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去寺院烧香拜佛,佛前十不求要谨记在心,很多人不知道

2024-06-02 星云法师

去寺院烧香拜佛,佛前十不求要谨记在心,很多人不知道

佛前十不求

《宝王三昧论》的“十不求行”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第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易生

参禅学道的人,不要要求身体一定要健康,永远不生病,因为身体没有病,有时候容易生起贪欲、执着。“有病方知身是苦”,学道的人有时候带三分病,才知道发道心。因此,无病固然很好,有病也不必害怕,有病反而更能激发精进向道的心,所以,“念身不求无病”。

第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

在世间做人处事,不要害怕困难挫折,有时太容易、太顺遂,容易骄傲、自大,甚至引人嫉妒;从艰难困苦里完成目标,反而不会遭致嫉妒、障碍。所以,“处世不求无难”。

第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

发心学道,不要要求没有障碍;没有一点障碍、干扰、困难,容易轻忽所学,做人就会躐等、僭越。所以,世事越是艰难,越懂得谨慎从事。所以,“究心不求无障”。

第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不坚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怕魔难,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难有时候也是我们的逆增上缘。所以,“立行不求无魔”。

第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

我们无论是读书、创业,或是从事任何工作,不要急于成就,太容易成就,则志愿不坚,很容易遭致失败,所以,“谋事不求易成”。

第六、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

与人交朋友,不要处处想到要别人帮忙我、有利于我,这种自私的心态,交不到知心的好朋友。与朋友交,要想到我怎样给别人快乐、给人欢喜、给人利益。如果一味要求朋友有利于自己,就会亏损道义。所以,“交情不求益吾”。

第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

与人相处,不要要求别人凡事听命于我、顺从我,事情太过顺心如意,则容易刚愎自用。所以,“于人不求顺适”。

第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帮助别人,不要企望人家报答我。望人报答,那不是布施,是贪欲;既然布施,就要无所求,无所求的无相布施,才是真布施。

第九、见利不求争分,利争分则此心妄动

见到人家有了好处、利益,不要就想分一杯羹,也不要生起嫉妒心;要生随喜心,为人家欢喜、祝福,这样就不会痴心妄动。

第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怨恨滋生

受到人家的冤枉、委曲、压抑,不要急于辨白、申诉,否则容易滋生怨恨;反之,能够吃得亏、看得破、放得下,有时反能增加自己的道德、福报。

本文摘自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忏悔品》来源:凤凰网佛教综合 作者:星云大师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钱包“胖”着进去,“瘦”着出来,网友:拜佛真的“拜不起” 钱包“胖”着进去,“瘦”着出来,网友:拜佛真的“拜不起”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十一章 最大的诱惑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十一章 最大的诱惑

星云大师:《金刚经》  一相无相分第九(上) 星云大师:《金刚经》  一相无相分第九(上)

星云大师:《金刚经》|持经功德分第十五(上) 星云大师:《金刚经》|持经功德分第十五(上)

星云大师:聚与散,都是缘 星云大师:聚与散,都是缘

星云大师:七种情况不能杀生 星云大师:七种情况不能杀生

星云大师:抱怨的危害 星云大师:抱怨的危害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星云大师:超度鬼魂祖先,重要的是超度自己 星云大师:超度鬼魂祖先,重要的是超度自己

烧香祈福的十条宝典 烧香祈福的十条宝典

星云大师:一般人最好不要有神通免得害了自己 星云大师:一般人最好不要有神通免得害了自己

星云大师:一招让你干什么都能如鱼得水! 星云大师:一招让你干什么都能如鱼得水!

91岁星云大师:我是这样跟疾病战斗了50年! 91岁星云大师:我是这样跟疾病战斗了50年!

星云大师:佛教如何看待风水?高僧指出最好的龙穴位置 星云大师:佛教如何看待风水?高僧指出最好的龙穴位置

星云大师:如何发心才会功德无量? 星云大师:如何发心才会功德无量?

星云大师:人与人相处,佛教教你如何说话 星云大师:人与人相处,佛教教你如何说话

星云大师:命运并非定型有四种方法可以改变 星云大师:命运并非定型有四种方法可以改变

星云大师:生活处处有禅音,一念觉时心自静 星云大师:生活处处有禅音,一念觉时心自静

星云大师:如何化解婚外情,一个方法就能解决 星云大师:如何化解婚外情,一个方法就能解决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寺院所送物品是否犯戒?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寺院所送物品是否犯戒?

如吉法师: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 如吉法师: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

东初法师:倡议成立太虚大师学说思想研究会 东初法师:倡议成立太虚大师学说思想研究会

财神七十二香谱图解,财神烧香图解 财神七十二香谱图解,财神烧香图解

巨赞法师:创立黄羊山养道法会弘常住永明宗普照大师传 巨赞法师:创立黄羊山养道法会弘常住永明宗普照大师传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省庵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省庵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始终心要解略钞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始终心要解略钞

邓家佳拜佛错拜送子观音 邓家佳拜佛错拜送子观音

遵佛令建造朝圣石屋的源修大师和释柱大师 遵佛令建造朝圣石屋的源修大师和释柱大师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5、佛法与国法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5、佛法与国法

夏天到了女性去寺院不能不知道的事! 夏天到了女性去寺院不能不知道的事!

宗密大师: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十二 宗密大师: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十二

宗密大师: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第十 宗密大师: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第十

法照大师:两大圣传法照大师念佛法门(文白对照) 法照大师:两大圣传法照大师念佛法门(文白对照)

宗密大师: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七 宗密大师: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七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上  杂著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上 杂著

参访寺院,要留意这9个留意事项 参访寺院,要留意这9个留意事项

法藏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六 法藏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六

法藏大师:大乘起信论疏 第四卷 法藏大师:大乘起信论疏 第四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

智者大师: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五下 智者大师: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五下

法藏大师:华严经传记 第五卷 法藏大师:华严经传记 第五卷

为什么人们拜佛时都要稍微垂头? 为什么人们拜佛时都要稍微垂头?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二)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二)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六)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六)

彻悟禅师:彻悟大师揭开佛快乐而众生痛苦之谜 彻悟禅师:彻悟大师揭开佛快乐而众生痛苦之谜

憨山大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1-35卷 憨山大师: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1-35卷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顿渐品第八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顿渐品第八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