倓虚法师:学佛不是迷信 学佛为的是破解迷信

2024-05-19 汉传人物

夫信者,万物之都会,群力之中枢,古德先圣视为事理具体之总轴也。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而信岂可迷之!如人行路,信东为西,在未果决时访问知人指正,正是破除所信之迷,而非破其能信之心也。即按世人论之,则无一不信,而复有迷之甚者。若以世事举其所迷者,则有过恒河沙数之多,不胜枚举,只可综诸理性论之,则可该括一切事端。

凡世界中一切依他起性、不能独立者,皆属迷信;况偏计执性,不知本自平等,竟认因缘和合而生者信为实有,岂非迷信之复甚者乎!以何见之?且论世间万物之生灭,而世人信为实有,竟不知是偏计执信,所迷甚多。且就执迷信有生灭者破之,审察生灭二相不能并立,当有先后之别,可谓先有生乎?先有灭乎?若谓先有生相,再问生相云何先有?必转计之谓先前无之、今始生之,既计先前无之、今始生之,既计先前无之,是无即灭相也,而灭相在先,则不应说先有生相也。若再转谓先有灭相,当复如是破之,亦不能成立。若先若后,既皆不成立,而生灭又不能并立,其迷信有生灭者,其理由安在?岂非任意普偏,妄心计度,执迷不悟,自以为实?故曰:偏计执信,判为迷信,不为过也。

《中观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又云:已生无有生,未生亦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我佛如来教诸弟子,须学无生法忍,方破一切迷惑。故天台二祖北齐大师圆悟中观论所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而世人不悟,迷之甚者即执因缘所生、信为实有,迷之浅者悟因缘即空、自信独得,迷之再浅者悟因缘即空即假、自信以为彻底,岂知皆是迷信,不过迷之深浅不同耳!若破迷至究尽者,圆悟即因缘即空即假即中,此四法本来不即不离、不一不异、非纵非横、无高无下,常自圆融平等,岂可分别或因缘、或空、或假、或中耶?

至此,学佛不是迷信,略破偏计执性之迷信。

复破依他起性之迷,其他无知识之迷信者则不足破之。尝闻知识分子中者,往往嗟叹精神无有寄托之处,此言一发,道出一切迷信之根蒂,透露凡圣之枢机,转迷成悟即在此也。何则?精者,万物之精神;神者,天心之灵慧。赋于人身,谓之知觉(即见闻嗅尝觉知);换言之,精神即知觉也。谛审精神,切不求寄托之处。何则?凡世间一切万物皆是依赖之性,以依赖之性为实在,终成危殆不安。按万物寄托于大地,大地有粉碎之日;大地寄托于虚空,虚空有壅塞之时;虚空寄托于精神之内,而精神知觉本来不生不灭,岂有危殆不安?吾人不信空在觉中,乃知识卑劣,自局之过。

《楞严经》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呕发。于此若能转识生信,方见偏真谛理,将破少分迷信。所谓空生大觉中者,乃文殊总显灭妄归真,不得已之言,用权巧方便而说,对迷者择轻避重而已。

若以究竟彼除迷信,必须观大地万物虚空,乃至十法界等同是一个知觉,知觉外再无非知觉(一真法界)。无非知觉,对待知觉(如水投水),知觉亦不可得(如以空合空),无得无不得中,亦不泯其大地,乃至十法界等之纤毫(事事无碍)。如是会之,庶可商量破除迷信,而破除迷信者唯佛一人,故可知学佛始能破除迷信也。

或问: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云何为不得已之言?

答:空生大觉中者,乃所说之法;如海一沤发者,以喻合法。文殊对示迹之阿难所说,并为后世之学人转深迷而得浅悟也。故说空小觉大,空在觉中,以反其能觉之心,莫随物转,俾知物赖于心,以免其流转五道。

若以究竟言之,在七大文中说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及性空真觉、性觉真空,此言方是色空不二、空觉一如、究竟随智之言也,岂有大小内外之分别耶?故曰: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任何言中,凡有带大小内外对待等义者,皆属偏计;及依他起性,即二乘圣人尚属依他起性,以依俗证真故,虽属依他,然非依赖。依赖者,乃依之相应,不得离故。依他者,依俗修真,为离俗故,故不相应。是故不依他起,方显独立;灭偏计执,本自平等。若果平等独立,始堪称大无畏之精神。此无畏之精神即般若德,独立之行即解脱德,平等之性即法身德,是三德秘藏,乃佛证之。

今世界之高人博士无不提倡平等、独立、大无畏之精神,若不读佛经,焉知真平等、真独立、真大无畏之精微善美耶?由是破人间之迷,生究竟之信,舍佛法,其谁能彻底也?故曰学佛始能破除迷信,诚哉斯言!

学佛不是迷信,学佛是为了破解迷信。

学佛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阎罗王与一对学佛夫妻的对话 阎罗王与一对学佛夫妻的对话

崇慈法师答:虽然在家学佛,但如果衣着华丽,会不会被人讥笑呢? 崇慈法师答:虽然在家学佛,但如果衣着华丽,会不会被人讥笑呢?

南怀瑾先生:学佛就是要走这十个路线 南怀瑾先生:学佛就是要走这十个路线

学佛的简明标准,看看你符合吗? 学佛的简明标准,看看你符合吗?

咒语,它不是让你去探讨义理,它是靠音声来造成一种不思议的熏习 咒语,它不是让你去探讨义理,它是靠音声来造成一种不思议的熏习

恒传法师:为什么已学佛三年多了业障还一直现前,令我身心皆受病痛的折磨而不得清净? 恒传法师:为什么已学佛三年多了业障还一直现前,令我身心皆受病痛的折磨而不得清净?

学佛的三个过程:认心、修心、用心! 学佛的三个过程:认心、修心、用心!

学佛人何不试着“向佛陀学习”? 学佛人何不试着“向佛陀学习”?

平凡的学佛感应 平凡的学佛感应

文珠法师: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文珠法师】(一) 文珠法师: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文珠法师】(一)

倓虚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二 倓虚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二

我吃素不是因为我高尚 我吃素不是因为我高尚

学佛就是学做人及四点真理 学佛就是学做人及四点真理

学佛感悟:放下我执,烦恼纠结也便云淡风轻 学佛感悟:放下我执,烦恼纠结也便云淡风轻

人若不孝,谈何学佛?孝顺从忏悔不孝开始 人若不孝,谈何学佛?孝顺从忏悔不孝开始

接引众生学佛与自己修行有关吗? 接引众生学佛与自己修行有关吗?

如何对治学佛后的另一种烦恼? 如何对治学佛后的另一种烦恼?

心不是圆的 心不是圆的

学佛感悟:脚踏实地的行动,换来了美好的未来 学佛感悟:脚踏实地的行动,换来了美好的未来

婚内出轨的女人,学佛后怎样了? 婚内出轨的女人,学佛后怎样了?

看破生死,放下执着,早日学佛以求解脱成就! 看破生死,放下执着,早日学佛以求解脱成就!

一个“倒霉蛋”“亚健康”弱女子的学佛感言 一个“倒霉蛋”“亚健康”弱女子的学佛感言

从唐玄奘的大爱情怀谈学佛“戒色”之难 从唐玄奘的大爱情怀谈学佛“戒色”之难

学佛修行人最大的悲哀和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学佛修行人最大的悲哀和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从《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引发的学佛感悟 从《环太平洋:雷霆再起》引发的学佛感悟

小孩学佛好吗?看看这 12 岁女孩的善良就明白了 小孩学佛好吗?看看这 12 岁女孩的善良就明白了

警惕学佛老居士 “所知障”的危害 警惕学佛老居士 “所知障”的危害

媳妇不是闺女,婆婆不是娘,如是说 媳妇不是闺女,婆婆不是娘,如是说

高速公路上的死里逃生,我不再徘徊诚心学佛 高速公路上的死里逃生,我不再徘徊诚心学佛

飞往三亚的飞机,为什么要在南海观音上空绕一圈?原来不是迷信! 飞往三亚的飞机,为什么要在南海观音上空绕一圈?原来不是迷信!

学佛改变了心态,我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学佛改变了心态,我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改强为弱,以扬代压”学佛妈妈如是引导叛逆期儿子 “改强为弱,以扬代压”学佛妈妈如是引导叛逆期儿子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内心独白——学佛修行改变我的人生 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内心独白——学佛修行改变我的人生

这个细节可以检测您是“念佛人”还是“学佛人” 这个细节可以检测您是“念佛人”还是“学佛人”

学佛感悟:忏悔清净罪业生命重获新生 学佛感悟:忏悔清净罪业生命重获新生

“精怪”纠缠十几年,我在学佛中自救救它 “精怪”纠缠十几年,我在学佛中自救救它

学佛修行要守戒,很受约束,很麻烦吗? 学佛修行要守戒,很受约束,很麻烦吗?

梅艳芳、张学友都在学佛,为何命运迥异? 梅艳芳、张学友都在学佛,为何命运迥异?

多数人的悲伤,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为别人得到了 多数人的悲伤,不是因为自己失去了,而是因为别人得到了

学佛,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学佛,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快乐学佛却学成了抑郁,问题出在哪? 快乐学佛却学成了抑郁,问题出在哪?

选时辰剖腹产致宝宝夭折早产,愿迷信的悲剧不再重演 选时辰剖腹产致宝宝夭折早产,愿迷信的悲剧不再重演

学佛之人该如何面对老鼠?看看我和小老鼠的故事 学佛之人该如何面对老鼠?看看我和小老鼠的故事

从“网红”“网黑”中引发的学佛思考 从“网红”“网黑”中引发的学佛思考

接引亲友学佛要及时,等不得 接引亲友学佛要及时,等不得

四千万人中的幸运儿  学佛让我圆了做母亲的梦! 四千万人中的幸运儿 学佛让我圆了做母亲的梦!

全职妈妈学佛七年走出育儿误区,感悟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教材 全职妈妈学佛七年走出育儿误区,感悟父母言行是孩子最好教材

《西游记》不是神话故事,讲的是修行 《西游记》不是神话故事,讲的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