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2024-03-12 学佛受用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古老而又难以解答的问题。

很多人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或从哲学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严格意义上说,这些都是假说,因为这是一个找不到最初起点的问题。它始终在“轮回”中打转,无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都有可能,但两种观点都没能有力地驳倒对方,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局面被打破了,众口纷纭、莫衷一是而成了世纪难题。

本文将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来尝试破解这个问题。

甲:请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乙:那先请问,你听说过“蛋鸡”吗?

甲:没有听说过!

乙:那你听说过“鸡蛋”吧?

甲:这谁不知道啊?不仅知道,还经常吃呢!

乙:这就对了,“鸡蛋,鸡蛋”,“鸡”在前“蛋”在后,因此先有鸡后有蛋。

甲:……

上述的回答好像是破解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实际这是一种文字游戏而已。其实,这个问题如果往前推理:这只鸡是那个蛋孵化的,那个蛋是前面另一只鸡生下的,前只鸡又是再前的某个蛋孵化的……

如此类推,永无尽头,永远也查不出二者之间谁才是最早的。而此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是先有树还是先有种子?先有鱼还是先有鱼子?谁是我们最早的第一位老祖宗……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永远也无法用我们世间哲学思辩解答。因为只要按照鸡与蛋的那种推理方式去推理,我们永远也找不到第一棵树、第一粒树种;也永远找不到第一条鱼、第一枚鱼子;也永远不知道谁才是我们的第一位老祖宗。

再以找寻人类最早的祖先为例,正如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所开示的,如果我们想象或者能找出第一位祖先——他是一位长胡子、鹤发童颜、飘然若仙的最早最早的老人。那么请问,这位老人的父母又是谁呢?如果没有父母,他怎么可能生出来呢?既然有父母生他,那么他就不是第一位祖先,而他的父母又是谁生的呢?因此,只要把这个伦理关系不断往上推,就永远也找不到第一个。那这么说来,这个问题就永远成了个迷吗?不!至高无上的佛法就给了我们最伟大、最圆满、最彻底的答案。

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在法音《东行说法第三卷无始、无边、无常》以及无上至宝佛经《藉心经说真谛》中彻底把这个答案告诉了我们——那就是“无始”!正如上文所推理那样,要找这个最早的先人是永远找不到的,因此称为无始。那么,先有佛还是先有众生,这也是无始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是无始的;先有树还是先有种子,也是无始的;先有鱼还是先有鱼子,也是无始的……这个答案既深邃又意义深远。

明白了鸡和蛋等都源于无始的这个真谛之后,我们就不能再为之纠结啦。再从问题中进一步看清无始以来蛋孵化成鸡、鸡又生蛋等无尽轮回的本质;看清母鸡等众生在轮回中尝受痛失爱子、遭受宰杀等无尽痛苦的现象;进而省察无始以来的一切有情在六道轮回中颠沛流离而饱尝的种种苦难,以生起强烈的出离轮回求解脱之心。因此,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答案本身已不再重要,更为重要和幸运的是:《多杰羌佛第三世——正法宝典》这部伟大的佛书中,羌佛座下大量解脱成就的弟子成了我们回归家园的先导,给予了我们坚定的信心,为我们揭开了解决生死问题的秘密,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这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答案。

另者,我们更应当借鸡与蛋的起源探讨之因缘,深入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极圣解脱大手印》《藉心经说真谛》《学佛》和《什么叫修行》等至高法宝的修学中,当我们真正证到万法平等而不执着,以般若智照实相境而境智圆融、不一不二之际,哪里还有鸡,哪里还有蛋呢?到那时,你就真正能体悟什么是“无始”了,自然一切皆明朗清静。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明奘法师:人间佛教的根本 明奘法师:人间佛教的根本

这个事实揭示到底是风水的力量大还是因果的力量大? 这个事实揭示到底是风水的力量大还是因果的力量大?

正如法师:做善事是福德还是功德? 正如法师:做善事是福德还是功德?

首届佛艺展展示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精品 首届佛艺展展示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精品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五戒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五戒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之闻思次第、出离心、菩提心、禅修篇

净界法师:果报种类之结示法要之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净界法师:果报种类之结示法要之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佛教双手合十背后含藏的宇宙万法 佛教双手合十背后含藏的宇宙万法

佛教的:八吉祥 佛教的:八吉祥

佛教里说的末法时期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佛教里说的末法时期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真圆法师答:关于生活中佛教的学习问题 真圆法师答:关于生活中佛教的学习问题

佛教你看前世因缘贪腐堕落官员死后会下地狱 佛教你看前世因缘贪腐堕落官员死后会下地狱

身为皇帝 却痴迷佛法 最后被活活饿死 是报应还是其他? 身为皇帝 却痴迷佛法 最后被活活饿死 是报应还是其他?

星云大师:佛教如何看待风水?高僧指出最好的龙穴位置 星云大师:佛教如何看待风水?高僧指出最好的龙穴位置

星云大师:人与人相处,佛教教你如何说话 星云大师:人与人相处,佛教教你如何说话

大安法师: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王志远教授: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王志远教授: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师父中午好,我家里供了观音,是天天早晚上香还是就初一、十五上香就可以了? 师父中午好,我家里供了观音,是天天早晚上香还是就初一、十五上香就可以了?

迎接国庆 千件佛教珍品首现法门寺 迎接国庆 千件佛教珍品首现法门寺

佛教的无神论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无神论是什么意思?

煮云法师:第十节 紫竹林原来还是紫竹石 煮云法师:第十节 紫竹林原来还是紫竹石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浅说佛教的八苦 浅说佛教的八苦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鸠摩罗什是印度人还是中国人 鸠摩罗什是印度人还是中国人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她们到老人院是做义工还是受洗礼?行小善可获大果 她们到老人院是做义工还是受洗礼?行小善可获大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道证法师:心心回向:善根回向西方极乐,还是回向六道苦海 道证法师:心心回向:善根回向西方极乐,还是回向六道苦海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这个细节可以检测您是“念佛人”还是“学佛人” 这个细节可以检测您是“念佛人”还是“学佛人”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