无上法,真实不虚,比幻质匪坚的色身,更具永恒的价值。吾人修行若以净信为田地,以布施为播种,戒法为耕耘,忍辱为养分,精进为日照,再以禅定甘露滋润,自然能结般若道果。

二、微妙般若贯通权实

「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依僧肇大师言:

此法门,所有功德,过心境界,故不可心思也,过言境界,故不可以口议也。秤,不可以秤称也,量不可以器物量之也。若人于此经,了悟人法二空,深明实相,功德广大,即同佛心,无有边际,不可称量也。

此段言般若无量之功德,贯通权实,有无俱除,等同佛心,称量思议皆不能及。《首楞严三昧经》卷下:

一切凡夫,忆想分别,颠倒取相,是故有缚。动念戏论,是故有缚。见闻觉知,是故有缚。此中实无缚者、解者。所以者何?诸法无缚,得解脱故,诸法无解,本无得故。常解脱相,无有愚痴。凡夫心不清净,忆想分别,颠倒取相,而有种种大小、贵贱、好恶、亲疏等尘埃。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有一天向智常禅师请教:

「禅师!佛经上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小小的芥子如何容纳一座须弥山呢?如此不合情理,这不是在诳骗世人吗?”

智常禅师闻言大笑,问道:「刺史!有人称誉你‘读破万卷书’,真有此事吗?”

「没错!我还不只读破万卷书。”李渤对自己饱读诗书得意不已。

「那么请问刺史,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骄傲的指着自己的头脑说:「诺!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道:「我看你的脑袋也只有一粒椰子大,怎能装下万卷的诗书呢?莫非刺史也在欺瞒世人的耳目?”

真如法性,事理无碍,权实贯通,本是巧妙互融,平等无二,只是世人被见闻觉知遮蔽实相。般若的巧慧,能高树法幢,现神通大用,令我们日常的饮食眠觉,受用无穷。如巧匠成规矩,巧妇家业稳,巧心福慧全,巧慧诸事圆。

从信心清净不逆到般若巧慧妙用,吾人在学佛道上,有时进,有时退,种种境缘的考验,能否如佛所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首要在于信心的建立。不希求,无所愿,不昧于根尘识的幻术,心净,万法如实呈现,即能折断妄根,当体光净裸露。有一天,一位名叫伤歌逻的婆罗门,到舍卫国的祗园精舍拜访佛陀。

「佛陀!我心中有一个疑惑,有时候,我感到心神安定,对于经论能信解受持;有时候,却觉得昏昧躁动,连坐下来念一卷经,都做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伤歌逻!假使有一盆水被染上红色或青色,就不能照见原本脸孔的颜色。同理的情形,一个人如果给贪欲薰染,心地不净,就看不到任何事情的真相。

「假如那盆水被大火烧沸,能映现脸孔的原貌吗?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被瞋怒烧沸,又怎能洞察如实的情境?

「那盆水如果浮着青苔杂草,可以映照脸形吗?同理,人心被愚昧或疑惑所蒙蔽,怎能看出实况呢?

「伤歌逻!假如那盆水澄清而不混浊,静止而不沸腾,明亮而不夹杂莠草,那么能如镜湖,返照天光云影的万象。同样的,人的心不随贪欲烦恼,不随瞋怒动摇,不为愚痴障碍,起心动念,都能清楚觉观,即能明白诸法的本质,不被五蕴钩牵、焚烧、覆盖,不再忆想分别,截断过去、现在、未来等瀑流,如佛寂静安然。”

吾人若能心眼明洁,即入甚深般若法海,得金刚宝剑,斩去大小远隔、生佛分际、空有二边、权实设限等,不再逐妄想瀑流,枉受轮回忧悲啼哭之苦。

《金刚经》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十一章 最大的诱惑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十一章 最大的诱惑

《金刚经》讲解第三十五讲 《金刚经》讲解第三十五讲

星云大师:《金刚经》  一相无相分第九(上) 星云大师:《金刚经》  一相无相分第九(上)

星云大师:聚与散,都是缘 星云大师:聚与散,都是缘

星云大师:去寺院烧香拜佛,佛前十不求要谨记在心,很多人不知道 星云大师:去寺院烧香拜佛,佛前十不求要谨记在心,很多人不知道

星云大师:七种情况不能杀生 星云大师:七种情况不能杀生

星云大师:抱怨的危害 星云大师:抱怨的危害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圣一法师:《金刚经》浅释4 圣一法师:《金刚经》浅释4

星云大师:超度鬼魂祖先,重要的是超度自己 星云大师:超度鬼魂祖先,重要的是超度自己

星云大师:一般人最好不要有神通免得害了自己 星云大师:一般人最好不要有神通免得害了自己

星云大师:一招让你干什么都能如鱼得水! 星云大师:一招让你干什么都能如鱼得水!

91岁星云大师:我是这样跟疾病战斗了50年! 91岁星云大师:我是这样跟疾病战斗了50年!

星云大师:佛教如何看待风水?高僧指出最好的龙穴位置 星云大师:佛教如何看待风水?高僧指出最好的龙穴位置

星云大师:如何发心才会功德无量? 星云大师:如何发心才会功德无量?

星云大师:人与人相处,佛教教你如何说话 星云大师:人与人相处,佛教教你如何说话

星云大师:命运并非定型有四种方法可以改变 星云大师:命运并非定型有四种方法可以改变

星云大师:生活处处有禅音,一念觉时心自静 星云大师:生活处处有禅音,一念觉时心自静

星云大师:如何化解婚外情,一个方法就能解决 星云大师:如何化解婚外情,一个方法就能解决

《金刚经》 江味农居士校正本 《金刚经》 江味农居士校正本

如吉法师: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 如吉法师: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

净因法师:离言说相,藉教悟宗──《金刚经》导读 净因法师:离言说相,藉教悟宗──《金刚经》导读

东初法师:倡议成立太虚大师学说思想研究会 东初法师:倡议成立太虚大师学说思想研究会

巨赞法师:创立黄羊山养道法会弘常住永明宗普照大师传 巨赞法师:创立黄羊山养道法会弘常住永明宗普照大师传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五讲 南亭法师:十善业道经讲话 第十五讲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省庵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省庵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始终心要解略钞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始终心要解略钞

遵佛令建造朝圣石屋的源修大师和释柱大师 遵佛令建造朝圣石屋的源修大师和释柱大师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5、佛法与国法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5、佛法与国法

宗密大师: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十二 宗密大师: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十二

宗密大师: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第十 宗密大师: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第十

法照大师:两大圣传法照大师念佛法门(文白对照) 法照大师:两大圣传法照大师念佛法门(文白对照)

宗密大师: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七 宗密大师: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七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上  杂著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上 杂著

法藏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六 法藏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六

法藏大师:大乘起信论疏 第四卷 法藏大师:大乘起信论疏 第四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

智者大师: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五下 智者大师: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五下

法藏大师:华严经传记 第五卷 法藏大师:华严经传记 第五卷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二)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二)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六)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六)

彻悟禅师:彻悟大师揭开佛快乐而众生痛苦之谜 彻悟禅师:彻悟大师揭开佛快乐而众生痛苦之谜

憨山大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1-35卷 憨山大师: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1-35卷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顿渐品第八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顿渐品第八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

智光大师:业务繁重,“过劳死”迫近 智光大师:业务繁重,“过劳死”迫近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