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2024-02-01 净界法师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三个公主,其中一个叫善光公主。她长得最庄严、最讨人喜欢、最有德行,也是波斯匿王三个女儿里最有名气的。

因为她长得庄严又善解人意,所以得到波斯匿王的宠爱。波斯匿王经常办完公事后,就到她的花园散散步,善光公主就陪他聊聊天。

有一天,波斯匿王处理完公事后,又到善光公主的花园里和她聊天。波斯匿王就说:女儿啊!你长得这么庄严,受到别人的赞美,那是因为父王对你的疼爱,父王对你的加持。

善光公主一般都是很随顺父王,但是突然间,她说了一句话:父王,您这句话说得不对。我今生的安乐果报,是我过去的善业所感。波斯匿王就不高兴地走掉了。

第二天他又提起了,他说:你的善业是我加持你的。结果善光公主的回答还是一样,她说:这是我的善业所感。连续三天都是这样回答,把波斯匿王激怒了。波斯匿王说:好,我看是你的善业力量大,还是我国王的威德力量大。

就叫侍从去街上找一个乞丐。找到以后,就跟他说:我把女儿嫁给你,好不好?乞丐说:当然好啊!善光公主就嫁给这个乞丐了。

嫁给乞丐以后,善光公主知命认命,安住道法的人跟一般人不一样,她对道法的胜解、皈依不会改变认知的。她嫁给乞丐以后,就问乞丐:你家住哪里?乞丐说:我没有家,我做乞丐。那你以前小时候住哪里?

乞丐说:我们小时候,本来也是大富长者,后来发生了火灾,父母都死了,所以我们兄弟姊妹只好在外面流浪做乞丐了。善光公主说:好,那我们去你的老家看看。乞丐就带了善光公主到他老家去看,一片荒野,那个房子烧得不能用了。善光公主说:没关系,我们先安顿下来。两个人就种种菜,种种田,开始过日子。

夫妇两人在种田时,锄头一铲下去,突然间叩一声,里面有东西,结果挖到了祖先留下的珍宝。乞丐把珍宝拿出来,盖了一座比善光公主以前住的宫殿还更大的宫殿,里面的设备更豪华。

波斯匿王当然一时赌气啦,气消了以后,就派人去打听一下现在公主过得怎么样。结果那个侍者一看,回来报告说:现在公主住的宫殿比以前的宫殿更漂亮。波斯匿王非常惊讶!领着他的侍从赶过来看。善光公主很欢喜地把她父王请进来。他一看:果然啊!里面的设备比以前更好。

这时波斯匿王就领着善光公主去见佛陀,请佛陀开示是什么因缘造成这个结果。佛陀说,善光公主是生生世世喜欢布施的,这种布施已经形成善根了。这是善念,胜解,对道法的胜解。

佛陀说,她今生的富贵,很重要的是其中一生,就是在释迦牟尼佛的上一尊佛迦叶佛时代,佛陀有四大弟子,善光公主对四大弟子平均地供养。那时她是一个妇人,没有工作,她先生赚钱。她就把先生的钱,除了日常生活用的以外,拿一点钱去供养迦叶佛的四大弟子。

一开始她先生是反对的,说这个钱我们自己用就好,为什么要去供养修行者呢?但是善光公主再三地劝她先生,说我们应该去供养,来生才有富贵的果报。后来她先生就勉强同意了。

所以她得果报时,有决定跟不决定的差别。做太太的供养这个钱是哪里来的?先生赚的,所以当然她先生有一份。但是为什么得果报时,善光公主的果报是如此地坚定不可破坏?而这位男众乞丐一定要遇到善光公主,他的果报才会激发起来?因为他是被动式的,他布施时心力羸弱,没有强烈的布施心来引导。

所以,虽然他跟善光公主两个人同时布施,果报却不一样。就是两部同样的马车,一个是强壮的马在引导车子,一个是很瘦弱的、走得很慢的马在引导车子,所以业因的业力不一样。

诸位!你们会慢慢知道,明白道理再修习善法,跟没有明白道理是完全不一样。你说,你参加打佛七,会长打电话给你,不好意思才来参加,这也是善业,但是得果报的时候力量薄弱,因为你不好意思才来的。如果你主动积极,开了四五个小时的车来参加佛三,那就不一样了,这个佛号进入到你的心中,那就不一样了。

业力本身的形成是由心念主导的,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你看,她的父亲身为国王,都不能够障碍她的安乐果报,她的善业到这种程度,没有人可以去抗拒。她父亲把她嫁给了乞丐,她的福报照样显现出来。没有预期的,随便找一个乞丐,她的果报照样出来,谁都挡不了。因为她造业时,其心坚定,金刚不可破坏,她有强大的愿力。

所以,诸位要知道,业力的成就,一定要有心念的引导才能构成业力。你的心念就扮演着重要角色,决定它的强弱、它的方向。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三女诚心拜梵音各人所见皆不同 三女诚心拜梵音各人所见皆不同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佛说阿罗汉也会生病但和凡人大有不同 佛说阿罗汉也会生病但和凡人大有不同

海云继梦: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 海云继梦: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

达真堪布:一位普通人讲法和一位阿罗汉讲法,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达真堪布:一位普通人讲法和一位阿罗汉讲法,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生老病死人生苦,两位长寿老人,结局却不同 生老病死人生苦,两位长寿老人,结局却不同

殊胜修证?才能化转强业的纠缠 殊胜修证?才能化转强业的纠缠

放生文库:吃素与放生的不同 放生文库:吃素与放生的不同

陈大惠:有人他今天就相信钱,我就告诉他,我说那个钱不是你 陈大惠:有人他今天就相信钱,我就告诉他,我说那个钱不是你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本教需要说清楚,它与佛教到底有没有不同? 本教需要说清楚,它与佛教到底有没有不同?

两人都扎了青蛙,结局却不同,值得省思 两人都扎了青蛙,结局却不同,值得省思

坐禅与静坐有何不同? 坐禅与静坐有何不同?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哪个地方有障碍,就从那个地方观进去 哪个地方有障碍,就从那个地方观进去

第017集 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第017集 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吃出健康:不同的蔬菜营养会随季节变化 吃出健康:不同的蔬菜营养会随季节变化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相貌是福报的显现,福报大的人,一看那个相就好 相貌是福报的显现,福报大的人,一看那个相就好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喝同样一杯水也可能有三种不同结果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不同 色受想行识里面的「想」和「识」有什么不同

阿赖耶识把种子转成果报时,有哪三种差异 阿赖耶识把种子转成果报时,有哪三种差异

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彼方殊胜事无穷,依正由来总不同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有什么不同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有什么不同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十个人吃饭,每个人看到的饭菜完全不同

在这十日念圣号、诵经的功德特别不同 在这十日念圣号、诵经的功德特别不同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兄弟二人同进裸人国做生意,却是不同待遇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兄弟二人同进裸人国做生意,却是不同待遇

紫薯与红薯那个营养价值高?真的能防癌吗? 紫薯与红薯那个营养价值高?真的能防癌吗?

不同颜色食物的营养密码 不同颜色食物的营养密码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不同的观点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不同的观点

索达吉堪布:佛教提倡的爱与世间的爱有什么不同? 索达吉堪布:佛教提倡的爱与世间的爱有什么不同?

四种马喻:从不同根器 顿悟人生 四种马喻:从不同根器 顿悟人生

四种马喻不同根器

韩廷杰教授:《心经》不同版本论 韩廷杰教授:《心经》不同版本论

真觉上师:广学多闻与一门深入到底那个对? 真觉上师:广学多闻与一门深入到底那个对?

生西法师:如何理解佛经对于地狱的不同解释 生西法师:如何理解佛经对于地狱的不同解释

生西法师:如何理解佛经对于地狱的不同解释? 生西法师:如何理解佛经对于地狱的不同解释?

吃素与吃斋有何不同? 吃素与吃斋有何不同?

50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50逃避和出离有什么不同?

净界法师:同一句佛号,心态不同功德便不同

51个人自修和集体共修有什么不同? 51个人自修和集体共修有什么不同?

明旸法师:出家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不同境界 不同境界

66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在那里? 66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在那里?

造恶与造善之间的不同反应

达真堪布:祈求三宝与祈求神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 达真堪布:祈求三宝与祈求神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