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初法师:倡议成立太虚大师学说思想研究会

2024-05-20 汉传人物

倡议成立太虚大师学说思想研究会

我们看中外历史,凡为朝气蓬勃的阶段,必定有其朝气蓬勃的原动力。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才辈出之时,必然是气象万千之际;气象万千之中,又必有其主要的色彩,那就是主要思想的领导。同时,儒家之能历久长存,是在于继起有人,佛教之能历久常新,并且新新不已,乃因代代有人,而其人皆可以推陈出新。佛法本无新旧,唯因社会形态每在变异更新之中,佛教为要适应于此一每在变异更新之社会形态,也就不能不有所随缘的推动。

自晚近以来,在一般学者的衡量之下,佛教只有两位够得上称为思想家的,一位是欧阳竟无居士,另一位就是我们所要谈的太虚大师。实际上,欧阳居士虽也有其独特的思想,但对于教内外的影响力,则远不如太虚大师的广而且深,欧阳居士的著作,也远不及太虚大师的丰富。尤其从他们两人的思想论点上说,欧阳居士根据其所学唯识一宗,而来概判整个的佛教,因有「唯识抉择谈」的著作。太虚大师则依据佛陀本怀,平等一味的教义,而作「佛法总抉择谈」以驳之。所以印顺法师在大师年谱中说:「大师为中国佛学之大成者,长于融贯统摄,不拘台贤禅净,卓然成家」。以这样的胸襟治理佛教的义学,不唯不是欧阳居士所能匹敌,亦非奘师以来诸多高僧的魄力,所能相望。因此近代的知识界,谈及佛学者,均无不知太虚大师的伟大,即或从未亲自阅读太虚大师的著作,也都仰服太虚大师的人格。佛教之能博得近代若干知识分子的重视或正视,太虚大师的思想,实在是占其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比如虽其饱学而像梁任公那样的人,大师在庐山讲经,他也每次必到,其或由于任公的虚心向学,但也出于大师思想的感召。尤其是太虚大师,智慧过人,除了能够贯通佛教义理的圆融无碍,并又融会了东西方的文化思想,而冶于一炉,所以无论对内对外都能游泳自如,不拘不缚。在义理的统摄方面是如此,在制度的改革方面也是如此,而且身体力行不遗余力。所以太虚大师有两句名言:「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故自太虚大师一起,中国的佛教,也就为之一振。太虚大师全书,缘起的第一句说:「佛法为东方文化重镇,影响我国文化特深」。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太虚大师是我国近代佛教的重镇,影响我国近代佛教乃至后来的佛教特深」。因为正如大师的年谱中说:「大师之东游日本,弘法欧美,访问南洋,以及其弟子之留学日本、暹罗、锡兰、西藏,实为中国佛教之国际佛教运动主流」。同时,近世以来,诸多高僧大德之中,能够学贯东西,典通内外,而如太虚大师者,也只有大师一人可以当之无愧。所以印顺法师在大师年谱中又说:「大师主以佛法应导现代人心,而要自学佛教之摧乎僻化、神化、腐化着手。使佛法而可行于斯世,舍『人生佛教』莫由,惟其平常,乃见伟大」。大师晚年鉴于世局***不已,人心腐化日盛,以佛教的本质接通人文主义的精神,发扬其「人生佛教」的思想。不过如年谱所说:「大师自整理僧伽制度,至晚年之菩萨学处,应机改建,虽有不同,而弘扬佛法,首重建僧,其理想之建僧工作,始终未能实现,徒招来无谓之毁誉,而见建僧之难」。大师一生为佛教努力,东西奔走,未有稍闲,而大师的努力,到今天为止,已近强弩之末,一般虽知太虚大师之名,而不知太虚大师的所解所见与所行,徒知太虚大师的崇高伟大,但却不知其何以崇高,何以伟大者原因也在此。

回想太虚大师自从民国卅六年三月十七日下午一时一刻,在上海玉佛寺舍报圆寂之后,时到今天,仅相去十二年加七个月,太虚大师的精神,虽然还于自由中国的空气中,多多少少留着一些印象,起着一些作用,但是我们以为还是不够理想,至少,我们以为像有太虚大师这么一整套学说思想,及其革新佛教的方案,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却没有将它放在研究工作的中心位置。

当然,我们并不以为弘扬佛法,革新佛教,除了研究发扬太虚大师的学说思想,则无有是处;可是我们也该有所量力,如果我们的智慧不如大师,我们的见解不如大师,在我们自己的号召之下所产生的力量也不如大师之时,我们便该有所自省,更该有所向往。诚然,我们研究大师的学说思想,也不能抹煞各人的自由意志,所以我们固盼望教内的大德以虔诚欣慕的心境,去对大师的学说思想,作分门别类而有系统地探索与发挥,我们也欢迎对大师的学说思想,提出相反的意见,比如有人对于太虚大师所立佛学三大系(法界圆觉宗,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识宗)有所干格,有所相左的看法等,只要它能自成一家,颠扑不破,那对佛教来说,看似相反实则相成。如果不陷于自我一见的执着,那便是其研究的心得。为了当前的佛教及至未来的前途,我们谨提出如上的倡议。同时为了提高研究者的兴趣,增加参加研究的人数,我们希望太虚大师全书出版委员会,订定章程,鼓励研究。不论年龄与僧俗,以奖金征文的办法,征求研究的心得论作,付以各种方式的发表,并酌情赠予大师的全书。这一运动,我们希望大师在台及海外的弟子们,共同发起,造成事实,那才不负出版大师全书的苦心,更可不负大师一生努力的苦心。

——人生一一卷一○期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十一章 最大的诱惑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十一章 最大的诱惑

大安法师:净宗祖师思想的现代价值 大安法师:净宗祖师思想的现代价值

星云大师:《金刚经》  一相无相分第九(上) 星云大师:《金刚经》  一相无相分第九(上)

星云大师:《金刚经》|持经功德分第十五(上) 星云大师:《金刚经》|持经功德分第十五(上)

星云大师:聚与散,都是缘 星云大师:聚与散,都是缘

星云大师:去寺院烧香拜佛,佛前十不求要谨记在心,很多人不知道 星云大师:去寺院烧香拜佛,佛前十不求要谨记在心,很多人不知道

星云大师:七种情况不能杀生 星云大师:七种情况不能杀生

星云大师:抱怨的危害 星云大师:抱怨的危害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星云大师:超度鬼魂祖先,重要的是超度自己 星云大师:超度鬼魂祖先,重要的是超度自己

星云大师:一般人最好不要有神通免得害了自己 星云大师:一般人最好不要有神通免得害了自己

星云大师:一招让你干什么都能如鱼得水! 星云大师:一招让你干什么都能如鱼得水!

91岁星云大师:我是这样跟疾病战斗了50年! 91岁星云大师:我是这样跟疾病战斗了50年!

星云大师:佛教如何看待风水?高僧指出最好的龙穴位置 星云大师:佛教如何看待风水?高僧指出最好的龙穴位置

星云大师:如何发心才会功德无量? 星云大师:如何发心才会功德无量?

星云大师:人与人相处,佛教教你如何说话 星云大师:人与人相处,佛教教你如何说话

星云大师:命运并非定型有四种方法可以改变 星云大师:命运并非定型有四种方法可以改变

星云大师:生活处处有禅音,一念觉时心自静 星云大师:生活处处有禅音,一念觉时心自静

星云大师:如何化解婚外情,一个方法就能解决 星云大师:如何化解婚外情,一个方法就能解决

如吉法师: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 如吉法师:太虚大师的建僧思想

东初法师:还说什么 东初法师:还说什么

东初法师:改革民族心理为救国的标准 东初法师:改革民族心理为救国的标准

东初法师:自然哲学与人文哲学 东初法师:自然哲学与人文哲学

东初法师:祝 敏公老法师六十寿辰七律一章 东初法师:祝 敏公老法师六十寿辰七律一章

巨赞法师:创立黄羊山养道法会弘常住永明宗普照大师传 巨赞法师:创立黄羊山养道法会弘常住永明宗普照大师传

巨赞法师: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 巨赞法师: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省庵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省庵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录要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始终心要解略钞 谛闲法师:谛闲大师遗集 第三编 始终心要解略钞

遵佛令建造朝圣石屋的源修大师和释柱大师 遵佛令建造朝圣石屋的源修大师和释柱大师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5、佛法与国法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5、佛法与国法

宗密大师: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十二 宗密大师: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十二

宗密大师: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第十 宗密大师: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卷第十

法照大师:两大圣传法照大师念佛法门(文白对照) 法照大师:两大圣传法照大师念佛法门(文白对照)

宗密大师: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七 宗密大师: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七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上  杂著 省庵大师:省庵法师语录 卷上 杂著

法藏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六 法藏大师: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六

法藏大师:大乘起信论疏 第四卷 法藏大师:大乘起信论疏 第四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二卷

智者大师: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五下 智者大师: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五下

法藏大师:华严经传记 第五卷 法藏大师:华严经传记 第五卷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二)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二)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六) 智者大师:注十疑论(六)

彻悟禅师:彻悟大师揭开佛快乐而众生痛苦之谜 彻悟禅师:彻悟大师揭开佛快乐而众生痛苦之谜

憨山大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直说-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1-35卷 憨山大师:憨山老人梦游集第31-35卷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顿渐品第八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顿渐品第八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 憨山大师:六祖法宝坛经 付嘱品第十

智光大师:业务繁重,“过劳死”迫近 智光大师:业务繁重,“过劳死”迫近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